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韓非子的治國主張主要分爲哪幾個方面?

韓非子的治國主張主要分爲哪幾個方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非子的治國主張主要分爲哪幾個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接下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君王如果想富國強兵,決不能再循規蹈矩

韓非從“三世論”談起,強調社會狀況各有不同。從前的人口少,不必耕作,靠野果充飢就足以吃飽,婦女們也不必紡織,穿獸皮就足以保暖;時至今日,人口漸增,財物和資源相對變少,於是就會發生爭奪事件。

從前的天子,很輕易地就可以“讓天下”,並不是因爲他們品德高尚,而是因爲天子的權勢很小;時至今日,人們哪怕是坐在“縣官”的位置上,都很難辭職,因爲他們的權力很大。

從前周文王推行仁義而王天下;時至今日,徐偃王也推行仁義,卻被楚文王誤會而招致滅亡。

這些都是“現實”的改變,因此無法同一而論。可見,韓非是站在歷史進化的觀點上,主張治理國家要因時制宜。從這一點看,這正是法家人物講究實際的思想特點。

時代在變,社會的脈動一定要跟着調整,君王如果想要取得勝利,乃至富國強兵,決不能再循規蹈矩。最好的方法,就是“變”。

“應變古,宜易常”

韓非子的治國主張主要分爲哪幾個方面?

不懂得治國的人,纔會說出“無變古,毋易常”的話。社會制度的改變應該依據它的可行不可行來決定,而不是一味地承襲。

如果伊尹當初沒有改變殷商的制度,姜太公沒有改變周制,那麼商湯和周武王就無法稱雄天下;如果管仲和郭偃沒有在齊國和晉國實施改革,那麼齊桓公和晉文公也一樣無法稱霸。

就近來說,以前秦國的風俗是不用法治,君臣治國皆以私智,因此國家混亂、兵力衰弱,這就造成君主地位卑微。直到商鞅入秦,勸說秦孝公移風易俗,施行新法,獎勵告奸,鼓勵農事,抑制工商業。

雖然施行之初,人民尚不適應,容易觸犯法律,但人們看到受懲罰的人越來越多,知道政府言出必行之後,必不敢輕易觸犯法律。如此才能形成秦國後來安定和強大的局面。

韓非的思想崇尚客觀,絕不迷信

韓非注重實際,講求現實。他說:“治民無常,唯治爲法”,由此更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崇尚客觀,唯現狀爲要務。

韓非分析事情條理清楚,絕不迷信。我們都知道,占卜是古人決策時經常使用的一種工具。當時的人們多認爲有神靈的存在,因此遇到重大事情或者疑惑難決的問題時,就會藉助占卜來徵求神的旨意,作爲自己行動的指南。

韓非子的治國主張主要分爲哪幾個方面? 第2張

以文獻的記載來看,占卜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中,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晉國的智伯率領智氏、韓氏及魏氏三家攻打趙襄子,利用決斷河堤,讓大水淹沒了晉陽城。趙氏危在旦夕,此時趙襄子靠占卜來預測兇吉,而後成功地與韓氏和趙氏兩家軍隊聯合攻打智氏,化解了滅亡的危機。

占卜在周人的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戰國末期,迷信之風盛行。而韓非卻認爲占卜是邪術,國家大事靠占卜來決定,實不足取。

韓非以燕、趙戰爭爲例進行了說明。趙國根據占卜的吉兆去攻打燕國,燕國也是根據占卜的吉兆去攻打趙國。然而,只有趙國取得了勝利。

難道是趙國的龜甲比較靈驗嗎?那爲何趙國在經過數次勝利後,也是靠着占卜所得吉兆去抵抗秦國,卻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呢?

這正說明了龜甲這種占卜方式,是不能夠用來推斷戰爭勝負的。人們如果還是要依賴它,那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由此看來,如果將希望寄託在不可知的鬼神身上,就會怠慢了法治,更會讓國家深陷於危機之中。這是韓國的切膚之痛,偏偏韓國的執政者神經麻痹沒有感覺,並不能瞭解此時的現狀。同時,這也反襯出韓非善於觀察局勢和注重現實狀況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