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家分晉後,魏國迅速崛起成爲中原一大霸主。等魏惠王即位後,魏國國力正處於鼎盛時期,對於周邊國家擁有絕對的壓制力。不過到了魏惠王執政中後期,魏國接連敗給齊國、秦國還有楚國,導致國力開始走衰,魏惠王在位52年並沒能將魏國的強勢延續下去,反而是讓魏國陷入衰敗。其實這跟魏惠王錯用了幾位人才有關,龐涓和公叔痤便是其中兩位,魏惠王究竟錯失了怎樣的良機呢?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完成了對魏國的統一,由此歷經250多年的魏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在戰國初期魏國卻是七國中“第一強國,”中原五國無一人敢於它抗衡。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開創了魏國“財貨甲兵之強大”的局面,一舉奠定了魏國稱雄七國的地位,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更是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爲王,史稱"徐州相王。"可是這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在此之後魏國先後"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繁榮昌盛幾十年的魏國一蹶不振,直至於公元前225年爲秦國所滅。

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惠王時期曾經有另個人力主滅秦,假如魏惠王能夠聽信此二人的言語,趁着秦國內憂外患的機會一句滅秦,不僅能夠輕易得到關中幾百裏土地,而且還很有可能完成對中原的統一。奈何魏惠王當時看不起弱小而貧窮的秦國,兩隻眼睛只專注於稱霸中原的野心,最中導致了“兵敗於齊秦而魏弱”的局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下面咱們就來詳細地敘說一下。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第2張

滅秦第一人龐涓

魏國之所以能夠稱霸中原大地,龐涓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龐涓在魏國的地位僅次於魏惠王之下,可是他對待秦國的態度與魏惠王卻大徑相庭。魏王雖然有稱霸中原的野心,但是眼光卻是非常的短淺,總是將貧窮弱小的秦國不當一回事,可是龐涓卻認爲秦國是魏國的“致命威脅,”如不趁其衰弱的時候將其吞併,以後必然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河西之戰後他當時曾給魏王指出了滅秦的兩點原因,第一國君秦獻公身中毒箭而亡,秦國朝野混亂不堪,第二秦孝公剛剛即位,秦國貴族、世家各懷鬼胎。奈何魏王僅僅是表面上答應了龐涓,實際上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行動,以至於給了秦國軍民喘息的機會一舉變法成功。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第3張

分秦第一人公叔痤

河西戰場上與秦軍交手最多的乃是大將公叔痤,因此他對秦軍的戰力、國情瞭解得非常清晰,再加上自己的學生衛鞅提出的“秋守春戰”的策略,讓公叔痤認爲“分秦”乃是滅秦最好的手段。他當時對魏王說:秦國乃是半農半牧民族,朝野尚武之風非常濃厚,全國軍民上馬便是兵,因此想要一舉殲滅秦國必然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分秦卻是很好的一個手段。先在函谷關外封鎖秦國與中原的往來,秦國的經濟必然會遭到致命打擊,不出幾年秦國的國力將面臨難以爲繼,此時再集結東方六國的兵力討伐秦國,六國分秦必然是輕而易舉。可是魏王卻急功近利,直接與其餘五國商定分秦策略,最後不僅聯盟沒有結成,還與中原五國結下了樑子。

戰國時期魏國是怎麼衰落 魏惠王究竟錯失了什麼樣的良機 第4張

爲何說河西之戰後,魏國最有機會滅秦和分秦呢?具體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點秦獻公在位23年秦國便打了23年的仗,頻繁的戰爭早已經讓秦國窮的底朝天了,府庫空空、民無糧徵體現的淋漓盡致。第二點河西一戰秦獻公中箭身亡,雖然秦孝公順利即位,但是主戰派卻在暗地裏支持贏虔,以至於秦國內部分成了兩派。經濟窮困、政治分化如果在此時對秦國下手,相信以魏國的綜合國力無論是“分秦”還是“滅秦”皆能取得成效,可是昏庸的魏王卻因爲各種原因與小利錯失了良機。

之後的事情就是魏國爲了圖謀中原霸業而遠征趙、韓兩國,被齊國抓住了機會通過“桂陵道和馬陵道”的埋伏,一舉殲滅了圍攻數十萬魏武卒。商鞅變法成功之後秦國新軍挺進河西之地,沒有了強大的魏武卒軍隊,魏國再也不是秦國的對手了,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被秦國滅亡。戰國初期,魏惠王如果聽信此二人的話,秦國早已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