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朝四百八十寺,揭祕南朝時期爲什麼寺廟那麼多的原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揭祕南朝時期爲什麼寺廟那麼多的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朝時期,千里之中,竟然有多達480餘座佛寺建築,很多小夥伴就想知道歷史上的南朝爲什麼要修建這麼多的寺廟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東晉滅亡之後,南方相繼建立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它們均以建康(南京的古稱)作爲本朝的都城,歷史上統稱爲南朝。此時,在北方,鮮卑、匈奴等各個少數民族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統稱爲北朝。南朝與北朝一直處於相互對立的狀態,誰都希望能夠消滅對方,進而統一全國,如此一來,羣雄割據,戰亂紛爭,一段金戈鐵馬的歷史造就了一個鮮血書寫的時代。據記載,南朝時期最長久的統治也不過59年,而最短的不過23年,瞬息之間,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已經易手,人生的惶恐無助不僅存在於百姓生活中,也體現在君主身上。

南朝四百八十寺,揭祕南朝時期爲什麼寺廟那麼多的原因

面對紛亂的世事,北方雄霸強權的逼近,百姓悽苦的哀怨,南朝君主們也希望尋找到一種解決困境的手段,它不僅能夠解決急劇升溫的社會矛盾,也能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而這種看不見的“武器”就是—佛教。佛教自西漢傳入中國後,由於佛教經典的譯註流傳,西域高僧的佛法傳習,得到較爲長足的發展。佛教崇尚的清靜無爲、自然淡泊等理念,與文人士大夫們所提倡的超脫、曠達精神非常契合,因此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在社會上層受到極爲廣泛的歡迎。同時,按照佛教所開啓的大門,人們今世的苦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誠心向佛,人人都能成佛,來世定能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

這種佛教宣揚“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的來世觀念,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解救了身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的平民百姓,成爲他們寄託希望的精神慰藉之所。在南朝時期,佛教受到統治者們的普遍追捧,梁武帝、陳武帝、陳後主都非常推崇佛教,尤其是梁武帝,更是三次捨身佛寺(不僅捐獻財物,還販賣自身爲寺奴),倡導全民信佛,使得佛教成爲當時的國教,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重佛崇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修建寺廟了。爲了弘揚佛法,統治者們不惜花費巨資,大肆修建佛寺,甚至競相將自己的豪華府邸捐贈給佛教所用,成爲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奇談。

有史料稱:在劉宋時期,全國寺廟有1913所,僧尼36000人;蕭齊時,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蕭樑時,修寺建剎達到頂峯,時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陳朝時,國勢衰微,卻仍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這些寺廟大大小小,不拘一格,成爲當時最重要的建築。在寺廟建成之後,統治者更是不惜財力大加裝飾,從飛檐重樓,到亭臺樓閣;從水榭假山到雕樑畫棟,每一座寺廟都是巧奪天工的園林、金碧輝煌的宮殿,奢華富貴。作爲統治中心,也就是天子腳下的皇城建康(今南京),其寺廟的數量至少有五百多座,最多時可能達到了七百多座!

南朝四百八十寺,揭祕南朝時期爲什麼寺廟那麼多的原因 第2張

想象一下當時的境況:百步之內,寺廟連接,進香之人絡繹不絕,香燭之光照耀天地,煙火鐘聲籠罩着整座城池,難怪直到今天,南京的百姓中間還流傳着一句俗語:“出了南門盡是事(寺)”,說的就是這時候的情景了。南京城中最重要規模也最大的要數梁武帝捨身的同泰寺了。爲了便於朝寺,梁武帝下令在宮外建造寺廟,最終建立起了正對宮門的同泰寺。這座氣勢恢宏的寺廟,就像一個大莊園,裏面有六座大殿、十餘座偏殿和誦經佛堂,另外還建造了六座金身、十座銀身的大佛像,專門供奉在高七層的佛閣和高九層的佛塔之中,每天接受萬民的敬仰,也接受着帝王的朝貢。

這些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寺廟,儼然一個經濟自給的莊園,寺廟僱傭勞工自行耕種,販賣糧食、果蔬以及其他物產以取利;僧人們也從事着商業買賣,甚至是高利借貸的活動,在統治者的庇護之下,百姓們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剝削。如此數量衆多、規模龐大的寺廟羣,給百姓帶來的只有無窮無盡的苦難。正如當時一個大臣所說,這些佛寺都是臣民們賣兒賣女的錢換來的啊!南朝四百八十寺造就了南朝表面的風光和繁華,卻掩藏了背後的辛酸與腐朽。隨着逍遙陳後主的覆滅,短暫的南朝歷史便一去不返,留下的只有那見證了歲月滄桑的衆多佛寺,講述着浮華之後的無盡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