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馮保:明朝權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

馮保:明朝權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保(?-1583年),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人,明代著名太監、音樂家、書法家。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太祖朱元璋鑑於秦、漢、唐等朝多發生宦官專權,擾亂朝政事件,立下一道規矩 “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並將這段話寫在了貼牌子上,立於宮門口,以此作爲祖訓警示後代。只不過好景不長,在明英宗朱祁鎮時期,被英宗稱爲“先生”,明朝首代專權大宦官王振“誕生”。

王振好權勢,愛錢財,獨攬北征軍政大權,導致北征軍全軍覆沒。

馮保:明朝權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

大太監王振“開了個好頭”,致使明朝很“榮幸”成爲封建王朝出現“宦官專政”最多的朝代,除了王振,還有開明朝禁軍掌於內臣之先河的大太監汪直;“八虎”之首,被認爲是當時的“世界首富“的劉瑾;“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帝”,被稱爲“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等。這些宦官都是獨斷專權,禍亂朝政,使得明朝朝政烏煙瘴氣,是反面人物。

古代的大宦官都反面教材嗎?答案是否定的,今天就聊聊明朝大宦官“正面“人物—馮保。

馮保出現在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時期,是明朝文化程度非常高的宦官。和前面聊過的大宦官王振不一樣,王振是秀才出身,感覺考取功名行不通才選擇“自攻”,所以進宮前就已飽讀詩書。而馮保是在內書堂讀書,即明朝專爲宦官設立的學習機構進行學習。

馮保是個人才,不但在內書堂學會識字,他的字跡也非常漂亮,是當時名氣很高的書法家,嘉靖時期曾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明穆宗朱載坖繼位後,馮保升至東廠提督,可謂是屈指可數大宦官,可因爲馮保爲人不夠圓滑,導致穆宗並不喜歡他,司禮監曾兩次出現掌印大太監空缺,按照資歷和能力,按理說應馮保出任,卻每次與其失之交臂。

馮保:明朝權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 第2張

明穆宗朱載坖在位前期國政賢明,使得明朝再次中興,只不過後期沉迷媚藥,身體常處於透支狀態,最終一病不起,直到去世。穆宗不喜歡馮保,致使馮保一直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權力,神宗即位後馮保終得到重用,升至其夢寐以求的掌印大太監,權力達到頂峯。前面提到朱祁鎮稱王振爲“王伴伴”,而神宗稱馮保爲“大伴”,加上神宗年齡還小,對馮保也有些懼怕。

馮保雖權力極大,卻無專權亂政事情發生,雖說借用權勢打壓曾和自己爭奪掌印大太監的高拱,多次設計陷害高拱,可以說是私人恩怨,和朝政關係不大。馮保與首輔張居正,成爲搭檔,推行“一條鞭”法,也正是因爲內外臣這樣完美的搭檔,才使得“一條鞭”法得以順利推行,對明朝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俗話說“人無完人”,馮保也是個愛錢的主兒,張居正爲了得到馮保的支持,經常給馮保錢財珠寶。馮保除了爲朝廷盡心盡力辦事外,也是“賺”得盆滿鉢滿,府邸遍佈京城,居住環境與皇帝西苑相當,不得不說實在太豪了。在朝內大宦官過世後,家產查收也是馮保一手操辦,金銀珠寶盡攬囊中。

馮保:明朝權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 第3張

不過稱其爲“賢宦“,還要做一些”賢“的事情,他監督皇帝行爲,不讓皇帝貪玩而誤國政,約束自己下屬不能胡作非爲,所以在外馮保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給人一種“我這個人口碑還是很好的,和我處不好,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感覺。

但就因馮保重視朝政和皇帝的作風問題,而斷送了他的仕途,一次神宗酒後調戲宮女,此時神宗已年滿十八,馮保知自己無法再約束其行爲,遂向太后告狀。神宗險些被廢,從此神宗和馮保的“樑子”算是結上了,只不過此時太后掌權,神宗敢怒不敢言罷了。

神宗親政後,開始找馮保“算賬”,在沒有張居正和太后,馮保成了孤家寡人。東宮太監張鯨,張誠也知神宗和馮保有過節,遂趁機揭露馮保的罪名,可馮保畢竟自神宗十歲就開始對其“管教”,對其依然很懼怕。可在衆人的支持下,依然下旨把馮保罷官,將其發配到南京“頤養天年”。

縱觀馮保一生雖權勢熏天,喜愛錢財,也曾利用手中權力解決私人恩怨,但其在大是大非上識大體,顧大局,沒有把權力凌駕於朝政之上,與外臣張居正聯手處理朝政,卻爲一代“賢宦”。只不過在某些地方太過偏執,打皇帝的小報告,觸犯天威,還好因其政績卓越,才得以落得一個“善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