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簡介

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國時期京劇老生名角,大學士鬆筠玄孫。原名錫,本姓瑪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職。因酷愛京劇,業餘參加清音雅集、春陽友會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經常觀摩譚鑫培演出,並從陳彥衡學"譚派"戲,又向紅豆館主、錢金福、王長林等請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礎。1923年,在梅蘭芳、陳彥衡等鼓勵下,正式參加戲班。以演《汾河灣》、《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法場換子》等著名。

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簡介

京劇老生。誕辰:1890年12月19日,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逝世:1942年6月20日,農曆壬午年五月初七日,8時。 姓瑪拉特。名延壽,字錫其,號仰山。延、言諧音,遂取以爲漢姓。因嗜戲曲,詡爲梨園友,乃自名菊朋。蒙古正藍旗世家子。出生於北京。

其父爲清末舉人。高祖鬆筠,清朝嘉道間名臣,曾官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卒諡文清。曾祖熙昌,官工、刑兩部侍郎。祖父曾任職粵海。父爲清季孝廉,伯叔輩多三、四品京卿。菊朋行三,兄澤、森。

言菊朋幼年就學於清末的陸軍貴胄學堂,滿業後,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國以後的蒙藏院任職。是時正值北京京劇興盛之際,言菊朋好聽京劇,常出入北方戲場、茶園,常至"春陽友會"票房彩唱,並與梨園界廣有交往。曾從著名票友紅豆館主和名琴師陳彥衡學習演唱,同時與錢金福、王長林學身段練武功,又得到楊小樓、王瑤卿的指導。初唱爲票友身份,專學譚鑫培,以演《戰太平》《四郎探母》《桑園寄子》《捉放曹》《南天門》《空城計》《汾河灣》等譚鑫培常演出的劇目受到好評,被譽爲"譚派名票"。

1923年梅蘭芳赴上海演出,約言菊朋同行,協助梅蘭芳演劇,因此時言任職於北京的蒙藏院,遂託人請假以名票身份同梅赴滬演出。言除與梅合演《探母》《汾河灣》之外,亦單獨主演了《戰太平》《罵曹》《賣馬》《定軍山》等譚派戲,由陳彥衡操琴,演出頗受好評。然而,由於舊時代對演劇業的輕視,言菊朋亦以"請假唱戲,不成體統"的名義,被革退職位。言迫於生計,加之對京劇的酷愛,遂"下海"爲專業演員,此年言33歲。

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簡介 第2張

言菊朋做了專業京劇演員後,學習更加刻苦、勤奮,他日出而練,日落而息,加上頻繁的舞臺實踐,技藝大進。常爲名班爭聘,有時以雙頭牌合作演出。如1925 年與王幼卿組班南下上海,演出了《汾河灣》《武家坡》《回龍閣》《瓊林宴》等劇。同年又搭雙慶社,與尚小云合演了《汾河灣》《林四娘》,與王長林合演了《瓊林宴》等戲。1926年與王幼卿、孫毓堃合組又興社;1928年與徐碧雲合組雲慶社。言雖票友出身,因其有着較好的文化修養,對譚的演劇,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不僅在唱唸上下過苦功,而且學習譚的身段做派,頗能領會譚演劇之神態。因此,被譽爲譚派鬚生而著名於大江南北。

人物評價

1942年6月20日,言菊朋卒於教場小六條寓所。長子少朋、長女伯明、婿遊樂三及又女慧蘭在側。下午3時入殮,4時移棺。衣衾購自瑞蚨祥,計費五百餘金,棺木九百餘金。由長兄言蔭先(澤)主持料理後事,喪資由慧珠負全責。言夫人高潔尚在上海。言氏既歿,京津滬各報刊競相發表悼念文字,謂爲"梨園界的相當損失"。

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簡介 第3張

言菊朋畢生致力京劇藝術,在譚鑫培以後,將京劇老生表演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其以後的老生演員多從其藝術中汲取營養。尤其在提高京劇藝術的文化品格方面,言氏之功厥偉。而一生不爲人所理解,致在孤寂無奈中鬱郁以終。

言菊朋所處之時代,正是傳統文化廣受衝擊、日趨衰落之際,言氏以全部生命投入京劇藝術,其所受之痛苦正非言辭可以盡述;而言氏義無反顧之精神,亦足令後人景仰。言菊朋一生悲劇,自有其深刻而廣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