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花是唐代對團窠花卉圖案的一種稱呼,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學界一般的看法是,寶花最早出現於隋唐年代,寶花和它的發展形式寶相花是我國傳統的服飾花紋樣式中最爲常見的植物樣式的一種,且被廣泛應用於其他的建築和日用品的花紋裝飾中。寶花紋則是更常見於服飾面料的工藝裝飾上,如染織、刺繡等。

一、寶花紋的形成

1、寶花紋的起源

寶花紋是存在於傳統唐朝服飾上的一種花紋,這種花紋的原型包括從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流行的忍冬紋,以及後來在隋唐時期被皇室與民間廣爲使用的石榴紋、蓮花紋等。隨着時代的發展,忍冬紋、石榴紋等逐步演化,融合了當時的社會審美髮展趨勢,形成了應用較爲廣泛的寶花紋。

2、寶花紋的發展

寶花和寶相花雖在發展上存在承襲關係,但二者分別是花卉圖案發展史上兩個不同階段的稱呼。寶相花的名和形最早見於北宋《營造法式》。

3、寶花紋的延伸

從目前的資料看,寶相花紋其實就是寶花紋的延伸,唐朝的寶花紋經過發展演變,到北宋時期出現了寶相花紋。寶花紋多以植物形象爲原型,再加上人們的想象力的加持,讓其呈現新的藝術形象,也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表現出優雅、低調又奢華高貴的美感。寶花紋的用途比較廣泛,各種的裝飾領域都可以應用寶花紋,但最爲主要的還是在服飾裝飾上的呈現。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二、寶花紋基礎樣式發展史

1、寶花紋基礎樣式的來源

寶花紋以自然界中的植物爲原型。隨着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再伴以經濟水平、政治風向的發展,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寶花紋的植物樣式喜好各不相同。每個時期都會有一種作爲基本標準或者基本樣式的寶花樣子,我們可以稱爲“基礎樣式”

2、寶花紋基礎樣式的分類

在唐朝的發展歷史中,有三種基礎樣式對後世影響較大:一種是由忍冬紋和石榴紋演化成的“側卷瓣”,一種是由意雲紋演化成的“對勾瓣”,還有一種是由牡丹紋演化成的“雲曲瓣”。不同的時期對應的基礎樣式是不同的。

初唐時期,隋與隋以前的一些花紋風格被傳承下來,忍冬紋就是其中的一種。忍冬紋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經過發展,到隋朝逐漸有衰頹之勢。隋朝時期,石榴紋、蓮花紋等應運而生。到了初唐時期,這些花紋又有了不同的發展。

忍冬紋是由隋唐之前的花紋樣式繼承而來,石榴紋則保持和展現了隋唐時期的藝術審美,同時還具有初唐審美的特色,兩者相得益彰,最後孕育出一種新的寶花樣式,即側卷瓣。在從初唐到盛唐的發展過程中,基礎樣式的藝術形態不斷變化,形成一種創造性的、承上啓下的基礎樣式,即對勾瓣。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第2張

3、寶花紋基礎樣式的發展

在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統治時期,女性地位不斷提升,社會的開放程度加深。這一時期,人們更喜歡牡丹,認爲其象徵富貴。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由牡丹瓣演變而成的具有高貴感的雲曲瓣逐漸成爲社會的流行模式,之前的側卷瓣和對勾瓣則漸漸不再流行。

當時間來到中晚唐時期,寶花紋的基礎樣式幾乎已經不再有變化,再加上各種發展的不均衡,人們對藝術與美的追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這個時期並沒有較爲統一的基礎樣式,而是將之前的三種基礎樣式組合運用。

三、寶花紋結構發展史

1、寶花紋結構的來源

上文所說的基礎樣式,實際上就是寶花紋的主體框架結構。主體框架說明,寶花紋的初步造型已然形成和確定,不過這依舊無法充分體現寶花紋中的美感和其所體現的審美感。因此,在基礎樣式確定的基礎上,人們還需要補充基礎樣式周圍或者框架以內空缺的地方。

爲了減少由於隨意的補充、勾勒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主框架的美感,一個新的概念又被人們創造出來,即寶花紋的結構和排列方式。如果將基礎樣式確定爲牡丹花樣,那麼它的花瓣、蓓蕾、枝葉以及周圍都是空缺的,這需要用其他的花紋填補這些空缺,由此形成的幾何結構就是寶花紋結構。

2、寶花紋結構的形成

唐初時,通常以“十”字爲主,這種模式比較單一,主要講究軸對稱之美。只需要填滿上下或者左右,形成對稱即可。這種填充方式被稱爲二方連續,屬於連續填充模式中較爲簡單的一種。

“二方”就是指上下或者左右,這一點可以從“十”字的特點中很明顯地看出。“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這首《杭州春望》中,柿蒂花所表現的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十”字結構寶花紋樣式。

隨着審美水平的提升,簡單的“十”字結構和連續二方的樣式已經無法滿足大衆的審美欣賞需求,於是人們開始將主花的四周都用賓花填充(基礎樣式的主框架叫作主花,用於填充基礎樣式的叫做賓花),從而產生四方連續的樣式,繼續發展就演變成八方環繞的樣式,也就是將主花的四面八方全部用賓花填充,以獲得更佳的審美效果。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第3張

在盛唐時期,服飾上寶花紋多爲圓形結構或者“米”字結構,意在追求一種中心對稱,使點、線、面達到最佳的幾何形態,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時期的寶花紋發展到了頂峯。

3、寶花紋結構的定型

唐朝時期,寶花紋的樣式多是首尾連續,無窮無盡,找不到起點,也看不到終點,寓意無窮。同時,也表示了團圓、圓滿的美好祝願,這和當時的審美觀點——以胖爲美——一脈相承。到了中晚唐時期,衣服多是寬鬆且偏長的樣子,雖然在寶花紋的運用上依然是偏奢侈,但是和盛唐的圓形樣式還是有較大區別。

“安史之亂”以後,賓花數量及其連續方式有所簡化,不再具有盛唐時期的藝術美,反而有些蕭條頹廢之態。寶花紋的結構複雜程度在當時直接與服飾穿着者的身份掛鉤,結構越是複雜,越需要賓花填充豐富;越是採用八方環繞之類的藝術手法,就越顯得這件衣服的價值不菲。服裝的價值不菲,往往代表着擁有這件衣服的人身份也不一般,服飾也由此成爲當時皇室、士紳的攀比之物。

四、寶花紋顏色發展史

1、寶花紋顏色形成

瞭解寶花紋的主體框架和填充方式,可以爲研究當時寶花紋顏色的特點提供幫助。初唐時期,社會還不夠穩定,當時的服飾主要繼承前朝的各種風格,尤其是石榴紋、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

當時的寶花紋顏色比較誇張,且搭配不夠合理。隨着社會的逐漸穩定,寶花紋的發展也越來越穩定有序。

2、寶花紋顏色定型

盛唐時期,基礎樣式(主花)一般只用一兩種顏色即可,多是黃色、綠色、藍色、紅色。而由於當時紫色的“富貴感”,所以也有許多以紫色爲主要顏色。賓花用於補充空白,所以和主花的顏色是相對應的。至於白色,因爲多用於勾勒花紋的邊,所以幾乎不會用於作爲主要顏色。

除此之外,退暈的技術手段使色彩具有對比鮮明、由淺入深的效果,可以讓花紋顏色高雅、曼妙、和諧。中晚唐時期,賓花的連續方式、數量上都得到簡化,也改變了顏色填充的觀點。與盛唐時期相比,中晚唐時期的寶花紋顏色更爲簡潔單調,不過主花還是保留了鮮豔的色彩。

探索唐代寶花紋的形成,寶花紋是如何發展的? 第4張

五、結語

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爲寶花紋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這一時期許多國家的使臣、商人來到唐朝,八方來賀,許多異域的花紋樣式和藝術手法,以及服飾手藝都源源不斷傳入中國,對我國的花紋服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比如源自印度佛教的蓮花形象,來自地中海的忍冬,以及中亞傳入的葡萄、石榴等。

以我爲主,爲我所用。這些外來的藝術樣式經過唐朝的文化的消化吸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寶花紋就是如此,吸收了外來的藝術樣式加以改造,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融入了中國人傳統的美好寓意,形成了這樣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服飾裝飾圖案。

這種花紋將人文、藝術、精神和合共生爲一個有機整體,內容美和形式美融爲一體,其雄渾的民族氣勢和兼容幷蓄的氣魄使該服飾紋樣創造出嶄新豐富的題材內容和形式,在審美藝術中強調具備唐朝特有的風骨與神采,共同組成了唐朝服飾上瑰麗而和諧的植物裝飾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