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樣是定都在南京,爲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成功,而洪秀全卻失敗了?

同樣是定都在南京,爲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成功,而洪秀全卻失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分析洪秀全和朱元璋的差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1367年,朱元璋一聲令下,明朝名將徐達、常遇春率領25萬人開展北伐,經過兩年的艱苦卓絕戰鬥,最終攻入元朝都城北京,將蒙古貴族趕回了漠北,元朝就此滅亡。

1853年,在洪秀全的命令下,太平軍名將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率領2萬多人,從揚州出發開展北伐。儘管太平軍一度達到天津附近,令京師震盪,但在清朝軍隊的圍追堵截下,最終全軍覆沒,功虧一簣。

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定都於南京,都是從南京往北京打,爲何朱元璋取得了成功,洪秀全以失敗收場?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我們不妨從大後方、北伐戰略、敵人力量等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朱元璋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洪秀全的都城一直遭到清朝的圍困

朱元璋於1356年攻克了南京(當時稱應天府),此後,朱元璋並沒有急着北伐。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裏,朱元璋在南京都幹了些什麼事情?

一方面是按照學士朱升的意見,實施“高築牆,廣積糧”戰略:築牢南京的城牆,防止敵人進攻;在各地興修水利,開墾種田,儲備軍糧。爲了囤積糧食,朱元璋頒發了“禁酒令”。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私自釀酒獲利事發後,朱元璋親自將胡三舍殺掉。

另一方面,朱元璋花了幾年的功夫,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力量,實現了對江南的統一。

這兩件事辦成後,讓朱元璋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當徐達北伐大軍出發後,朱元璋就可以坐鎮大後方,爲前方提供後勤保障,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於是,徐達和常遇春在前線打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順暢。

反觀洪秀全,於1853年攻克南京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急吼吼地安排部署了這次北伐。

同樣是定都在南京,爲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成功,而洪秀全卻失敗了?

那時候,洪秀全別說沒有準備足夠的後勤保障,就連南京都處於清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包圍之中。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對南京的威脅非常大,洪秀全何嘗不想將它們拔除。可是,由於太平軍缺乏足夠的火炮,無法摧毀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修築的防禦工事,只好繞開它們進行北伐。

正因爲沒有穩定的大後方,當北伐軍深入敵人腹部地區,因爲糧草匱乏不得不固守待援時,洪秀全不敢放手對北伐軍進行增援,導致北伐軍陷入孤軍奮戰的絕境。

二、朱元璋的北伐策略正確合理,洪秀全的北伐策略非常冒險。

對於北伐這樣的重大軍事行動,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制定了策略。

在北伐之前,常遇春曾經提出直接攻擊元朝都城,以最快的速度滅掉元朝。朱元璋和參謀軍師都認爲,元朝的精銳力量還很強大,這種戰術過於輕敵,給予否決了。

同樣是定都在南京,爲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成功,而洪秀全卻失敗了? 第2張

朱元璋在參謀軍師的幫助下,制定了一個正確合理的作戰步驟。簡而言之,就是三步走:第一步,迂迴山東、河南、陝西,在迂迴作戰中大量殺傷元軍精銳力量。第二步,當元軍精銳力量被殲滅得差不多了,再直搗黃龍,向元朝都城進軍。第三步,攻陷元朝都城後,逐步掃蕩北方各地,實現北方統一。

徐達、常遇春在北伐中嚴格按照“三步走”戰略,穩紮穩打,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完全實現了預期目標。

太平軍的北伐策略則是“師行間道,疾驅燕都,無貪攻城奪地”。這裏的“燕都”,指的是清朝都城北京。按照這種策略,北伐軍實行流動作戰,不將主要目標放在攻城奪地上,而是直接衝北京而去。這種策略,使得太平軍的行動非常迅速,因而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進攻到天津附近,對清廷是一種極大的震懾。

但也僅此而已。太平軍轉戰於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直隸數省,沒有與清軍進行決戰,大規模殲滅清軍精銳力量。同時,太平軍沒有攻城佔地,沒能在沿途建立根據地,越往北走,越形成孤軍深入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對太平軍進行圍追堵截。

三、從敵人力量上看,元朝內訌不斷,清朝內部比較穩固。

古人說:“禍起蕭牆。”內訌對於一個王朝來說,具有十分強大的殺傷力。

同樣是定都在南京,爲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成功,而洪秀全卻失敗了? 第3張

元朝末期,皇族內部發生激烈的爭權奪利。從1295年至1368年,短短70年間,元朝帝王世系中就出現過10位皇帝。如此頻繁的帝王更迭,無休無止的內部爭鬥,使得元朝耗盡了精力和資源,像一個龐然大物,被人輕輕一推,就會轟然而倒。

剛好是朱元璋,完成了對元朝的最後一推。

清朝自1644年入關以來,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已經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7朝,歷時200多年。

當時,清朝雖然內憂外患不斷,衰退的跡象非常明顯,但內部的統治一直很穩固,皇權沒有受到威脅,自上而下的指揮是有效的,因而能夠調動所有資源來撲滅太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