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的生平簡介

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的生平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爲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闆。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

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臺班的余三勝並稱爲"老生三傑"、"老生三鼎甲",程爲"三鼎甲"之首。程長庚爲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爲"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

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的生平簡介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程長庚出生於潛山市程家井人,爲程氏51代裔孫。幼年在徽班(三慶班)坐科。

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拜在春臺班的米喜子門下,米喜子安排他到保定和盛成科班學習崑曲。

咸豐、同治年間參加四大徽班進京演出。

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程長庚因父親病故回安徽老家,離開了三慶班。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南京條約",程長庚義憤填膺,謝卻歌臺,終日閉戶不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程長庚創辦四箴堂科班。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慶班經營不好,老班主陳金彩派管事趙德祿邀請程長庚進京。進京後,程長庚擔任了三慶班班主。

同治年間程長庚入宮做內廷供奉。曾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

清光緒六年(1880年)1月24日,程長庚逝世。葬於彰儀門(今廣安門)外石道路旁北側。

 個人生活

程長庚妻室莊氏無後嗣,收養兩侄,一名程章圃爲養子,一名程章瑚爲從子。僅章圃入梨園,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僅長子程章遵從藝,幼入李鐵柺斜街的小榮椿科班,排名春德、與楊小樓(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小生程繼先,爲俞振飛、葉盛蘭。

主要作品

程長庚其擅演劇目有《羣英會》《伏虎》《戰樊城》《魚腸劍》《舉鼎觀畫》《讓成都》《鎮潭州》《捉放曹》《擊鼓罵曹》《風雲會》《戰太平》《法門寺》《長亭會》《文昭關》《狀元譜》《慶唐虞》《釵釧大審》《八大錘》《戰長沙》《臨江會》《華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關》等。除老生戲外,花臉、小生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劇關羽的形象也始於程長庚。

外串四喜班主要劇目《千里駒》《梅玉配》《探親》《孝感天》等。

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的生平簡介 第2張

藝術特色

  唱腔

程長庚的唱腔脫胎於"徽調",取法於楚調,兼收崑曲、山陝梆子諸腔之長,溶匯爲"皮黃調",卻以徽音爲主。他的嗓音內行話叫"腦後音",他講求字正腔圓,不事花哨,直腔直調,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柔寓於剛,發聲吐字,安徽的鄉音土味較濃。

 表演

程長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絕不稍逾規矩。他的投袖(單投袖)、揚袖、捋髯等小身段,也無不講求"端凝肅穆"。程長庚的表演善於體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現其氣質、神采。做功身段沉穩凝重。他演的關羽戲時,特別注意唱工,做派着重神威端莊,得到了米喜子的真傳,並有所創新。經常演出的劇目有《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鎮潭州》《狀元譜》《羣英會》等。他還時常演紅生戲(老爺戲)如《華容道》《戰長沙》。他的崑曲也唱得很好,經常演出的有《釵釧大審》等。

個人成就

  變革創新

程長庚進行了聲腔的變革和劇目的創新。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於剛,發聲吐字,比照崑曲發音,參用安徽鄉音。其創新改造的劇目代表作有《戰樊城》《文昭關》《魚腸劍》《羣英會》《捉放曹》等和崑曲《釵訓大審》等。

戲曲轉變

程長庚在中國的傳統戲曲的基礎上,推動了徽戲向京劇的嬗變。他以匠心獨運的唱腔藝術,聲容殊衆的老生藝術,因人施教的育才藝術,以德孚衆的治班藝術,技藝超羣的導演藝術,因人施教的育才藝術,以德孚衆的治班藝術,在中國京劇史上鑄起了一座豐碑。

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的生平簡介 第3張

 人才培養

程長庚創辦三慶班科班,加強對京劇藝人的教育培養。他嚴格授徒,嚴格管理。京劇老生新三派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和楊月樓都是他的弟子,成爲京劇的第二代演員。他的傳人還有盧勝奎、殷德瑞(專演靠把戲)等人。陳德林幼年在三慶班學習時,程長庚苦口婆心,言傳身教,使他成爲戲劇界的青衣泰斗。

 人物評價

"操行特著,後人稱道弗哀,雖古之賢宰相,不是過也。則其得名也,豈偶然哉!"(穆辰公)

"程長庚爲人嚴正,管理三慶部井井有條,人多畏而敬之,尊之曰大老闆"。《舊劇叢譚》

他是"傑出的藝人""馳名劇壇的大家"。《安徽歷史述要》

"內務府許其管領各菊部,有事則於精忠廟會議,聽其裁決。各伶有違犯規律者,聽其處置,無敢相抗,而程亦以身作則,恪守規律。"《梨園舊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