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揭祕: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戰爭

揭祕: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後期政治黑暗。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由張居正當國,政治比較清明,內閣也有威權,能夠駕馭吏部及衆多言官(給事中、御史等官)。但自張居正死後,內閣再無有作爲的人物,內閣、吏部、言官各爲一派,互相鬥爭。而皇帝本人又怠於政事,凡三十餘年不上朝,幾與大臣隔絕,一切章奏皆不答批,謂之留中。尤其晚年,怠荒更甚,官缺也多不補,以致內閣、部院各衙門多空無人,地方官也缺十之六、七。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罷官,從北京回到家鄉無錫。無錫原有東林書院,爲宋代楊時講學之處。顧憲成倡議修復,遂與好友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並在講習之餘,批評朝政,議論人物。當時不僅那些“抱道忤時”的在野士大夫聞風響附,而且在朝的一般正派官員也遙相應和。於是東林的名聲大著,而忌者也多。東林黨人的傾向是要求改良政治,反對宦官專權肆惡,反對礦監稅使掠奪城市工商業者,反對宗室貴戚無限佔田。

如神宗要賜給福王莊田四萬頃,東林黨人禮部侍郎孫慎行即起而諫阻,說祖宗朝賜田沒有過千頃者,並“拼一死”力爭。又如東林黨人鳳陽巡撫李三才一再上疏,責備神宗派遣礦監稅使害民,言詞非常激烈,說道:陛下愛珠玉,小民也慕溫飽;陛下愛孫子,小民也戀妻子。爲何陛下欲聚財貨,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

揭祕: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戰爭

閹黨打擊東林黨人

天啓初年,東林黨人佈列滿朝,分據內閣、吏部、都察院及科(六科)、道(十三道)各部門,一時勢力大盛。但是局面不久便翻了過來,變作閹黨的天下。宦官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結,二人甚得熹宗信任,客氏被封爲奉聖夫人,魏忠賢則爲司禮秉筆太監,並且提督東廠,魏忠賢的爪牙田爾耕掌錦衣衛事,許顯純掌北鎮撫司獄。熹宗深居宮中,政事一聽魏忠賢所爲。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即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打擊。

天啓四年(1624年),東林黨人楊漣首先上疏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一時羣僚響應,交章論魏忠賢不法。天啓五年,魏忠賢大舉反撲,逮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下獄,乃借邊事加以陷害,誣其曾受楊鎬、熊廷弼賄。六人均死於獄中,時稱爲六君子。天啓六年,魏忠賢又興大獄,逮東林黨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高攀龍投水死,其餘六人死獄中,時稱爲後七君子。

魏忠賢黨羽又撰《縉紳便覽》、《點將錄》、《同志錄》,提供東林黨人名單,按名捕殺斥逐。魏忠賢又命人編纂《三朝要典》,顛倒三案是非,定東林黨人王之寀、孫慎行、楊漣爲三案罪首。至此,東林黨人被殺逐殆盡。魏忠賢總攬內外大權,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莫不遍置死黨。

揭祕: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戰爭 第2張

朝中官僚爲其走狗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凡內外章奏無敢稱魏忠賢名者,均稱爲“廠臣”。即內閣票旨,也必稱“朕與廠臣”。

諸官皆稱魏忠賢爲九千歲,甚至稱爲九千九百歲。又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先爲魏忠賢建立生祠於西湖。由是四方效尤,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又監生陸萬齡請以魏忠賢配孔子,忠賢父配啓聖公。其時魏忠賢毒焰之烈可以想見。

崇禎帝繼位後,始除掉客氏及魏忠賢,並清洗閹黨,但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仍未停止,直到明朝滅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