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時期繁榮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宋朝時期繁榮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繁榮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兩宋是中國文化的繁榮時期,也是教育空前大發展時期,無論是學校的發達程度、文化的普及乃至學術空氣的濃厚,都爲前代所不及。這與文化的繁榮和經濟的高度發展、科技創新的突破以及統冶者的文化政策分不開,但科舉制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有宋一代神童多、才女多、儒將多。所謂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兒童。在宋代,諸如王禹偁九歲、丘浚十歲、孔文仲七歲、蔣堂六歲、黃庭堅七歲會寫詩、能作文一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朝廷爲選拔超常兒童,從宋太宗時起,專門設立了童子科。宋綬 、晏殊、姜蓋、李欣、蔡伯俙等在宋真宗時,先後被賜予同進士或學究出身。

其中福建蔡伯俙年齡最小,只有三歲。此後,從仁宗朝到徽宗時,賜出身者20人,南宋高宗朝,求試者36人,授官者6人,孝宗朝,求試者74人,授官者7人,光宗朝,求試者17人。嘉熙元年(1237年) , 女童林幼玉應試合格,宋理宗下詔,特封濡人。

宋代神童較多,與當時不少人主張“教子當在幼”有關。這種教子在幼的觀點導致了 各種小學的普遍創立,促進了文化的普及。

鄉村小學數量太多,教師當中難免有濫竽充數者。如鄱陽(今屬江西)千秋鄉的李晟,就是個南郭先生。他“讀書不多,年過五十,猶爲人訓蒙,兩目浸昏,夜不能視一物”。

宋朝時期繁榮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謝深甫青年時代在家鄉教書,自己“始不過讀《兔園》耳”。 所謂《兔園》,無非是兒童讀的有圖畫的故事書。

這類老師教學,自然笑話百出,甚至將“鬱郁乎文哉”誤念爲“都都平丈我”。 曹元寵《題村學堂圖》諷剌道:“ 此老方捫蝨,衆雛爭附火。相當訓誨間,都都平丈我。"鄉間學童習以爲常,居然拒不接受糾正。

當時入不禁感嘆:”都都平丈我,學生滿堂坐。鬱郁乎文哉,學生都不來。”不過應當承認,這類學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實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並培育出不少人才。如王禹偁、王曾、蘇軾、葉夢得、張孝祥、陳傅良等知名人士,兒童時代都上過鄉校、村學。

當時," 途巷小兒聽說三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 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恐怕也應視爲民辦小學、家庭教師普及文化的成果。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形成於明末。與此相反,在宋代不僅“當時風尚,婦女皆知愛才”,而且在她們當中確實涌現出不少人才。 提起宋代的才女,人們立即會想到李清照及其《漱玉詞》、朱淑真及其《斷腸集》以及俗稱蘇小妹的蘇洵幼女蘇八娘。

在清人厲鶚《宋詩紀事》入選的詩作者中,婦女多達106人。至於其出身,也相當廣泛,上自皇后,下至妓女。北宋人魏泰《臨漢隱居詩話》稱:"近世婦女多能詩,往往有臻古入者,王荊公家最衆。”

如果說王安石因尊重婦女而受喝彩,那麼程頤則以歧視婦女而落罵名,但程頤家裏的婦女同樣能文。他的母親“好讀書史,博知古今",侄女“自通文義”,“喜聞道義”、“發言慮事,遠出人意”。

宋代才女較多,與當時並未完全剝奪婦女獲得文化的權利有關。歐陽修編寫《州名急就章》,他在序中自稱,其目的在於”以示兒女曹"。朱熹“病《女戒》鄙淺",打算另編一部“以配小學書”。

婦女被作爲教育對象,固然主要是爲了向她們灌輸三從四德的封建思想,但教育子女的重任主要落在作爲母親的女性肩上,也是個重要原因。如參知政事賈黃中博學多聞,宋太宗召見並稱贊其母親王氏“教子如此,今之孟母"。

參知政事蘇易簡才思敏捷,宋太宗詢問其母親薛氏:“何以教子,成此令器?"薛氏的回答是:"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宋太宗誇獎道:“真孟母也!”

在“粗人以戰鬥取富貴"的五代,武將大多目不識丁。他們極端輕視文化,喋喋不休地說:“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文章禮樂,並是虛事,何足介意!”

宋代的武將觀念發生了變化,他們一般都懂得“將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士兵起家的狄青“博覽書史,通究古今",出身農家的岳飛“好賢禮士,覽經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

宋朝時期繁榮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說到宋代的儒將,人們或許以爲是專指范仲淹那樣的率領軍隊的文臣。其實,狄青、岳飛這類"恂恂如書生”的武將,似乎也可稱之爲儒將,此外,如北宋中期的名將郭逵,青年時代就以好學聞名。他“日懷二餅,讀《漢書》於京師州西酒樓上。飢即食其餅,沽酒一升飲,再讀書。抵暮歸,率以爲常”。

宋真宗時官至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的馮守信“雖在軍旅,數以《孝經》、《論語》爲人進說,人尚以儒者目之"。王安石稱讚道:“自公在野,手不去經,率其所學,以撫戎兵。”

而楊億則讚歎:“本朝武人多能詩。”宋初名將曹翰即借詩發牢騷,寫下《退將》詩:"曾經國難披金甲,不爲家貧賣寶刀。”就連“初不知書”的韓世忠經過學習以後,“晚年也能作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