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的經濟到底有多繁榮?有沒有超越唐朝呢?

宋朝的經濟到底有多繁榮?有沒有超越唐朝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後世雖認爲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宋朝的經濟到底富裕到了什麼程度?宋朝面積僅爲唐朝五分之一,爲何經濟能遠超盛唐?

宋朝的經濟到底有多繁榮?有沒有超越唐朝呢?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許多璀璨的精神財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讚歎不已。古詩詞的造化更是登峯至極,而家喻戶曉的卻是唐詩宋詞。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文化的繁榮必定以經濟爲前提,才能出現一批批優秀的詞人。

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富裕程度遠高於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科技較發達,政治清明,其滅亡皆是由於外患造成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難能可貴的。都說烈商、禮周、暴秦、強漢、雄隋、盛唐、富宋、蠻元、剛明、奴清。那麼南宋到底有多富裕呢?

由於南宋的工商業高度發達,其GDP水平遠超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放眼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時曾達到16000萬貫文,而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在之前的唐朝,最爲極盛的玄宗時期,一年鑄幣也只有32萬貫。

朝廷的財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負擔也極其巨大呢?事實上,南宋乃至整個宋朝,幾乎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僅有的幾次較大規模起義都不曾超過一省的範圍,這在其他朝代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人民的生活富足、安定,這是經濟穩定的最好證明。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在南宋時期,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農業,而是更加先進的工商業,曾經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邁進了。

制瓷業

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佈全國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南宋制瓷業的規模相當繁榮,例如臨安鳳凰山下的修內司官窯,所燒瓷器“極其精製,釉色亦瑩澈,爲當時所珍”。

造船業

在北宋的基礎上,南宋造船業一步發展。官營作坊以造漕船爲主,同時造座船、戰船、運兵船等,民營作坊則製造商船及遊船。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業中心均製造大型海船。1974年,在福建泉州灣發掘出一艘南宋末期的海船,根據其長、寬、深計算,載重量當在二百噸以上。發達的造船業不僅發展了漕運,更興盛了海外貿易,高宗末年的市舶收入歲達200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兩倍多。

絲織業

南宋的絲織產業發達,像在蘇州、杭州、成都都有官營織錦院,織機數百臺,工匠數千人,絲織品種類繁多,精緻美觀。而且隨着棉花種植的推廣,棉紡織業逐漸普遍,得到進一步發展,是南宋紡織業中的重要成就。1966年浙江蘭溪縣南宋古墓中,出土了一條隨葬棉毯,說明江南地區不僅能織布,而且還能織毯,反映了棉紡織業的新發展。

商業

南宋商業高度發達,今日生活中的很多店鋪類型很多都能在南宋找到雛形或相似的,如商業一條街、連鎖店、24小時營業店等。由於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南宋貨幣鑄造供不應求,紙幣日益成爲主要的交換手段。除交子仍在四川地區使用稱爲川引外,還發行了會子。

紹興末年,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當時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億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億貫或更多。

南宋朝廷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傳統的經濟支柱,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南宋這樣的情況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纔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宋朝的經濟到底有多繁榮?有沒有超越唐朝呢? 第2張

提到宋朝,大家的印象都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家。宋朝的國土面積是最小的,北宋只有280萬平方公里,南宋的時候剩200萬平方公里。大唐國土面積1237萬平方公里,大漢國土爲609萬平方公里,清朝爲1297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就國土面積而言,宋朝是唐朝清朝的五分之一左右,宋朝是漢朝的二分之一左右。就是這樣一個小小國土面積的王朝,依然有過跟跟大唐盛世一樣的繁榮時期。宋朝繁盛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國際化一下:鹹平三年,宋朝GDP總量爲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爲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社會經濟的繁榮從數據上來講遠遠超過盛唐。可是我們印象中那個經常割地賠款、軍事上屢屢戰敗的宋朝,爲何會有這樣的繁榮景象呢?

宋朝繁榮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經濟繁榮的背景:自由貿易的興起與發展

在唐朝的時候,像街市上小商販是不能隨便擺攤的,開門店呢要按照國家的規定來,在允許的區域才能進項相關的商業活動。也是就“坊間”——一種城牆圍起來的區域。這種情況下貿易活動是會受到阻礙和壓制的,社會自由度一般都是由國家主導,不會太大,百姓也不能隨便跑到別得地方做生意。

而在經歷晚唐、五代的戰爭洗禮以後,世家門閥基本上就消失殆盡了,大家階層都屬於平民百姓,所以坊間直接被取消了,於是,一種全新的城市景觀出現,坊與市的界限消失了,就像是我們現在的商業區、工業區、教育區之類的功能區直接就被打散了,全部重新歸0。

老百姓帶着“煎餅果子”攤兒可以到處走,哪裏人流量大去哪裏做生意,自然是逐漸富有起來。這些城市促進了市民階層的出現,從此城裏人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帶動了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商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宋太祖爲了加強皇權設計的三權分立制:將行政、軍政、財政三大權力分開,形成了互不統屬、相互制約平衡的獨立部門,讓各級官員減小了干預經濟的權力,從而利於“自由經濟”的發展。高度的社會自由,以及海外貿易度使得宋朝的經濟大力發展,所以連紙幣都出現了。

相對平衡的政策:不重商亦農,也不以經商爲恥。

衆所周知,古代很多朝代都是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但宋朝是唯一一個不長期實行以此政策來發展的朝代。我國曆朝歷代以來都是小農經濟,以農耕爲主,所以君王爲了自身統治,不可能不重視農業,至於商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務正業,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而宋朝總體來說對這些限制比較寬鬆。

宋朝的商業繁榮導致了商人數量的增加和經商階層的增多,甚至出現了“全民皆商”的景象,統治階級還放寬了對於商人蔘加科舉考試的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也就得到了提高。從中也可以反映出來兩宋時期商業的發展與繁榮狀況。

當然,有一方面是因爲不斷給少數民族政權賠款,必須從商業上來發展經濟,農業滿足不了需求,而且經商的文化交流對於當時來講是必不可少的。.總的來說,產生這種政策的原因是既有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推動,也有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巧合。

人口的大爆炸: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發展

宋朝國土面積雖然小,人口數量卻是相當高,達到12540萬。什麼概念呢?對比一下:唐朝大約8700萬,漢朝約7200萬。清朝時人口總數達到頂峯,爲43000萬。說起來還得感謝我們的小鄰居越南,在宋朝人口爆炸中發揮重要作用。

越南在宋朝時期,培育出良種稻米品種,史稱占城稻。這種稻米高產、早熟、耐旱、適應性強,而且成熟期很短,只需要50天左右。越南把這種稻米進貢給了宋朝,在整個江南地區推廣後,就流通到全國,這種高產量農作物一下子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

所謂民以食爲天,吃飽飯在古代絕對是頭等大事,吃飽肚子後自然就有創造人口的動力,於是宋朝人口大爆炸就順理成章了。人口多了,人才也就多了,商機也更多,兵源也不愁了,從側面直接影響了宋朝的經濟發展。

雖然宋朝在文化和經濟方面大繁榮,卻因爲武將地位低下而使得軍事處於劣勢,又因缺乏軍事要塞給了敵人可乘之機,所以纔會在這麼繁榮的經濟條件背景下,政治經濟上不盡人意,纔有了我們印象中的“積貧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