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承襲唐朝的制度,但宋與唐的諫官制度卻哪些不同?

宋朝承襲唐朝的制度,但宋與唐的諫官制度卻哪些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蔡襄做官後歷任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等職,慶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富弼、韓琦、杜衍同時執政,歐陽修、王素、餘靖同爲諫官,蔡襄作詩稱賀,受歐陽修等三人舉薦,被宋仁宗任命爲“知諫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朝承襲唐朝的制度,但宋與唐的諫官制度卻哪些不同?

他遇事從不迴避,奏疏忠誠懇切,大都關係天下利弊、一時緩急。蔡襄認爲國家安危取決於人事,君主要知人善任、辨別邪正。由於有蔡襄這樣的人直言敢諫,那些權貴心懷畏懼,多有收斂。

諫院是宋代設立的輿論機關,負責在朝廷中搜集建議和評論。當時在朝廷中設立諫官和御史,通稱臺諫。御史負責組織各種官員收集民間的意見;諫官議論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參考,有時還可糾正皇帝的錯誤。宋承唐制,但宋與唐的諫官制度卻有所不同。唐代諫官屬門下省,即由宰相負責統轄,是宰相的喉舌。

宋初,朝廷把諫官分爲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設立諫院,諫官再不屬宰相管理和薦舉,而由皇帝直接親擢。諫院權限很大,對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種政事都可討論,提出意見,規諫朝政缺失。

諫官在諫院有知無不言、言無非罪的風氣,常常和宰相的意見相左,諫院成爲監督朝廷官員的重要力量,但也使朝廷的施政容易處於議而不決狀態。元豐改制以後,諫院取消,諫官職司改隸門下省。

宋代諫官並不專任諫職,亦常彈劾大臣,而御史臺的御史,也並非專察臣僚,言事御史((殿中侍御史)即主要是向皇帝進言,其職責類同諫官,宋代常以臺諫並稱。

諫官是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諫官”又稱“諫臣”,指規諫君過之臣、勸諫天子過失之官。《孔子家語·子路初見》有“爲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的名論;《白虎通·諫諍》論及朝廷職官時說,“設輔弼,置諫官”,諫官被看作是與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羽翼。

宋朝承襲唐朝的制度,但宋與唐的諫官制度卻哪些不同? 第2張

“諫”字包含多重意蘊,而要義在“直言以勸正”。《說文》曰:“諫,證也。從言柬聲。”《廣雅·釋詁一》曰:“諫,正也。”《字彙》曰:“諫,直言以悟人也。”綜上所述,“諫”的基本內涵是,以正直之言啓悟別人。

諫官之“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給各類人提意見,而是針對君主,“諫朝政之得失”。“廷諍”(在朝廷當面向君主直言)與“上封事”(書面向君主提意見)是諫官將批評上達君主的兩種形式。

諫官的工作就是直言進諫,而蔡襄認爲國家取決於人事,他敢於進諫,這個是爲很適合他。宋代著名諫官也很多,如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蘇轍等。

宋代的諫官也敢諫、善諫,諫疏有時多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如神宗時,張舜民做諫官才七日,就上了六十封奏疏;徽宗時任伯雨做諫官半年,上疏一百零八封。范仲淹曾有《靈烏賦》,“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其諫官生涯的真實寫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