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文化十分的繁榮 到底繁榮在什麼地方

宋朝文化十分的繁榮 到底繁榮在什麼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北宋文化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都說宋朝文化繁榮,可你知道到底繁榮在哪嗎?

要說中國歷史上人們誤解最大、最深的王朝,還是首推宋朝。宋朝的經濟、科技、文化在中國的帝制時代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因爲軍事的“積弱”,人們還未多用心去感知這個王朝,就着急去否定它。

當時之盛

宋朝最直觀的生活圖景便是《清明上河圖》,堪稱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圖中街道交錯縱橫,民居鱗次櫛比,商鋪百肆雜陳,商旅雲集,車水馬龍,徐徐展開了一幅12世紀初北宋汴京清明時節繁盛的市井風俗畫。“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正是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與《清明上河圖》相對應的句子,也高度概括了北宋盛極一時的經濟狀況。

宋朝文化十分的繁榮 到底繁榮在什麼地方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裏需要特別說明,在歷史學中,“盛”並非強盛的意思,而是富裕的意思,因此,本文和這篇都說大唐盛世,真實的大宋王朝更盛過唐朝說宋朝盛過唐朝,並沒有說錯,是有些人誤解了盛的含義。(注:“盛世”一般指經濟繁榮的時代即可稱爲盛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永元之隆、元嘉之治、仁宗盛治、仁宣之治都是以經濟爲主要側重點,就連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樂盛世、康乾盛世在當時的宣傳也是以經濟方面爲主,直到今人才更加側重軍事)

美學最隆

與《清明上河圖》這一“大俗”相對應的則是《西園雅集圖》,是當時頂級文人蘇軾、黃庭堅、米芾、李公麟、蔡襄、秦觀等等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吟詩作賦的“大雅”之景。經身在其中的北宋名畫家李公麟以寫實手法描繪、米芾作序,“水石潺,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

近代拂曉

人們總是習慣地認爲,宋朝弱小,落後捱打,教科書也評價其爲“積貧積弱”的時代。宋史專家鄧小南這樣評價這種觀點:

這種認識框架基本是近代以來形成的,包含着當代人的民族情感和反觀歷史的體悟:對“自立於民族之林”的憧憬,往往與對漢唐盛世的懷戀聯繫在一起。

筆者以爲,我們對於漢唐盛世的憧憬,並不妨礙我們喜愛宋朝。如果因爲宋朝的軍事弱小而否定宋朝的全部,是極其不公正的。筆者之所以喜愛宋朝,是因爲它的人文精神,但從不否認軍事弱小的事實以及“靖康之恥”的催淚印跡。但是一事歸一事,我們在做歷史研究時,必須不能將個人情感摻雜其中,影響正確、理性的判斷。同時筆者也以爲,這種對“自立於民族之林”的憧憬,雖並無過錯,但產生的後果失之偏頗,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我們仍未擺脫近代以來民族之殤的恥辱感,這對於我們現在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極爲不利的,因爲我們仍舊缺乏民族自豪感,缺乏到我們必須通過批判我們的祖先來尋找回我們的自尊,這是不對的,亦是近代恥辱給我們造成的後遺症。我們應當洗刷掉這種感覺,以超然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歷史,以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來面對過去,面對宋朝。

雖然海外漢學家只是國際友人,但他們評價宋朝的心態仍值得國人學習。他們以超然的心態,對宋朝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漢學家們普遍認爲,儘管從軍事威力和勢力範圍來衡量,宋朝是個虛弱的朝代,但就經濟和社會繁榮程度而言。宋朝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先生這樣認爲:北宋和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宋代包括了許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徵,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視其爲“近代早期”。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進一步闡釋:

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時,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宋朝文化十分的繁榮 到底繁榮在什麼地方 第2張

這一評價,非常客觀公允,要知道,“近代化”這個詞來源於西方,以西方“近代化”標準看,並沒有太多問題。而這一評價,讓人興奮的就是中國的近代化比西方早500年,這是推崇民族自豪感的我們所需要爲之光榮的。

理想王朝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葛兆光提出:

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巔峯”,而宋文化則是“近代文化的濫觴”。

其實,葛先生指的是由唐到宋,呈現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趨勢。由唐到宋最明顯的一個變化便是唐長安城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的瓦解。“坊”就是居住區,四周有圍牆,只有兩門或者四門供人進出,一般人不準鑿牆開設私門,更不準朝大街開設店鋪;市是交易區,日中擊鼓二百下開市,日落前擊鉦三百下散市。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行在臨安都廢除坊市分割,允許面向大街開店,與民居混雜毗鄰。“坊郭戶”第一次被列爲國家法定戶籍管理分類。而宋太祖時期將宵禁時間推遲到凌晨一點,之後完全取消,出現了通宵達旦的夜市。

兩宋文學重心下沉,市民文化勃興。在道路通衢、勾欄瓦舍,說書的,雜耍的,講史的,賣藝的,品茶的,到處可見世俗文化。英國歷史學家伊懋可評價:

這個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社會。

此外,兩宋高度發達的科舉考試,促成大量“寒俊”取代貴族,據統計,北宋時,科舉出身的官員達總官員人數的40%,這對世界的文官政治的發展,都是有巨大貢獻的。

而受到科舉考試興起的影響,更多的儒學人士滲透到民間,他們通過上至家規、家庭禮儀、鄉約,下至曲子唱詞,將知識、思想、文化、信仰迅速傳播。他們“遊於藝”的修養和美學趣味,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的整體精神追求中不斷成形和提升,風雅遂成一時之風。

相較於其他朝代,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儒家治世理想的王朝。宋儒們重新將儒學變成官方學問後,開啓的經學研究,所挖掘出的理論也更加平易近人、接近底層人民的生活,也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務和私人生活之中,到了13世紀,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爲了國家正統的意識形態(漢代儒學只是上層階級行爲準則,並未真正融入整個社會,到了宋朝,儒學纔開始從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會等全方位融入到整個中國的各個階層的生活之中,在這些方面形成全面的國家意識形態),進而重塑整個社會,成爲傳統中國的典範。

誠然,在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宋所代表的“近代化早春”就從形式上中斷了,歷史發生了某種程度的回潮(元代之後的中國帝制王朝開始走向全面的文化專制),不過,從近代“人心”、“政俗”來看,無論是政治理念,思想文化方面的創新還是因循,宋代帶來的影響都深深的滲透到中國社會的肌體之中。

德國宋史學家迪特·庫恩指出,許多脫胎於宋代儒家思想的社會準則和價值觀念,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之中,加速推進了中國社會的變革,而其中不少具有民族典型性的文化特徵,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

極簡美學

今日的人們爲什麼熱愛宋朝,爲什麼“穿越”的對象最多的就是宋朝,又爲什麼會在近些年裏興起“宋朝熱”,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今日我們和宋朝的連接點,正是“生活美學”。當今生活正發生“審美的泛化”“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正是中國本土思想傳統裏,藝術與生活、創造與欣賞從來都是內在融通的,一定意義上來說,以宋代美學爲代表的中國古典美學就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美學”。另一方面來說,即是“審美的升級”,部分日本傳來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都能從宋代器物中找到源頭,而宋的極簡風格,又能和當代藝術精神相吻合。

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峯,還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源頭,都當推宋朝,特別是宋代士人的修養和美學趣味,通過文化一脈相承,爲後世所追慕。誠如揚之水所說:

兩宋是培養“士”氣的時代,此前形象與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此開始變得清晰起來。政治生活之外,屬於士人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因此愈益豐富和具體。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和繪畫,攜手傳播者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象的種種生活情趣。

好了,到這裏,本文就暫時結束了。宋代的人文精神留給人們的是鮮活生動的烙印,其留給人們的思考和享受都是充實的。本文是宋代文化系列的總論篇,是整個系列的開篇之作,文章準備了很久,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宋朝的文化究竟盛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