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申不害變法對韓國有何影響?實行了變法爲何實力還那麼弱

申不害變法對韓國有何影響?實行了變法爲何實力還那麼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申不害變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諸侯國,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大國兼併了。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爲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於是,爲了適應戰國時期的特點,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變法,以此增強自己在戰國時期的競爭力。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一場非常成功的變法。在商鞅變法後,秦國成爲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並因此一統天下。那麼,問題來了,幾乎同時期的商鞅變法和申不害變法,爲何秦國強大?韓國依然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國家呢?

首先,申不害,原爲鄭國京(今河南滎陽東南)人,戰國中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滅亡,鄭地納入韓國版圖,韓國的版圖擴展到中原一帶,與楚國接壤。但是,韓國與其他大國相比,無論從疆域面積,還是從國力上講,都不能算是強國(地理位置使韓無擴張空間)。此時,各國的變法運動風起雲涌,不變法就有落後和被別人吃掉的危險。在已經進行的變法中,魏國的李悝變法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榜樣。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韓昭侯也想用一個法家人物主持變法。他選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

申不害變法對韓國有何影響?實行了變法爲何實力還那麼弱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爲相,在韓國實行變法。與此相對應的是,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便任他爲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爲主要內容的變法。因此,從變法開始的時間上,申不害變法和商鞅變法幾乎是在同一時期進行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也即秦國成爲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諸侯國,而韓國則是最弱的諸侯國。

對此,在筆者看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韓國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差,這促使申不害變法能夠帶來的幫助是極爲有限的。對於韓國來說,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疆域面積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在公元前230年,韓國成爲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因爲周邊都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這意味着韓國不僅難以擴張自己的疆域,反而要擔心周邊大國蠶食自己的疆域。所以,韓國能夠在戰國時期堅持到公元前230年才滅亡,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相對於韓國,秦國的地理位置則比較優越。面對山東六國,秦國坐擁易守難攻的函谷關。並且,秦國的核心區域位於今甘肅、陝西等地,這在整體海拔上要高於中原之地,也即秦國進攻中原比較容易,而中原之地的諸侯國想要進攻秦國,則比較困難。當然,相對於韓國,秦國的擴張空間也是比較廣闊的。對於秦國來說,可以向北進攻匈奴等遊牧民族,向西進攻義渠國等戎狄,也能夠向南吞併巴國、蜀國。

申不害變法對韓國有何影響?實行了變法爲何實力還那麼弱 第2張

在商鞅變法後,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就發起了秦滅巴蜀之地。此戰,秦國成功吞併了巴國、蜀國等諸侯國,也即將今四川、重慶等地都納入到秦國的疆域了。在此基礎上,秦國的疆域面積,甚至能夠和楚國一較高下了。但是,對於韓國來說,因爲地處中原之地,只能勉強消滅了鄭國,接下來就沒有合適的進攻方向了。所以,不同的地理位置,成爲秦國和韓國實力差距懸殊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對於申不害變法本身來說,就是一場不夠徹底的變法,這注定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韓國。就申不害變法的核心內容來說,無疑是幫助韓國君主掌握如何任用、監督、考覈臣下的方法。

誠然,這可以幫助韓國選賢任能,提高韓國上下的運轉效率。但是,這一變法顯然太過依賴於韓國君主本身了,也即如果韓國君主是一位平庸甚至昏庸的君主,那麼申不害變法很可能無法起到什麼作用了。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申不害變法過分強調“術”,沒有相應制約,那麼臣下也可以運用權術來應付君主。所以,申不害教韓昭侯用術的結果,使相當一部分大臣也變得老奸巨猾起來。基於此,在申不害變法之後,韓國也沒有誕生什麼一流的人才,也即依然平平無奇。

申不害變法對韓國有何影響?實行了變法爲何實力還那麼弱 第3張

最後,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而且,韓國還在擴張上取得不小成績。公元前353年,攻東周,取陵觀、刑丘(今河南溫縣東北)、高都(今河南洛陽南)、利(不詳),公元前346年,韓國又與魏國聯合出兵,攻取了楚國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不過,在戰國時期,其他諸侯國變法所取得的成就實在太大了,這讓申不害變法自然是相形見絀了。

比如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後,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不僅消滅了有着戰國第八大強國之稱的中山國,還擊敗了林胡、匈奴等遊牧民族勢力,這奠定了趙國在戰國中後期的地位,而就商鞅變法來說,軍功授爵的推行,直接提升了秦軍將士的戰鬥積極性,促使秦國將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成爲山東六國都非常畏懼的虎狼之師。綜上,在筆者看來,這就好比其他諸侯國在變法之後,都前進了一大步,甚至好幾步,但是韓國在申不害變法之後,僅僅向前邁出了一小步,這自然無法改變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的排名中。此外,再加上韓國本來就是戰國七雄中疆域最小的諸侯國,也即本來底子就薄弱,提升的成績還比較有限,這促使其一直是當時最弱小的諸侯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