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史可法的孫子在南京被破格錄取爲秀才 享受政府補貼

史可法的孫子在南京被破格錄取爲秀才 享受政府補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閒讀清人阮葵生《茶餘客話》,內有一文《史可法後裔》,記錄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孫子在南京被特別照顧錄入縣學,成爲秀才,享受政府補貼、家境脫貧一事。此事不見其他書所載,讀後心有所動,遂摘取清人筆記,撰成此文。

  史可法之死有多種說法

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明末,李自成兵破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福王朱由崧(1602—1646)在南京成立南明弘光小朝廷,任史可法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故史料多稱其爲“史閣部”。清順治二年(1645年) 四月,清兵圍困揚州,在城中督師的史可法拒降固守, 城破被俘,不屈犧牲。

關於史可法之死,說法甚多。有自刎而死說,有投河而溺說,有爲清兵所殺說。王源《史閣部遺文序》:“揚州破,公自刎未殊(死),亂兵擁至西城上,見大帥(清豫親王多鐸),問之,曰:‘我史閣部也。’”“大帥勸之降,公大罵”。“罵愈厲,大帥拔刀起砍之,公挺身首迎其刃。帥退而止,嘆曰:‘好男子’。左右殺之。”此外,《順治朝實錄》亦云斬于軍前,當以此說爲信。

關於史可法衣冠冢也有二說。一是,在他被殺十多天後,副將史德威也是他的嗣子被放出,“尋公屍,腐不可識。奉公袍笏,葬於嶺焉。”(單渠《兩淮鹽法志雜記》)另一說是,揚州城破後,史可法與清兵血戰,最後“力竭自經死。人馬雜沓,踏公屍爲泥。揚州人哀痛之,拾取衣冠葬江上。”(《衎石齋紀事稿》)

  乾隆帝對史可法的褒揚

清乾隆皇帝是位有作爲的君主,出於籠絡漢族知識分子,鞏固滿族統治的需要,他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旌表明末殉節的忠臣,爲史可法賜諡“忠正”,並下令在揚州梅花嶺建史公祠。隨後又爲大臣彭元瑞收藏的史可法官袍坐像和其“絕命書”手跡,題寫“褒慰忠魂”四個大字,並題詩一首,還叫大臣們和詩,然後裱成一卷。下旨“即以此卷郵發兩淮鹽政,置梅花嶺可法祠中,並聽鐫石,以垂久遠。”(引自《乾隆詩選》)

史可法的“絕命書”不長,主要內容爲:“夫人萬安。北兵(指清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睌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絕(決)斷也。”

信中最後寫道:“炤兒好歹隨他去罷了。書至此,肝腸寸斷矣。四月二十一日法寄”。此信寫於揚州城破前—日,可見他已決心以死殉節。

史可法的孫子在南京被破格錄取爲秀才 享受政府補貼

 史可法南京住處稱“史墩”

史可法曾寫有一首廣爲人知的《燕子磯口占》詩:“來家不面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清淚,滴滴沉江底。”這是他在君昏臣奸、內鬥激烈的南明小朝廷危在旦夕時忍辱負重、滿懷憂憤心情的流露;也是他爲抗擊外族入侵,保衛國家、舍卻親情崇高人格的體現。

從詩的首句可知,史可法當時家在南京,但具體在什麼地方,已不可考。清人詩文中稱之爲“史墩”。金陵詩人王友亮(1742—1797)《金陵雜詠》 中有《史墩》一詩,詩題下注:“明史閣部別業,今爲酒肆”。詩云:“青帘招客去,竟造史公墩。故物餘雙柏,閒情寄一尊。馬盤芳草路,蝶亂菜花村。不覺憑闌久,鍾來野色昏。”

比王友亮稍後的陳文述(1771—1844)《秣陵集》卷六有題爲《史墩是史閣部別業今爲酒肆》詩三首,詩序中說:“墩,今不知其處。”第一首詩云:“秣陵花月總銷魂,剩有當年別墅存。留與南朝說遺事,謝公墩後史公墩。”

  孫子在南京考秀才受照顧

有些史料記載,史可法沒有子嗣,被俘前收史德威爲嗣子。可史可法在“絕命書”中曾提到“炤兒”。說明他有個兒子叫“炤”。明末詩人、山陽(今淮安)人靳應升(字璧星,號茶坡),寫有《送史愚庵梅花嶺展墓》一詩,阮葵生說:“愚庵,道鄰子,鼎革後流寓山陽。”不知這“愚庵”與“炤兒”是否爲同—人?

據史可法後裔所記,史可法督師北上時,寄家於南京,“有妾孕,於滄桑後生一子,延史氏之脈,因家焉。”最後一句是說,史可法的小妾和她所生的兒子就在南京安家了。

到了清雍正四年(1726),康熙朝進士鄧仲嶽(字東長,今山東聊城人)來江南省任提督學政(相當於管教育的副省長),在一次主持上元縣錄取“生員”的考試中,有—個童生姓史,年已四十餘歲,他在填寫報名冊之類的材料時,在祖父一欄寫了史可法的名字。

鄧仲嶽心有懷疑,除向史生覈實,又問遍上元縣學裏的各位老先生,都說史生是史可法的孫子。後讀到史生的考卷,則“疵纇(毛病、錯誤)百出。”鄧仲嶽對衆人說,對史生“是不可以文論”。就是說對史可法的後人,不能只看文章。於是他錄取史生爲縣學的學生。並把此事刻石嵌在縣學的牆壁上,以便繼任者遵行。“故史生得以青衿終,而家亦稍裕焉。”

“青衿”指古時學子穿的有青色領子的袍服,是秀才的代稱。明清時,由一省學政主持錄取的“生員”(俗稱秀才)名額有限,要考取絕非易事。考取就成了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可以到縣學、府學讀書,可以領取由官府按月發給的糧食,可以不服差役,見到知縣可以免跪。

史可法的孫子被照顧錄取爲秀才,吃到政府的公糧,家境漸好。這是鄧仲嶽體恤忠臣孤孫的一片苦心。至於史生的父親是史炤還是史愚庵,就不得而知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