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1927年4月14日,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蔣介石、胡漢民、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鄧澤如、陳果夫等在南京舉行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議,並致電武漢:15日開四中全會。由於武漢方面執監委員未到.改爲談話會。談話會通過取消武漢國民黨中央黨部,成立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建都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取消武漢國民政府;取消跨黨分子黨籍等決議。

16日,蔣介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委員會與軍事委員會聯席會議。推選譚延愷爲政治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爲軍事委員會主席。17日,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加派蕭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鄧澤如、何應欽、白崇禧、陳可鈺、陳銘樞、賀耀組9人爲政治會議委員;復推選胡漢民爲中央政治會議主席。

18日,南京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行成立典禮。蔡元培代表國民黨中央黨部授印,胡漢民代表國民政府受印。請在武漢的原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及原代理主席譚延愷來南京行使職權。成立典禮上舉行了閱兵式。當日,發表《告國民革命軍全體將士文》,要求“武裝同志亦各以至誠爲黨國努力,受吳(稚暉)、蔣(介石)兩同志之指導”。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蔣介石組成與武漢國民政府對立的南京國民政府

接着發表《國民政府宣言》,聲稱:“在此國民革命急速進展與民衆熱烈盼望國民革命完成之時期中,政府謹遵總理遺志,接受多數同志之主張,依據中央政治會議決議,於四月十八日在南京開始辦公。南京地位在黨務上、政治上、軍事上、地理上均較武漢重要,定都以後,本政府所負領導國民革命與建設民國之責任愈益重大。”並宣佈“國民革命之方略”四條:“一曰使革命軍愈與人民密切的結合;二曰造成廉潔之政府;三曰提倡保護國內之實業;四曰保障農工團體之利益並扶助其發展。”26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出通電宣佈:“所有漢口聯席會議及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產生之機關所發命令,一律否認。”

  1885年4月18日中日簽訂《天津條約》

1885年4月18日,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1884年12月4日,朝鮮“開化黨”人金玉均按照日駐朝公使竹添進一密訂的計劃,引日軍攻入王宮,挾持國王,組織一個由“開化黨”人擔任要職的親日政權。史稱“甲申事變”。事變後,清兵應朝鮮之請,擊敗了日軍和“開化黨”,攔回被挾持的朝鮮國王。由於當時日本的軍事力量尚非清軍之敵,內閣便決定暫時維持和局,先搞戰備,再圖大舉。故於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爲全權大使,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爲副使,出使中國,乘機要挾清政府談判。清政府代表李鴻章採取希圖苟安的妥協方針,4月18日在天津與伊藤博文簽訂《會議專條》(又稱《天津條約》或《朝鮮撤兵條約》)。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書一件。內容:中日同時從朝鮮撤兵;將來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樣,日本獲得隨時可以向朝鮮派兵的特權。後來日本利用此約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2張

中日簽訂《天津條約》

  1897年4月18日希土戰爭爆發

1897年4月18日希土戰爭爆發。戰爭進行了1個月,最後以土耳其獲勝而告終。

希臘是俄土戰爭前巴爾幹半島上唯一獲得獨立的國家。但當時的獨立是不完全的,尚有相當大一部分住有希臘居民的領土,仍在土耳其蘇丹的統治下。因此,關於這些地區和希臘重新合併,取得民族獨立的問題,一直是鬥爭中最尖銳的問題。1896年,克里特島上爆發武裝起義。1897年公開宣佈了克里特島歸屬希臘。希臘政府決定派兵支援,歐洲列強英、法、意、俄四國則宣佈克里特島在“歐洲保護下”實行自治,並派軍隊聯合佔領了該島。就在這同時,土耳其對希臘也採取了軍事行動。希臘原來就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兵力不足,而且事先也沒有戰爭的準備,所以戰爭一開始就顯出了雙方力量的巨大懸殊。雖然許多國家有志願軍支持希臘作戰,但戰爭最後還是希臘人失敗,迫使它不得不撤兵克里特島,並答應向土耳其政府支付賠款。爲了保證賠款的支付,當時還設立了一個國際委員會,希臘的全部關稅收入和國家專賣所得一律交該委員會處理。這樣一來,希臘的獨立當然每況愈下,更進一步地處於外國人的控制之下。戰爭是結束了,土耳其是勝利者,但通過這次戰爭的勝利,土耳其實際上也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對克里特島的繼續統治權,列強的駐兵不走,根據俄國人的建議,希臘王子喬治——一個反對和希臘重新合併的人物成了該島的高級專員。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3張

希土戰爭爆發

  1906年4月18日革命派與君主立憲派展開大論戰

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保皇派機關報《新民叢報》的大論戰,以《民報》的創刊爲發端。1905年1l月,《民報》創刊號即對保皇派進行批判。梁啓超則從《新民叢報》1906年1月出版的第73號起連續登載《開明專制論》和《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兩篇文章,竭力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先實行“開明專制”,確立君主立憲:反對土地國有,維護私有制度。革命派鬥志正旺,予以迎頭痛擊。4月18日,《民報》第3號以號外形式公佈了《<民報>與<新民叢報>辯駁之綱領》,全面揭示了革命派與保皇派的原則分歧。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4張

《民報》第三號號外發表《<民報>》與<新民叢報>辯駁之綱領》

  1942年4月18日美國杜立德轟炸機編隊首次空襲東京

1942年4月18日。美國空軍的杜立德將軍與他的同僚們駕機對日本首都東京和其他城市發動了一次閃電式的空襲。此次空襲是在巴丹島戰役失敗後進行的,雖然未給日方造成多大損失,但卻提高了士氣,在心理上取得的勝利是巨大的。杜立德率領的B-25型轟炸機是在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的距日本海岸600英里的特混艦隊的掩護下,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這次空襲任務危險性較大,飛機都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然後參加進攻。

杜立德說,飛抵日本上空時,飛機飛得很低,“其中有架飛機甚至都看到了地面上正在進行的一場球賽”。日本人還未反應過來,炸彈就已經落下來了。他們目前仍未搞清這次進攻是怎樣發動的。羅斯福總統不會向他們提供任何線索。他說,他認爲這些飛機是從香格里拉起飛的。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5張

杜立德給日本送個信兒

  1955年4月18日萬隆會議召開

周恩來率領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到達萬隆,受到印尼總理及萬隆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羣山環抱的秀麗城市萬隆舉行。這次會議後來又被稱爲“萬隆會議”。

亞非會議是由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五國於1954年12月29日聯合發起的,共有29個亞非國家參加。除5個發起國外,與會者還有18個亞洲國家和6個非洲國家。它們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國、埃及、埃塞俄比亞、黃金海岸(今加納)、伊朗、伊拉克、日本、約旦、老撾、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尼泊爾、菲律賓、沙特阿拉伯、蘇丹、敘利亞、泰國、土耳其、越南、南越和也門。

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萬隆會議。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還有:代表陳毅、葉季壯、章漢夫、黃鎮,顧問廖承志、楊奇清、喬冠華、陳家康、黃華、達浦生,祕書長王倬如。

由於長期遭受殖民主義的統治,承受了殖民統治遺留下的一些歷史爭端和政治偏見的影響,與會國家之間難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誤解和隔閡。沒有資格參加會議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也在會外巴望這次會議發生爭吵而一事無成。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6張

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

周恩來總理以高瞻遠矚、胸懷博大的偉大政治家風度,高舉和平、團結、反帝、反殖、友好合作的旗幟,堅持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化解了矛盾,排除了障礙,贏得了朋友,爲會議在極其複雜的形勢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萬隆會議一致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公報包含了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國人民問題以及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廣泛內容。公報在《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它們是:(1)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3)承認一切種族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4)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5)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6)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爲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7)不以侵略行爲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ǚ@ìěャú$ǔ&(8)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9)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萬隆會議十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當年今日)

萬隆會議是第一次由亞非國家發起召開和自己作主的國際會議。會議本着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的原則,爲國際社會確立了處理國際關係的一系列準則。這次會議所體現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間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稱爲“萬隆精神”而載入史冊。萬隆會議標誌着亞非人民的覺醒和團結,它爲不結盟運動的誕生鋪平道路,對發展中國家爲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推動南南合作所作的努力給予極大的鼓舞。40多年來,它激勵着各國人民爲自由和獨立而鬥爭。

  1959年4月18日劉少奇當選爲國家主席

1959年4月18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毛澤東主持開幕式,周恩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李富春、李先念、彭真也相應作了報告。大會批准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會議通過了《關於西藏問題決議》。代表們完全同意國務院關於平定西藏叛亂所採取的各項措施。會議通過了《關於撤銷司法部、監察部的決議》。

會議同意毛澤東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的提議,選出劉少奇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兼國防委員會主席,宋慶齡、董必武爲副主席、朱德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根據劉少奇的提名,決定周恩來連任國務院總理。大會還選出謝覺哉爲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李鼎丞爲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7張

毛澤東和劉少奇步出會場

  1978年4月18日《巴拿馬運河條約》簽訂

美國參議院1978年4月18日批准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從而使美國強加給巴拿馬的不平等的1903年《美巴條約》宣告廢除。歷史上,(歷史上今天)巴拿馬曾經是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個省。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15天后,簽訂了一個由美國佔領運河區的《美巴條約》。次年,美國在運河區動工,1914年完工,1915年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國土中得到了一塊殖民地。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橫切美洲大陸,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使兩大洋沿岸航程縮短了一萬多公里。19世紀末美國同西班牙作戰時,美國停泊在西海岸的軍艦,繞道南美洲,航行了60多天才到達加勒比海蔘戰。運河通行後,船艦橫越兩大洋僅需8小時。

根據新條約規定,在2000年年底以前,巴拿馬政府將逐步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和運河管轄權。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8張

反對歸還巴拿馬運河的遊行者

  1984年4月18日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被炸

1982年6月,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武裝入侵,佔領黎三分之一的國土,重兵圍困貝魯特。此間1000多名巴勒斯坦難民於9月18日遭到以色列軍隊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血腥屠殺。這一暴行激起了世界公憤。事件發生後,9月20日,美、法、意三國政府根據黎政府的要求,重組多國部隊,10月2日進駐貝魯特及其郊區。

1983年4月18日,黎巴嫩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發生爆炸事件。19日援救工作全天候進行,援救人員使用推土機和起重機瘋狂地搜尋生還者。罹難人數達60多人,其中包託10多名美國人,警方說爆炸是由一部裝載300磅烈性炸藥的汽車引起的。

有3個組織都說這件事是他們做的,其中一個是伊斯蘭教聖戰組織。多國部隊根本無法阻止黎巴嫩各派間的混戰,他們不得不躲起來以免被弄不清楚的敵人所殺。即使這樣,1983年10月23日,仍有300多名美國和法國士兵死於自殺式攻擊。這兩起同時發生在美、法軍隊駐貝魯特總部的慘劇震驚了西方世界。其中,美國基地發生的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達到260人。當時,一輛卡車載有5000磅炸藥衝過了基地周圍的圍欄,在基地裏的人羣中爆炸。一名海軍發言人說:“除了在越南以外,我從沒見過如此大規模的屠殺。”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9張

美國大使館被炸,死61人,傷100多人

1984年9月,又一起爆炸案發生在美駐黎大使館附近,上百人傷亡,包括美、英駐黎大使。頻繁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使美國不得不於1984年撤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1986年4月18日美國大力神火箭發射失敗

1986年4月18日,美國空軍的一枚大力神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幾秒鐘後爆炸。爆炸摧毀了基地的發射臺和所攜帶的價值3億多美元的KH-11型祕密電子通訊衛星,有58人受傷。爆炸時升起一個巨大的桔紅色火球,一團帶有毒氣的濃煙瀰漫天空,火箭碎片散落到基地各處。這是繼去年8月28日用這種火箭發射KH-11型偵察衛星爆炸之後的又一次發射失敗。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第10張

美國大力神火箭發射後爆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