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輔政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爲何諸葛亮能善終?

輔政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爲何諸葛亮能善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在古代一直被視爲人臣典範,在當今也是受人敬仰的道德楷模,且不說演義對其的追捧是否太過,但就看正史中的孔明也是一位出將入相的千古奇才,他的能力自然不必說,更爲重要的是其人品。在劉備去世後,他的實力和聲望已經無人能比,若是他真想一腳踢開劉禪,也是有很大的勝算的,但他卻從未有過如此想法,反而是鞠躬盡瘁,最後命灑沙場。不妨設想一下,假使他真要篡漢自立,其實還有這三位他搞不定,最後一位他最爲忌憚。

第一位:劉禪。演義中的他似乎非常地懦弱、愚笨以及昏庸,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雖沒有父親劉備那樣的英雄氣概,但說他大智若愚並不爲過。在劉備去世後,整個朝廷上下沒有一人能夠與諸葛亮的實力抗衡,所以這時他選擇了信任,他發佈詔書說''政由葛氏'',正是他的用人不疑這才換來了孔明的誓死效忠。

歷史上作爲輔政大臣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就比如前朝的霍光,這說明作爲皇帝在內心裏還是時刻提防着權臣的,孔明最終能夠名垂千古一方面是因爲自己德行高尚,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劉禪的用人不疑,他若是不相信孔明,在背後搞小動作奪權,最後必定是魚死網破,誰都留不下好名聲,蜀漢也會因此而衰微。可見劉禪也有着父親那般識大局的本領,這才能夠與孔明和諧相處,但一旦孔明有異心,必然也是會遭到他的拼死反抗。

第二位:趙雲。雖然劉備同他的感情並沒有像關、張那麼深厚,也沒有那麼受重用,但他的忠心早在當年的長阪坡前已經接受了考驗,隨着關、張等人的相繼去世,他已經是蜀漢軍中最有威望的老將了,若諸葛亮真動了篡逆的心思,軍界中首先跳出來反對的必定是趙雲,而以他的聲望必定是一呼百應。

輔政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爲何諸葛亮能善終?

第三位:魏延。從默默無聞一下子成爲漢中太守,他的成長速度驚人,同時也是因爲劉備十分看中他的能力,所以才刻意提拔他,爲此還不惜傷了和張飛的感情,這麼做就是爲了培植年輕一代的心腹以便在未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禪。而魏延後來經略漢中十餘年,戰功赫赫,成功將曹魏阻擋於國門之外。

作爲劉備最爲器重的後起之秀,他對劉家政權是絕對忠心的,而他與諸葛亮的關係也沒那麼好,北伐的時候又屢次獻計不被採納,所以他必定也是非常反對諸葛亮造反的,而他在漢中經營了那麼多年,從後來他兵敗後拼命往漢中跑也可看出他在那裏已經培植了自己的勢力,若是他趁機割據漢中,諸葛亮也只是得了一個不完整的蜀漢,就像當年劉璋和張魯的關係一樣,而魏延爲了對抗他,必定會結交曹魏,這就意味着蜀中門戶已爲曹魏打開,這是非常危險的,也就是說他即使篡位成功,反而會更快地被曹魏所消滅,那這還不如以丞相之名行天子之實呢。

輔政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爲何諸葛亮能善終? 第2張

結語:妄談古人其實是對古人的不敬,所以筆者只是做了一個假設,其實不管孔明有沒有那個實力打敗這些對手最終實現自立爲君,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一生中都從未動過這樣的念頭。所以李嚴勸其加九錫時,才被其嚴詞拒絕,若他真有想法,早就和這位朝廷二號重臣同流合污了,因爲一旦得到了以李嚴爲代表益州豪族支持,他篡位成功機率是非常大的,可他並沒有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