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是怎麼帶領魏國走向滅亡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魏國分到了晉國人口最爲富饒的一片土地。戰國前期,魏國在魏文侯的帶領下,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才治理國家。文侯令李悝在魏國進行變法,並啓用吳起,創建了令列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魏國一時國富民強,西奪秦國河西之地,南敗楚國於上洛,東伐齊國入長城,北滅中山國。

至魏武侯時,魏國繼續發展,雖三晉同盟關係破裂,但魏國仍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強國,敗楚於大梁,取楚國大梁和魯陽;敗趙於藺;以助燕爲名伐齊,並取得了勝利,伐齊至桑丘,從而使魏東部領土得到擴張;吳起在河西以五萬魏武卒,戰勝秦國五十萬大軍,使秦近三十年不敢東出。魏武侯儼然一代霸主,後魏武侯薨,其子魏惠王魏罃繼位。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一.魏惠王帶領下的魏國01.逢澤會盟時期的魏惠王

魏國當時仍是中原霸主,魏惠王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周邊的小國唯魏國馬首是瞻。魯、宋、衛的國君都到魏國去朝見魏惠王,魏惠王儼然成爲諸侯的領袖。

與此同時,齊國在齊桓公田午的帶領下,以孫臏爲軍師,在桂陵之戰中打敗魏武卒。魏國雖在與齊國的稱霸戰爭中失利,但魏國的國力還沒有受到徹底摧毀。

商鞅認爲秦國暫時還不是魏國對手,所以建議用尊魏爲王的辦法來麻痹魏惠王。

公元前344年,商鞅奉秦命遊說魏惠王,勸他先稱王,然後圖謀齊、楚。魏惠王驕傲自大,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於是召開了逢澤之會。

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宋、衛、鄒、魯等國國君以及秦、趙兩個諸侯大國,於逢澤會盟,驅逼十二位諸侯以朝見周天子於孟津,《戰國策》載:"驅十二諸侯以朝天子於孟津",史稱逢澤會盟,魏惠王一時稱霸於天下。

02.徐州相王時的魏惠王

逢澤之會後,由於齊國的崛起。魏惠王就把國都從安邑東遷到大梁,魏惠王遷都大梁後,不僅方便了對東部廣大地區的統治,同時也加強了對東方諸侯的控制,以抵消齊國在淮、泗諸侯中的影響。

公元前341年,魏國攻打韓國,韓求救於齊國,齊國以孫臏爲軍師,採取了“退兵減竈”之計,誘敵深入,在馬陵設伏,將十萬魏軍殲滅,魏軍主帥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

魏國在馬陵之戰中慘遭重創,此戰之後,魏國元氣大傷。齊國名聲大噪,魏國開始由盛轉衰。

公元前334年,爲了遏制秦國的擴張,在惠施的謀劃下,魏惠王主動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拜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爲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王的王號。魏惠王、齊威王訂立了同盟條約,相互尊對方爲王,史稱“徐州相王”。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第2張

隨着魏國國力衰退,霸權逐漸喪失,只好通過徐州相王,來與齊國平分中原霸權,但實際上卻標誌着魏國在中原諸侯霸主中的政治地位的喪失。03.龍門相王時的魏惠王

秦王嬴駟

河西之地本爲秦國領土,只因它連接着中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魏文侯時期,吳起從秦國手中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日漸增強。

秦惠文王繼位後,千方百計的要奪回河西,只因佔據河西之地,纔有可能走向中原。秦惠文王命令公孫衍,積極謀劃收復魏國河西之地。

當時魏國在馬陵之戰中敗於齊國,正是缺兵少將之時。公孫衍率領秦軍攻魏,魏國無法抵擋,只好割地求和。在收復陰晉後,次年秦將公孫衍在雕陰打敗魏軍,殲敵八萬。秦軍再次進攻河西要塞,魏王不敵,割讓河西地區求和,至此公孫衍收復河西之戰以勝利告終。

河西之戰勝利以後,秦君想要稱王以威懾諸侯各國,同時也表明自己東出之決心。於是舉行了一次龍門相王。

公元前325年龍門相王,秦王坐在戰車之上,韓王爲其牽馬,魏王給其駕車。秦國龍門相王以強大的氣場蓋過了韓、魏兩國稱王時的場面。這次相王也暗示了韓、魏兩國命運的未來走向,從此秦國開始了積極的東出擴張計劃。

龍門相王

04.五國相王時的魏惠王

隨着齊國、秦國的崛起,處於齊、秦夾縫中的魏國,以自身的力量,顯然無法抵抗秦、齊兩國的進攻。因此魏惠王於後元十年五月,在巫沙尊韓威侯爲王,於是韓威侯更名韓宣王。後來韓王前往魏國朝拜魏惠王,同年,趙國君主趙雍繼位,魏惠王攜太子嗣,韓宣王攜太子倉到趙國朝見新王,意在恢復三晉之好。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第3張

爲遏制秦國的東出戰略,魏王重新啓用公孫衍,於公元前323年發起了“五國相王”,請魏、韓、趙、燕、中山相互稱王,其目的是恢復合縱的策略,試圖聯合五國的力量與秦、齊、楚等大國對抗。從這年起,趙、燕、中山三國君主開始稱王。05.魏惠王扮演的歷史角色

從四次相王過程中,可以看出魏惠王前後扮演的角色,逐漸由核心主角淪爲邊緣人物。

逢澤會盟時,魏國雖小敗於齊,但魏惠王及魏國朝堂仍沉浸在一國獨大的美夢中而不知覺醒;

徐州相王時,魏國的稱霸美夢開始覺醒,退而求其次的想要與齊國平分中原霸權;

龍門相王時,魏惠王本想逢場作戲般應付一下秦國,卻被秦國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在之後與秦國的交戰中,魏國本想反制秦國,但卻無奈屢次敗於與秦國之間的實力差距。

待到五國相王時,魏國稱霸於諸侯的美夢已經徹底泡湯了,魏王此時只能謀求在秦、齊、楚的環伺下,如其他四國一般苟活於列國之間。

二.魏惠王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爛的01.君王昏聵,導致人才外流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第4張

魏國在魏文侯時期,可謂人才濟濟,魏文侯也任人唯賢,尊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爲國師,啓用李悝、吳起變法圖強,內有李悝、翟橫、魏成、西門豹等文臣,外有吳起、樂羊等武將,一時之間,稱霸於諸侯;

截至魏惠王時期,朝堂之上只剩下惠施與公孫衍兩位,兩人在昏聵的魏惠王的領導下,左支右絀,無力應對諸侯列國。最爲可怕的是在這期間,有大量的人才因在魏國得不到重用,而出走他國。

那時商鞅在駙馬公叔痤府上,直至公叔痤去世也不得重用,遂遠走秦國;張儀因家貧無門路可尋,先後輾轉於各國,最後也棲身於秦;範睢在魏國時被誣陷賣國求榮,九死一生之後逃至秦國,魏將公孫衍(後復歸魏國)之前在魏國不被重用,無奈侍秦,後雕陰一戰成名;齊國軍師孫臏,在被魏國處以極刑後,轉投齊國,並在其後桂陵、馬陵之戰中打敗魏軍,使其迅速走向衰落;就連戰神吳起,後期也遭到排斥,無奈投奔楚國,從而使楚國變法圖強。

這些魏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不世之材,定國安邦之策,但都被魏王一一錯過,而且後來都爲敵國作出了突出貢獻。02.驕傲自大,破壞三晉同盟

魏惠王繼位之初,國力雄厚,魏惠王乃至魏國朝堂仍然沉浸在霸業的光環之中,根本沒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此時,魏惠王的內心是驕傲的,是自大的。他沒有繼承武侯唯纔是用的優點,卻承襲了武侯四處征戰的毛病。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第5張

他派魏將龐涓,北上攻打趙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無奈,求助於齊國。齊國派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率兵八萬,營救趙國。田忌採用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設伏,滅掉了魏國八萬精兵。

十三年後,魏軍南下滅韓,韓求救於齊國,孫臏再次運用“圍魏救趙”之計,引魏軍回救,然後又以“減竈示弱”之計,在馬陵設伏,把魏軍打得落花流水,魏將龐涓自殺,齊軍俘獲魏太子申;

由此可知魏國與韓、趙之間的“兄弟鬩牆”,成爲魏國走向衰弱的重要原因。即使勇猛的魏武卒在惠王的指揮下也只能疲於奔命。03.盲目爭霸,無明確戰略方向

戰國初期,魏國雖軍事實力強勁,但卻沒有制定明確的國家戰略,魏文侯時期,歷時八年時間,借道於趙國滅掉了中山國,盡得中山之地,中山與魏國本土並不相連,從而成爲魏國的飛地。後來中山國趁魏國與諸侯混戰,成功復國;在這一過程中魏國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最後卻收穫甚微。

魏惠王志大才疏,一心想稱霸於諸侯列國,但卻沒有制定明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換而言之魏惠王的戰略就是沒有戰略,誰不服便攻打誰,毫無方向性可言。

魏國既想在東面與齊國爭霸,又想在西面壓制強秦,在南下伐楚的同時還想統領趙國與韓國。最後落得東敗於齊,西喪地於秦,南辱於楚。也正是因爲無明確的戰略方向,魏國與四鄰大小國家都交過手,最後導致魏國陷入多線作戰的境地,如果有一線失敗,另一線的敵人也會趁虛而入,最後一失皆失。04.變法不徹底,沒有有效執行

魏國的李悝和吳起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政治制度和軍事制度,但是變法卻沒有被很好的貫徹執行下去。由於強大舊勢力的干預,導致改革的成果的反反覆覆,困難不斷;在魏惠王繼位後,在制度轉變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方向,從而導致變法失敗。

魏國變法,雖取得了短暫的成功,但沒有政治和民衆基礎。只能憑藉魏文侯、魏武侯在位時的影響力推進變法實施。一旦文侯、武侯去世,國內的舊勢力貴族就會死灰復燃。魏惠王繼位後,沒有貫徹先前的變法內容,於是導致了先期的變法改革成果付之一炬,但最終難逃人亡政息的命運。

魏惠王是什麼人?在他的帶領下,魏國義無反顧走向衰亡 第6張

三.魏惠王帶領魏國走向失敗的教訓

我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黃炎培曾說過:“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爲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爲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爲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爲功業欲所驅使,強於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個週期率的支配。

正如魏徵所說“莫不功成而德衰”。

只要國家壯大以後,開朝君主的美好德行就會在子孫後代中變得淡薄起來,進而心生驕慢,貪圖安逸,疏於精進,失掉謙虛之心,變得傲慢不遜,使自己逐漸走向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的境地,由此導致國家逐漸沉淪,走向滅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