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包綬墓誌銘現在在什麼地方 包綬的墓誌銘上寫着什麼

北宋包綬墓誌銘現在在什麼地方 包綬的墓誌銘上寫着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墓誌銘

北宋包綬墓誌銘,一合兩塊。志蓋呈正方形,長寬各100釐米,厚15.5釐米。蓋上陰刻篆書:"宋朝奉郎包公墓誌銘"9個字,四周雕飾花邊,其中左右兩旁陰雕6 只仙鶴,翩翩起舞,嬉戲繚繞,翻飛在祥雲瑞氣之中,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上下兩邊則陰雕纏枝牡丹,佈局巧妙,取姿優美,手法誇張,鐫刻精細。志石長91釐米,寬96釐米,厚14釐米,刻文楷書。共32行,滿行50個字,約1600個字左右。墓誌記載了包綬卒於崇寧四年(1105年)而歸葬於政和丙申(1116年)的史實。

北宋包綬墓誌銘現在在什麼地方 包綬的墓誌銘上寫着什麼

北宋包綬墓誌,1973年4月出土於合肥大興集雙圩大隊黃泥坎生產隊東北部包氏家族墓羣,同墓出土的還有包綬妻文氏墓誌銘,兩墓誌銘均藏安徽省博物館。1994年5月國家文物委員會專家鑑定組鑑定爲一級藏品。藏品號:2:22675。

附:包綬墓誌銘

宋朝奉郎、通判潭州軍州事,賜緋魚袋包公墓誌銘

中奉大夫、提舉兗州岱嶽觀、咸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休撰。

朝散大夫、提點成都府玉清宮王磐書。

朝散郎、前提點筠州妙真宮宋篆蓋。

公姓包氏諱綬,字君航,世居合肥。故贈太子少傅諱士通之曾孫,故任虞部員外郎贈太保諱令儀之孫,故樞密副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孝肅諱拯之子。孝肅學富才超,中天聖甲科,早以孝行著鄉里,終以直節聞爲天下歸重。子二人:長先卒,公其次也。嘉中,孝肅公薨,天子錄元臣之功,奠於其家,公方五歲而孤,天子閔然,以遺表授公將仕郎、守太常寺太祝,俾承其胄,而以不絕功臣之世爲念。服除,加承奉郎,覃恩轉大理評事。未幾,以丁母郡太夫人憂,居喪盡孝,畢葬成禮,鄉閭爲之嘆伏。服降,又加承事郎,初調官任濠州團練判官,公事郡守嚴毅,僚屬畏憚。公下車奉公守法,倬有盛譽,守愛重之,遂不以勢位自居,凡議事必諮公而後決。事有不可行,公則毅然面折,不苟從。其有補於郡事,不可一二數。秩滿解官,人稱廉潔,思惠愛,異口一辭。再以覃恩轉宣義郎,賜緋魚,授少府監丞。公夙夜盡心,裁判有序,若素宦於朝者。當塗鉅公,剡書稱薦,不求自至。鹹曰:"名臣之後,得是舉,宜矣!"遷國子監丞,公一提按,典籍遍舉。複視公廚,飲食苟且,積弊爲甚。一日,發其事而正之,諸吏肅然,弊亦頓革。磨勘轉宣德郎,移將作監丞,營繕事,夥而領之,以勤濟應期辦事,爲當時稱。旋除通判瀛州,以家貧累重,丐免其行。復以通直郎授少府監丞,視事不異前日。年餘,丁所生母孫氏太室憂,公歸鄉居喪,杜門誨子弟,家雖貧而無一毫有幹於鄉里,至有未嘗識公之面目者。服除,授通判汝州,磨勘轉奉議郎。加武騎尉,又以覃恩轉承議郎。方位汝陽,寇賊爲民害,公視事未幾,聞公之清德,往往皆化而爲良民,是必有以服人者。汝人正以得公爲幸,歲餘,受代,州人扶老攜幼,爭先出郊而餞之,且拜而言曰:"請公善歸,臺閣今待公矣!"逮至闕下,監進奏院,磨勘轉朝奉郎,加雲騎尉,復出通判潭州。舟而行,距黃州十餘里,感疾逾旬,寢車怡然而逝,時崇寧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也。公既終,發遺篋,誥軸著述外,曾無毫髮所積爲後日計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節,廉白是務,遺外聲利,罕有倫比。孝肅以清白勁正光於青史,公可謂能克家者。孝肅之風,至於公而益熾也。公有寡嫂崔氏,素以節義聞,公以母禮事之。及其亡也,不遠千里,助成喪事。崔氏有子,相與義居,至於終無異意。公初娶職方員外郎張公田之女,縣封南陽,再娶故相太師潞國公之女文氏,縣封蓬萊,皆先公而卒。公兩娶貴家,視榮耀如蚊虻過目。嘗率文氏,受上清法,灑然有方外趣。甫自童稚,御事有法。不喜苟佞,取友必端。博極羣書,罔不通悟。壯年遠仕,蔚有能聲。所至民愛,所去民思。歷官數任,卒乎位卑而不獲騁,議者爲公起淹回之嘆,而公以命自處,蓋恬然也,公享年四十八。子男四人:曰康年,曰耆年,曰彭年,曰景年,力求進身計。女三人:長早夭,次適提點刑獄張公之子,幼亦不育。公之亡也,自士大夫至於窮閭陋巷之間,無問其識與不識,悉能道公之姓氏,相與諮嗟曰:"善人去世,良可哀也。"其子耆年、景年,以政和丙申十二月庚申日,用葬公於合肥縣公城鄉東村,實先塋之次。泣血履不移,此道寥寥,克之其誰?公有遺蹟,施於史冊。蓋嗣厥家,而傳清白。弗累於位,弗志於利。終焉益貧,中也奚愧?德則罔愆,壽亦宜永。而已於斯,猶不得騁。淮水悠兮!淮山兮!緒長存,銘詩墓。

北宋包綬墓誌銘現在在什麼地方 包綬的墓誌銘上寫着什麼 第2張

北宋文氏墓誌銘,石質,一合兩塊。長方形,志蓋長114釐米,寬98釐米,厚13釐米。上部有一深4釐米,寬6釐米的凹槽,上、下、左三邊刻纏枝卷葉圖案,陰刻篆書"宋蓬萊縣君平陽文氏墓誌銘"12個字,志蓋碎爲7塊。志石長101釐米,寬99釐米,厚12釐米,碎爲2塊。上、下、右三邊刻纏枝村卷葉圖案,刻文楷書,共24行,滿行25個字,約520字左右,少數字跡模糊不清。文氏爲包拯子包綬之妻,志文記敘了文氏生平家世,及卒於崇寧元年(1102 年)的情況,是研究包氏家族的重要史料。

北宋包綬墓誌銘現在在什麼地方 包綬的墓誌銘上寫着什麼 第3張

1973年出土於合肥大興集雙圩大隊黃泥坎生產隊東北包氏墓羣,現藏安徽省博物館。藏品號:2:24673。

附:文氏墓誌銘

宋故蓬萊縣君文氏墓誌銘

奉議郎致仕、賜緋魚袋王撰。

新授臨江軍、新淦縣丞張忠思書並篆蓋。

蓬萊縣君文氏,世爲河東汾州人,河東節度使守太師潞國公諱彥博之季女,今朝奉郎包公名綬之夫人也。天聖初,夫人王父,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諱□,與朝奉公王父,贈太保諱令儀,同官閣中,時潞國公與皇舅樞密副使孝肅公諱拯,方業進士,相友甚厚。未幾,同登天聖五年甲科。逮嘉間,繼以才猷,直至參知政事,而包氏、文氏,仕契亦再世矣。嘗願相與姻締,故以夫人歸焉。夫人幼淑敏,事親以孝聞。既歸朝奉公,雖不及舅姑而朝奉公先娶直龍圖閣張公諱田之女,生子□,夫人鞠養成,視之與己子不異,待親族和而有禮,蓄妾媵正而有仁,喜於周急,於財無所吝,薄於自奉,於物無所玩,以奉祭祀則勤,以相君子則且宜,由是閨門雍肅,而上下順從。初,潞國公以將相之才,佐命天子,而孝肅公又以嘉言直道,顯名天下,皆爲當世榮耀。夫人雖兼而有之,曾不以是自居,未嘗有矜大色也。賦性寡俗,尤常下茹葷,以清靜自將,行之終身不少懈。以朝奉公封蓬萊縣君,崇寧元年正月庚申卒於京師。享年三十□,子男四人:鬆年、耆年、彭年、景年,皆習進士。女二人:長適國學生先夫人而卒。次尚幼。以崇寧二年十二月庚申,卜葬於廬州合肥縣公城鄉東村。銘曰:舅姑早世,孝不克施。以正承家,閨門是宜。鞠養幼稚,賢哉母職。逮於詵詵,德其均壹。稟性之良,宜壽而昌,命期不長,傷。合肥杜規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