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道家出過很多人才,爲何往往不得統治者信賴呢?

道家出過很多人才,爲何往往不得統治者信賴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教是我國本土誕生的傳統宗教,道教結合星相學、化學、地理學等等複雜的學科和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有着非常複雜的知識體系,因此道家的得道高人無不是神仙般的人物。

縱觀中國歷史,中華文明的發展、進步得益於道家,道家承載着中華文明。亂世的傑出軍事家或政治家都出自道家,如周朝的姜子牙、漢朝的張良、唐朝的徐懋功、明朝的劉伯溫,以及諸葛亮、范蠡等,都是定江山乾坤的奇才。但歷史上儒家孔孟之道卻佔據主導思想地位,爲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到現代,西方的宗教在國內風生水起,影響中國歷史最大的道教卻鮮有人知。原因:

一、 道家思想擅於治理亂世,太平盛世卻令統治者不安

道家出過很多人才,爲何往往不得統治者信賴呢?

儒家思想迎合的君主的需求,利於統治者的統治。儒家推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要求死忠君主,維護了統治階段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地位和統治基礎,所以受到統治者不遺餘力的支持。而道家卻是擅長掌握自然和社會規律,出現很多能力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能力挽狂瀾,統領天下大勢,這正是統治者最害怕防範的人!所以纔會出現“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二、道家的“無爭,無爲而治”思想不喜與人爭,易被奸雄利用

中國歷史上,和平年代奸相頻出,如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高俅、秦檜、賈似道,明朝的嚴嵩等,而傑出人物稀少,或者傑出也成爲了悲劇角色。這與道家的思想追求不無關係。道家追求倫理道德的內在精神,志趣高遠, 淡薄名利,很多道家英才不喜社會現狀,不肯同當權者攜手共進,只能隱居山林,潛心修道,以求潔身自好。道家能把握天道、自然規律,卻不擅於把握人心,推行“順其自然,無爲而治”。這也造成了有趣的現象,亂世道家出山,盛世道家入山(好象還有後半句,不可說)。

三、中國人都是道教徒,無論你承認不承認

道家思想已經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當中,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國道教信仰深深積澱在傳統民俗裏,影響着信仰習俗、祖宗崇拜、節日習俗、娛樂習俗和方術活動。本命年拜太歲,祭祀先人燒紙錢,春節祭竈王、貼對聯、放鞭炮、接財神、拜天公、鬧元宵,這些習俗都起源於道教。

中醫、傳統養生學、中華武術、茶道等都根植於道家,戲曲、舞蹈、音樂、建築和造像藝術,繪畫和書法藝術等等,道教思想文化的印痕也隨處可見。道教術數學與古代數學有不解之緣,也在光學、磁學、聲學、天文學領域頗有建樹;四大發明中,火藥源自道士煉製外丹,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明也和道教密切聯繫。

中華文明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如四大發明、中醫、武術、釀造技術、物理學和化學(道家的煉丹術)等,都與道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今天這種支撐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正在流失。原因有很多,有道教的神祕,道不可輕傳,也有現代人的浮躁,功利思想原因。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和漢語,漢字一樣伴隨着你。繼承傳統文化只靠道教,不能靠外來宗教。我們不能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佛教,要把握住自己的根。

中國人都是道教徒。”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學,激勵國人刻苦磨練、知行合一,爲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奮鬥;道教貴生樂生、逍遙灑脫的精神,塑造了國人熱愛生活、求真務實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剛的思維方式,造就了國人內斂、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陰陽協調、天人合一的思想,決定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準則,形成了寬容謙讓、包容開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華文明經久不衰。

道家出過很多人才,爲何往往不得統治者信賴呢? 第2張

道家已融入日常生活,百姓日用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