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終生不得封侯,有人說他時運不濟,沒趕上好時候,有人說他軍功不夠,不得封侯正體現了漢朝軍功制度的公平。但是我們從黃忠陣斬夏侯淵而封侯,就能看出秦漢軍功制度改革的軌跡:不同時期的豐厚標準不同,黃忠未必有李廣功勞大,但是憑藉夏侯淵的首級,也獲得關內侯封爵,還被劉備封爲後將軍,李廣馳騁邊關百戰餘生,也沒熬到黃忠的位置。

從商鞅變法開始,戰功就成了很多人改變命運的敲門磚,從奴隸到將軍,是很多人的夢想。時勢造英雄,生逢亂世,苦難與榮耀並存,危險與機遇同在。咱們今天就通過李廣黃忠等人的經歷,來看看秦漢乃至後漢三國時期的軍功制度。

細看之下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秦朝到漢朝,軍功制度已經發生了變遷,制度簡化得有些不公平,從奴隸到將軍,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一、黃忠受封關內侯,首先要感謝的是夏侯淵

《三國志·卷三十六》記載,黃忠原本是劉表手下的一箇中郎將,跟着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鎮守長沙攸縣,似乎也就相當於一個縣的保安團長。

曹操從劉琮手裏接管了荊州地面,同時也接管了劉表部下。改編荊州軍爲漢軍之後,大家都升了一級,黃忠成了虛銜裨將軍,職務沒有晉升:“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

在荊州,黃忠只是一箇中下級軍官,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的曹操和劉備,都沒把黃忠當回事,所以黃忠在赤壁之戰後出動投降劉備之後,也沒有任何升賞:“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

黃忠根本就沒有跟關羽在長沙大戰,他是跟韓玄一起主動投降的,如果他真的跟關羽有互相饒命的交情,封侯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來自關羽方面的阻力了。

黃忠歸順劉備之後,小宇宙爆發,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下級軍官,變成了勇冠三軍的悍將,而且這“勇冠三軍”,也是正史記載的:“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爲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衆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

有了陣斬夏侯淵的功勞,黃忠受封后將軍,賜爵關內侯,位在趙雲魏延之上。我們知道,即使不提趙雲爲劉備組建了白眊兵的班底,也不提兩次救主的功勞,單看他在入川之戰中立功最多,也應該受封個亭侯:“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爲,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諸葛亮張飛趙雲三人分進合擊打通入蜀之路,連克四座軍事重鎮,趙雲一個人拿下兩座,但是事後趙雲沒有封侯,諸葛亮也沒有封侯——這二位在劉備稱帝之前,都沒有任何爵位,而且都是雜號將軍。

漢朝軍制,大將軍居首,驃騎將軍居次,車騎將軍第三,衛將軍第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後漢書·百官一》”

名號將軍(如四方四徵四鎮)高於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之下,是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再往下就是校尉了,比如赤壁之戰時,魯肅是贊軍校尉,周瑜戰後才受封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第2張

黃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注水裨將軍,一躍成爲討虜將軍(與曾經的孫權平級)、徵西將軍,最後封侯而成紫綬金印的後將軍,可見在後漢三國亂世,只要能打,封侯拜將不是問題,而能打的證據之一,就是斬殺敵方大將,或者殲滅足夠多數量的敵人。諸葛亮趙雲前期不得封侯,就是因爲雖有攻城略地之功,但是人頭攢的不夠。

與黃忠勇冠三軍相比,名氣很大的飛將軍李廣不得封侯,就值得探究了。

二、李廣不得封侯,還真不是斬獲首級數量不足

我們放下《三國志》,再拿起《史記》和《漢書》,細翻之下,我們就會發現根本就沒必要爲“飛將軍”是李廣還是衛青爭論不休,因爲《史記》和《漢書》都寫得明明白白:“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咱們再來看看李廣斬將搴旗的記錄:想當年漢景帝劉啓派了一個親信(史書無名,只稱之爲中貴人)到邊關歷練鍍金,結過這個肩負考察任務的皇帝親信帶着幾十個精銳騎兵,被三個匈奴人當成了獵物,欽差受傷,衛士死傷殆盡。

李廣一聽這位中貴人的哭訴,馬上就想到了:“活該你們倒黴,碰到匈奴射鵰手了。”李廣親自持弓上馬,追上那三個射鵰手,射殺兩個,生擒一個。

要知道在當時的漢朝,有一種“匈奴不可戰勝論”,李廣此舉,有效地消除了“恐匈症”,用手裏的弓箭證明了匈奴人也是兩個肩膀扛着一個腦袋,喝多也吐,捱打也疼,中箭也死。如果這個射鵰手是匈奴某個往後,那麼李廣憑着“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就能混個侯爵。

估計李廣既沒有審問,也沒有獻俘,直接就把那傢伙咔嚓了,所以功勞簿上沒有這一筆,大好封侯機會,就這樣白白錯過了。

李廣除了擒斬匈奴射鵰手,另外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了,他不得封侯,跟漢朝的軍功制度有關:斬獲敵方大將、攻佔敵方城池、率隊收穫上千首級並取得勝利,滿足一個條件就能封侯。

遺憾的是李廣雖然能攢夠一千首級,但是卻屢戰屢敗,功過相抵過大於功,那上千的匈奴首級並不能抵消他全軍覆沒的損失,所以首級數量夠了,戰役或戰鬥打輸了,李廣不但不能封侯,還得交罰款:“廣所失亡多,爲虜所生得,當斬,贖爲庶人。”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第3張

在漢朝,只要沒有苦主揪着不放,犯了死罪是可以用錢買命的,如果司馬遷有錢,他也不用挨那一刀。

李廣難封,這一點漢文帝劉恆早有預言:“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與前輩們相比,李廣打勝仗和收人頭都比較困難,因爲他面對的是來如如風的匈奴遊牧騎兵,而不是一觸即潰的秦軍或者六國貴族復辟後倉促聚攏的烏合之衆。

我們看看漢高祖劉邦分封諸侯的時候,開國將領們的功勞簿,那人頭數真是多得驚人。

樊噲:“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七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三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二人。”

酈商:“降定郡六,縣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將各一人,小將二人,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夏侯嬰:“所得二千石二人,別破軍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得將軍二人,柱國、相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李廣生不逢時,人頭好收的時候,他還太小,等到他鎮守邊關,又是匈奴最強盛的時期,等到匈奴好打了,又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後起之秀狼吞虎嚥,李廣連點兒湯都喝不到。

李廣難封,黃忠易封,其實都是漢朝軍功制度改革的結果,這要是放在秦代或者以前,他們封侯拜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由此可見,漢承秦制,但是軍功制度改革未必就是公平的——秦代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到了漢朝就變成了侯級爵、卿級爵、大夫級爵、小爵四個等級,侯爵分爲有封邑的列侯(包括縣侯鄉侯亭侯)和關內侯,關內侯是沒有封邑的:“承秦賜爵十九等,爲關內侯,無土,寄食在所縣,民租多少,各有戶數爲限。”

三、跟秦代軍功制度相比,漢朝的改革是一種退步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第4張

在秦代,從奴隸到將軍是可能的,在漢朝,從奴隸到將軍是極其困難的——衛青從奴隸到將軍,一開始跟軍功並無關係,他是因爲有個好姐姐衛子夫,衛青第一次出征匈奴,寸功未立的時候,就已經是位比三公的車騎將軍了。如果不是衛青能征善戰,那麼這將是漢武帝劉徹任人唯親的一個污點,比如他後來任用的,也有“國舅”身份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就抹了他一鼻子灰。

熟讀史料的讀者都知道,秦代有“積功”的說法:一爵曰公士、二爵曰上造、三爵曰簪褭、四爵曰不更、五爵曰大夫、六爵爲官大夫,七爵爲公大夫、八爵爲公乘、九爵爲五大夫、十爵爲左庶長、十一爵爲右庶長、十二爵爲左更、十三爵爲中更、十四爵爲右更、十五爵爲少上造、十六爵爲大上造、十七爵爲駟車庶長、十八爵爲大庶長、十九爵爲關內侯、二十爵爲列侯。

秦朝的法律規定,收穫一個首級賜爵一級,不管你是奴隸還是將軍,只要斬首一級,就可以獲得一百畝土地、三十步見方的一所住宅、一個幫你幹活的僕役。

《商君書》記載:“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

秦朝的軍功是可以累加並逐級升遷的,比如在攻城戰中,一個十八到二十人的小隊,只要斬殺五個敵人,全隊都進爵一級,在攻城戰中斬首八千人、野戰中斬首兩千人,指揮作戰的將軍才能記功。

漢朝軍功制度簡化了,到後來更是把封侯標準簡化到只剩下一條:獲勝並斬首千級以上或斬殺敵方大將。

這裏面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小兵斬殺大將,也要記在主將頭上,小兵殺大將而封侯,從漢朝開始,就已經不存在了。比如車胄蔡陽之死,不管是不是關羽動的手,都要算在劉備頭上:“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曹公遣蔡陽擊之,爲先主所殺。”

即使是黃忠陣斬夏侯淵,有時候也會被史書記載爲劉備之功:“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爲備所襲,淵遂戰死。”

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秦漢軍功制度有何改變? 第5張

英雄不問出處,大咖別問歲數。這句話從漢朝開始就不太流行了,因爲從“九品中正制”的頒佈實施開始,就已經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了,從秦代以後,我們就很少聽說“從奴隸到將軍”的傳奇故事了。

任何一個朝代,開國戰爭時期,軍功制度都是比較公平的,而到了勳貴階層產生之後,封侯拜將就成了某個集團的專屬權益。

李廣抗擊匈奴的時候,大漢王朝已經傳到了四五代(如果算劉盈與呂雉),權力階層已經固化,李廣就被簡化的封侯硬槓兒卡住了。黃忠比李廣幸運,因爲他生在後漢三國亂世,固有的階層和體制已經被打破,所以他纔有一飛沖天的機會。

從秦代人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奴隸積功可封侯拜將,到漢朝不斬千人不得封侯,漢朝的軍功制度簡化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了呢?對大漢王朝來說,是成功,隨意纔有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

但是對社會底層和非皇親國戚來說,好像就沒那麼公平了,因爲從奴隸到將軍,已經變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傳說。李廣難封,數奇命苦,如果他要是漢武帝劉徹的姐夫小舅子或者發小嫡系,還會含恨而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