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譚鑫培的生平簡介

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譚鑫培的生平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譚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被尊爲京劇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贊。其對京劇藝術的革新,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於武漢市江夏區(原武昌縣)大東門外譚左灣九夫村,籍貫湖北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號英秀,人又以英秀稱之。其父譚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譚鑫培爲其獨子。

1905年,譚鑫培在豐泰照相館拍攝了黑白無聲影片《定軍山》,該片成爲了中國第一部電影。

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譚鑫培的生平簡介

程長庚曾預言:"吾死後,鑫培必成大氣候。"譚鑫培曾師事程長庚、余三勝,並向張二奎、盧勝奎、王九齡問藝,博採衆長化爲己有,終成一家,與汪桂芬、孫菊仙被譽爲"新三鼎甲",併成爲京劇史上第一個老生流派--譚派創始人。光緒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與孫秀華、陳德霖、羅壽山四人被選入昇平署進宮承差,宮內藝名譚金培。1917年5月10日上午8時病逝於京城宣內大街大外郎營1號寓所,享年71歲。葬於戒臺寺慄園莊墓地,界樁上刻"英秀堂"。今譚門已是七代梨園世家。

譚派的弟子很少,但私淑者極多,當時幾乎"無生(老生)不學譚",傳人分新老兩派,老譚派代

表人物是王又宸,還有譚小培(其子)、賈俊卿、孟小茹、羅小寶、貫大元、賈洪林等。言菊朋,餘叔巖早期的表演,也嚴格遵循譚的路子。言、餘在繼承譚派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老生流派。票界學譚者有紅豆館主、夏山樓主、王雨田、王君直、王庾生,喬藎臣、程君謀等,對譚派的研究皆有精深的造詣。後世衆多演員受譚派影響極深。其孫譚富英的"新譚派"則基本上是"老譚派"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其他行當的演員如武生楊小樓,旦行梅蘭芳、王瑤卿等,也受其啓發和影響頗大。

相比"四大名旦"的家傳至今大都不過三代的歷史,另一梨園世家--譚家卻成爲京劇史上的一個傳奇。自1863年譚鑫培隨父親譚志道在京城"廣和成"搭班演戲算起,這個世所罕見的藝術家族七代都從事同一戲種、同一行當,且一脈相承,整個家族算下來共40多人從事京劇事業,堪稱一部"濃縮的中國京劇史"。

梅蘭芳之子、著名梅派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說道 :"譚鑫培先生是與我曾祖父梅巧玲同一時代、同光十三學的人物。譚鑫培先生念我曾祖父的交情,100年前,65歲的譚鑫培就和19歲的梅蘭芳唱《桑園寄子》,直到譚鑫培最後的半年中還提攜梅蘭芳合作演出《汾河灣》《四郎探母》等,給梅蘭芳以後的成名奠定了極爲重要的基礎。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沒有譚鑫培就沒有梅蘭芳。以後我父親又和譚富英先生有多次重要合作。譚梅兩家的淵源正是中國京劇史的縮影,譚在先、梅在後,這是歷史。 "

被尊爲京劇界鼻祖的譚鑫培是其中的最傑出代表,所創唱法世稱"譚派",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譚鑫培的生平簡介 第2張

譚鑫培的兒子譚小培不僅繼承了全部家學,更培養了他的兒子譚富英。譚富英發展創新了"新譚派",後被譽爲"四大鬚生"之一。譚派第五代譚元壽少年進入富連成科班,有紮實全面的功底,他將譚氏門風的精華體現無遺,並因主演現代京劇《沙家浜》而馳名全國。譚元壽之子譚孝曾是北京京劇院譚派當家老生,他的兒子譚正巖是譚家第七代,剛30歲出頭,其扮相、唱腔頗有譚富英遺風。值得一提的是,譚門七代既保留着譚門藝術中一脈相承的譚派精華,又結合各自的特色發展創新,使譚派藝術 始終葆有時代的活力。

"高祖創下譚派藝術不容易,我們頂着光環,責任感很強、社會壓力也很大。"如今,譚家上下已把眼光轉移到譚正巖身上,爲他量體裁衣整理劇目。"日後,如果譚正巖生了兒子,我們也希望他能繼承祖上基業。"譚孝曾說。

其弟子有王月芳、賈洪林、劉喜春、李鑫甫、餘叔巖5人。

譚鑫培有子女共12人,共有8子4女。其子名以"嘉"字排列,依次爲善、瑞、祥、榮、賓、樂、祜、祿。譚鑫培八個兒子中,前五位均從藝梨園。

長子譚嘉善,小名大鎖,習武老生,後專管理家事,妻李氏,有兩子一女。長子譚豫仁早夭;次子譚豫禮工武生,有兩女一子:長女適武生錢富川;次女早夭;子譚國樑管戲箱,妻馬學茹工旦行。嘉善之女適河北梆子演員李吉才,有子李世琦,富連成五科之學生,習老生;有女李玉英適富連成四科學生名淨裘盛戎。

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譚鑫培的生平簡介 第3張

次子譚嘉瑞,小名七兒,字海清,娶丑角沈莊之妹爲妻,原習武丑後操琴,曾在內廷承差,常年爲其父伴奏,人稱"譚二",譚鑫培所灌唱盤大部爲嘉瑞操琴。嘉瑞妻劉氏,有兩子四女。長女譚豫德習老生,未婚即逝;次子譚世英,譜名豫武,習淨;長女譚淑誠爲武生吳彥衡之續室;次女譚淑瑜,適一劉姓大夫;三女譚鳳英適淨行演員吳潤衡;小女譚淑英適淨行演員郭元汾。譚世英妻張瑞英,有三子四女,長子譚韻揚、三子譚少英均習淨;次子譚韻龍習老生,小女譚明珠習旦角。 三子譚嘉祥,小名寶兒,習武旦兼青衣,嘉祥之子,長名譚春桐,習武生,在滬多年;次名譚盛英,亦習武生,富連成四科學生。

四子譚嘉榮,小名常明,習文武老生。

五子嘉賓,小名五兒,即譚小培,從許蔭棠習老生,有獨子譚富英,有女適楊盛春、葉盛長。譚富英,譜名豫升,小名升格,藝名譚富英,習老生,富連成科班三科之學生,有六子三女,長子譚壽頤(譚元壽),習文武老生;次子譚壽豐(譚韻壽),習醜;三子譚壽永(譚喜壽),習武生;四子譚壽昌,習場面;五子譚壽康;六子譚小英。長女譚鳳雲,次女譚鳳霞,三女譚鳳珠。

六子譚嘉樂,未從梨園、業丹青,娶妻屠氏,僅生兩女。將譚嘉祥次子譚豫智過繼爲子,豫智娶妻繹氏,生有五子兩女。長女、次子均早夭;長子譚世秀,幼入富連成初習旦行後改武場面,爲著名鼓師;三子譚世安、四子譚世強均習武場面,世安尤精大鑼,被譽爲"鑼音鑑定師",響器製造廠家及各劇團常登門求教。譚世秀妻室李秀玲,與丑角演員楊元才妻室李秀英,爲親姐妹。世秀生有兩子四女,均不從業梨園。長子譚長友,學冶金專業,因家庭影響,酷愛京劇藝術,且頗有研究,亦擅司鼓,與其愛人李英商定,支持其愛女譚娜習旦行,使其早日成才。世秀長女譚婉華愛女譚曉令,習老旦,爲李金泉關門弟子;三女譚秋萍愛女譚小羽,習老生。

七子譚嘉祜早夭。八子譚嘉祿業讀書,未從業梨園。

長女適夏月潤;二女適王幼宸;三女四女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