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申不害與衛鞅同是變法者 他們的變法有何不同?

申不害與衛鞅同是變法者 他們的變法有何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申不害,原爲鄭國京(今河南滎陽東南)人,戰國中期法家聞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消亡,京地納入韓國版圖。韓國的版圖擴展了不少,可是韓國與其他大國相比,無論從國土面積,仍是從國力上講,都不能算是強國。此刻,各國的變法運動如火如荼,不變法就有落後和被他人吃掉的風險。在已經進行的變法中,魏國的李悝變法是比照成功的一個典範。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韓昭侯也想用一個法家人物掌管變法。他選中了法家首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公元前355年,韓昭侯委任申不害爲相,在韓國實施變法。

申不害除了與其他法家人物相同講法治外,首要着重君主的控制之“術”,即委任、監督、查覈臣下的辦法。他以爲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不是當之無愧,作業是不是稱職,言行是不是共同,對君主是不是忠誠,再依據瞭解到的情況進行提拔和剷除。“術”的提出,對於當時樹立官吏的任免考課準則,有適當首要的含義。申不害格外指出君首要暗頂用“術”,不讓臣子知道,這實際上成了一種權術。這種權術確保了君主的威望,不至於旁落。可是,過火着重“術”,沒有相應法治制約,那麼臣下也能夠運用權術來敷衍君主,所以,申不害教韓昭侯用術的效果,使適當一部分大臣也變得老奸巨猾起來。但總體上來說,申不害的改造是很有成績的。《史記》上說: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沒有人敢侵犯韓國。並且,韓國還在擴張上獲得不小成績。公元前353年攻東周,取陵觀、刑丘(今河南溫縣東北)、高都(今河南洛陽南)、利(不詳),公元前346年韓國又與魏國聯合出動軍隊,攻取了楚國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看來,申不害的學說盡管被韓非指出有很多缺乏,但他掌管的韓國變法,確實是收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所以,在韓國曆史上,申不害是一個值得注重的政治改造家。

申不害與衛鞅同是變法者 他們的變法有何不同?

同一期間秦國(商鞅)變法和韓國(申不害)變法效果很不一樣在於,與其說是變法不完全,不如說是變法的安身點不一樣:前者秦國安身的法,正人犯法與庶民同罪,爵位不得功不能世襲,奴隸可封將軍;而後者韓國也是法制,可是偏重的不是法令條文,而是法令的國君。君臣聯繫,秦國變法之後,司馬錯、甘茂、張儀、乃至水工鄭國都不是秦國人,秦國按法令按軍工或許政績封官,同時這些人能夠執政堂之上斗膽諫言,比方司馬錯諫言取四川。而韓國呢,儘管也是按律按軍工或許政績封官,可是還得看看韓國國君的氣色,還得看看如今在位大臣的氣色,

公元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問詢申不害,應怎麼應對。"申不害始合於韓王,然不知道王之所欲也。"擔心自個的定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不只杯水車薪還可能招災惹禍,便回答說:"此安危之要,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意爲"這是國家大事,讓我思考成熟再答覆您吧"。

隨後,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說會道的名臣趙卓和韓晁,煽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說是不是出動軍隊救趙的定見,自個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所以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公然"大悅",即遵從申不害定見,與齊國一同出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然後解了趙國之圍。這即是歷史上聞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韓昭侯從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傑出表現及其獨特的見地,發現這位"鄭之賤臣",原來是難得的治國人才,所以便力排衆議,於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爲相,以求改造圖強。相同是賞罰,秦國太子犯法,太子傅秦孝公的朋友被割去了鼻子。而韓國,相同要看韓君和大臣的氣色。

申不害與衛鞅同是變法者 他們的變法有何不同? 第2張

韓國也是按才能用人,可申不害自己卻給他人走過"後門"總而言之,秦國變法儘管也看君王,也看秦孝公的支撐,沒他的支撐秦國成不了。可是秦國變法,安身於法,法不用權貴,猶如洪水強烈沖刷改造,等秦孝公身後,儘管商鞅被車裂了,可是變法的效果卻家喻戶曉,所以法令持續履行。而韓國,安身的是法令的君王,必不是完全的法制,多少帶一點人制,其效果猶如江河入海,遇大山要繞行,半響入不了海。。。效果等韓昭侯身後,法令也就簡單被廢棄,也就不行完全。歸根到底,商鞅遇到明主再加上自己的依法治國,才使得秦國變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