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將軍李陵,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最後爲何會投降匈奴?

西漢將軍李陵,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最後爲何會投降匈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將軍李陵,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最後爲何會投降匈奴?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西漢將軍李陵,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最後爲何會投降匈奴?

  西漢極具爭議的將軍——李陵,他是飛將軍李廣之孫,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失利,其後投降了敵人;他的這一舉動,不僅導致李氏這個傳統將門之家蒙受奇恥大辱,也連累太史公司馬遷遭受了腐刑。

  然而,事情本來有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李陵不但有機會全身而退,而且還會因以少戰多、以步制騎、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但這一切,都因一個小人物的出賣而泡湯。

  我們先解釋下,爲什麼說李陵本有機會建立大功。

  匈奴雖強,但漢軍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

  我們都知道,匈奴是西漢初期最強大的外敵,“控弦數十萬”的騎射精兵,曾讓戰勝楚霸王的劉邦顏面盡失,更讓其後的歷代西漢皇帝忍聲吞氣數十年。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以爲,匈奴人的單兵作戰能力遠勝中原。

  在漢文帝時期,面對匈奴的長期襲擾,許多西漢朝野的有識之士對這個敵人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太子家令晁錯提出了“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的經典論述:

  匈奴的三項優勢分別是:

  匈奴馬匹的數量質量超過中原;

  匈奴人的騎射技術勝於漢軍;

  匈奴人對惡劣環境的忍耐力超過漢人。

  而漢王朝則有五項優勢:

  若在平原強行硬剛,匈奴人遠遠不是漢軍的對手;

  中原的強弓勁弩,碾壓匈奴人的小弓;

  漢軍堅甲利刃、組織有序,紀律及協調性超過敵人;

  匈奴人的裝備大多由皮、木製成,防禦力薄弱;

  匈奴人的近身肉搏能力遠遠比不上漢軍。

  後來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豪言的牛人陳湯也說過,“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即原本五個胡人才抵得過一個漢人,如今他們學習了中原的技術,才勉勉強強以三擋一。

  在漢武帝時期,漢、匈之間的技術差距更加懸殊,中原已經推廣制式武器的時候,匈奴人還大規模使用骨頭作箭頭。但對方憑藉生在馬背上的優勢,擁有讓漢王朝望塵莫及的超高機動型。他們可以主動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攻擊點,而且採取你打我就跑、你退我就追的戰術,遠遠的騎射,讓漢軍不勝其煩、防不勝防。

  但如果規模相差不大的兩軍正面對壘的話,漢軍的贏面可就大得多了。李陵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李陵爲啥能以少對多、以步制騎?精兵、勁弩,以及主動硬碰硬的敵人

  飛將軍李廣有三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其中,李當戶早亡,但留下了個遺腹子名爲李陵。

  李陵“善騎射,愛人下士”,漢武帝在他身上依稀看到了李廣的影子,故而對其頗爲喜愛,任命他爲騎都尉,並安排他率領5000來自丹楊、楚地的兵員,駐紮在酒泉、張掖,日夜訓練射術以防備匈奴人。

  丹楊山險、民多果勁,楚人一向彪悍尚武,因此李陵的隊伍雖規模不大,但可謂兵精將猛。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自己的大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計劃安排李陵負責後勤工作。但李陵打死不幹,主動請纓要“以少擊衆,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以牽制匈奴兵力,避免敵人將火力集中在李廣利身上。

  漢武帝劉徹本人也一向血性,對這種雄心壯志頗爲欣賞,況且李陵這是要主動爲自己的大舅子分憂,於是就愉快的答應了這一請求。

  9月,李玲率領麾下5000步兵北上,跋涉30天后抵達浚稽山(再往北就是單于王庭),他沿途繪下山川地形圖,派人快馬呈給朝廷,讓漢武帝不禁龍顏大悅。

  沒多久,漢軍與匈奴單于率領的3萬精騎不期而遇。李陵沉着應對,以大車爲屏障,漢軍在車後列好陣型,前排持戟、盾,後排持弓、弩,拉開陣勢,等待匈奴人出擊。

  匈奴人見漢兵少,以爲不足爲慮,於是大膽的縱馬強攻。然而漢軍一輪齊射,前排的匈奴兵齊刷刷的連人帶馬倒下一片,後排被嚇得調轉馬頭要逃上山,卻慘被漢軍追殺,數千人當場領了盒飯。

  匈奴單于大驚失色,調兵遣將加強圍攻,匈奴兵力一度多達8萬之衆。漢軍則毫不慌亂,在李陵的率領下邊戰邊往南退。

  就這樣,兩軍邊走邊打,沒有一天不交戰。面對漢軍的強弓硬弩與厚重防禦,匈奴人損失慘重,一路上被殺近萬人;而漢軍也岌岌可危,幾乎沒人身上不帶傷。

  雙方鏖戰八天後,漢軍已距離居延塞僅僅一百多裏,此時的匈奴人擔心前方有漢軍埋伏,不禁心生退意。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李陵麾下出了個叛徒:有一個名叫管敢的軍候,因受到校尉的欺辱,向匈奴人投降,並將漢軍的底細全盤托出,比如南無援兵、箭矢將盡,骨幹力量有黃、白旗的標識等等。

  匈奴單于大喜,率領全軍急攻,將李陵軍圍困在山谷中。漢軍此時僅存3000多人,但武器已用盡,甚至不得不拆下車輪當武器。當夜,李陵出營偵察敵情後,心知大勢已去,半夜率衆分頭突圍;匈奴人追及,李陵投降,得以回到塞內的漢軍僅剩400多人。

  李陵的敗亡處,距離邊塞僅有一百里,守軍將這一情況上報後,原本希望李陵壯烈戰死、以彰顯漢軍氣魄的漢武帝大怒,召集官員商議李陵的罪名。滿朝文武都認爲按律李陵罪無可赦,只有太史令司馬遷唱反調,他說:李陵“轉鬥千里,矢盡道窮,雖古名將不過也”,他暫時委屈求全,一定是要找機會報效朝廷。

  漢武帝認爲司馬遷這是在暗諷自己出師無功的大舅子李廣利,一怒之下對他施加了腐刑(也就是宮刑)。

  後來,在搞清楚李陵之所以落敗,是因爲已支撐到極限卻無援兵這一實情後,漢武帝深深自責,並對逃回來的400漢兵厚加撫慰。然而在不久後,得知李陵在匈奴娶妻,並且傳言他幫匈奴人訓練軍隊後,漢武帝下令將李陵家滿門抄斬。

  實際上,訓練匈奴人的是另一名漢軍降將李緒。後來,李陵雖將此人暗殺,但他的歸國之門也徹底被關閉。

  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是要忍不住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臨陣投敵的管敢,李陵的殘軍極有可能在創造以少戰多、以步制騎、殺敵上萬的輝煌戰績後撤到塞內,也許屆時大漢將在繼衛青、霍去病後再次出現一名流芳百世的名將,飛將軍李廣足以含笑九泉。

  只可惜,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歷史上我們因爲這個毛病吃了太多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