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周武王。

常說,“三歲一代溝”。而若真是這樣來算,我們和先秦時候的老祖宗們中間隔的就不是代溝,而是馬裏亞納海溝都比不過的“天塹”。西周人的很多舉動,如今在我們的眼裏都是難以理解的,譬如周天子都是天子了,爲什麼還要大封諸侯國,以至於最後讓自己落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困境呢?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一、真實的周代分封制

對於“分封制”,歷史學界首先有一個共識——它是周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不過這“特有”並不意味着分封制在周代就突然出現,即分封制確實是在周代成熟,但發端於更早之前。

以姓氏作分化、分土別國,先秦百家探尋發現這些其實早在黃帝時期就初見端倪。在國家出現的早期,隨着氏族部落的不斷壯大,分化增殖也是在所難免。因而在周天子分封百餘國之前,分土別國就已是神州大地上的一件常有的事。

但之所以說分封制是周代獨有,即不同於上古的分土別國,也不同於我們乍一聽所以爲的把“蛋糕”直接分給諸侯,則是因爲周代的分封制“乃整合策命制、五等爵制、畿服制及朝聘盟會制等相關制度凝成的有機政治複合體”。

光從這一連串的我們都沒怎麼聽說過的“策命制、五等爵制、畿服制及朝聘盟會制”,我們就能感受到周天子並不是單純地把土地分封給諸侯,更不是直接讓出自己的“大蛋糕”。那麼,分封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二、周代分封的根源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第2張

說到周代分封的原因,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位看起來與這個問題毫無瓜葛的古代學者——柳宗元。柳宗元曾好好地研究過古代的分封,並寫出了一篇《封建論》。

在文中,柳宗元指出“故近者聚而爲羣,羣之分,其爭必大,大而後有兵有德。又有大者,衆羣之長又就而聽命焉……是故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一句話總結:天子也不是聖人想當的,都是時勢倒逼的。

這時勢,往大了說就是“人們生存的社會秩序需要”。而細化地說,就是周天子統一天下得益於一些支持者,要統治天下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

縱覽西周初年的分封名單,我們其實不難感受到當時周天子犒賞功臣們的棘手。據《荀子》記載,西周的諸侯國高達七十一個。這七十一個封國,有五十三個被分給了周天子的親族,也就是姬姓子弟。歸屬外姓功臣的封國至少有十個。歸屬前代,也就是夏商兩代舊貴族的封國有六個。還有的則多是歸附的部落,後成爲封國。

毫無疑問,姬姓子弟和外姓功臣是周天子之所以能成爲天子的主要支撐。因而周天子分封,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我們熟悉的劉邦犒賞功臣,有着安撫人心的重要作用。而對於先代貴族,以及歸附者,周天子令其分土別國也是對其的接納和獎賞。

同時,在那個以牛車爲最頂尖交通工具,以泥巴土路爲“康莊大道”的時代,周天子也清楚自己並無真正掌控全天下的實力。與其煞費苦心卻管不住邊陲,倒不如“放權”下去,只直接管京畿那“一畝三分地”。

說到底,西周初年的周天子好歹也曾是篳路藍縷的“創業者”。他們並不傻。他們太清楚自己的實力和處境,所以在初定天下後纔要執行分封制。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第3張

三、周天子“分蛋糕”的實際舉措

推行分封制的周天子並不傻。這從周代推行的分封制是“整合策命制、五等爵制、畿服制及朝聘盟會制等相關制度凝成的有機政治複合體”也可以看出。

“策命制”,有些類似如今的政府公文。它原本是一個宗教祭祀儀式,但在周代被髮展爲一種政治活動。周天子的人事任命、賞賜等,都會被制定成策命文書,然後通過在祖廟舉行策命儀式的方式傳達給受命者。因而這個舉動,有些借“天意”控制民衆的味道。

“五等爵制”,則關乎我們熟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是周代的主要爵制,與官制、軍制、臣子要獻給周天子的貢賦,以及臣子能領到的食祿等緊緊掛鉤。而它本身,還是周代嚴密社會等級的重要構成。因而這個制度,可謂是周天子拉開“分蛋糕者”們和自己的差距的殺手鐗。

“畿服制”,畿即王畿, 服則是對王畿之外區域的統稱。“服”的本義是“服從”,在此指代的是諸侯的封國和控制之外的蠻夷之地。此制度首先能區分周天子的統治與蠻夷。其次,在周內部,天子又以京畿爲核心將統治區按親疏和禮制等劃分爲不同的圈層,就像“俄羅斯套娃”。

但這“套娃”並不是爲了找樂子,而是爲了地方治理更加因地制宜,爲了周天子對天下的統治更加得心應手。因而此舉,可謂是周天子坐穩天子寶座的重要保障。

周武王在伐紂後,沒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何用意? 第4張

“朝聘盟會制”,也許大家會對此感到陌生。但說起春秋戰國的霸主會盟,您應該就能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朝聘盟會本是周天子作爲天下之主的權力。諸侯需按照制度定時前去“報道”,向周天子述政、納貢等等。

在周天子勢力足夠時,朝聘盟會制這一制度是周天子對地方行使權力的重要環節,也是他宣揚天子身份之權威的關鍵。後來春秋戰國時諸侯們取代天子發起了會盟,即被視作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也就是因爲朝聘盟會制有這樣的意義了。

因而站在西周初年的周天子們的立場,推行獨具特色的分封制是形勢所需,也是挑來選去最能鞏固統治的手段。只不過“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後來隨着周天子式微,天下這個“大蛋糕”才更多地被諸侯佔去。“勢”變了,“封建(封邦建國)”這纔看起來“缺乏理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