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司馬光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從前有個宋朝老頭司馬光,從小聰慧無雙,博覽羣書不說,就連救人都救的瀟灑愜意。

一個少年天才的形象躍然紙上,確實啊,在無數人都哭爹喊娘,聰明一點的人就去叫大人的時候,獨有這司馬光,一言不發,拿起石頭就弄碎了水缸,朋友就活了!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司馬光救人)

那時,司馬光七歲,剛小學一年級!

大多數人都會說,這個小孩多麼聰明,可是先看看正史評價,我們在繼續。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爲家人講,既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正史評價中,這司馬光在七歲時節,就已和個小大人一樣。

最喜歡的事就是聽《左氏春秋》,不僅聽還思考,思考後,還跟家人解讀,每天看史書的司馬光就此比無數小孩多了份經歷。

今日很多人都喜歡訴說,讀書無用論,而在這個論調後,又有無數人爲學區房耗盡家財,只爲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第2張

可是,這起跑線只在學校嗎?NONO,更多是在家,在言傳身教,在氛圍!

今日我能在這裏吹牛,通過吹牛,一月收穫一個金領工資一樣的稿費,其實就是從習慣還行。

說句不誇張的話,七歲識文,十歲通讀文言《三國演義》,十一歲讀世界通史,中國通史,後來更是無所不讀,順帶還玩玩圍棋,踢踢球。

按照我老媽的說法是,這娃啊,除了學習的書,啥都不看。

哎,不是學霸,可是依然用自己的才華,實現了知識變現,也正在經歷創業夢想。

人總在想,人和人爲何會有區別,這區別的原委從何而來。

真的是知識改變命運,而這被改變的命運,有個前提,你要懂得如何引導,如何灌輸,如何言傳身教,如何正確的學習。

扯了一點題外話,目的不是吹牛,而是說點經歷而已,現在回到司馬光!

室內天才大家耳熟能詳,他之後經歷,也是一帆風順,想想也是,一個七歲就能通讀《左氏春秋》,還能評解的孩子,這腦瓜子發育肯定異於常人,異與常人的原因,除了智商,更多的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在這不同的思維方式指引下,讀書很多的司馬光,還在父親帶領下,隨着父親腳步,一路輾轉,見識了不少的名山大川,會見了父親不少知己好友。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第3張

名山大川是閱歷,父友知己是養分,知識則是種子!

一顆種子種下了,閱歷讓他成長,養分讓他茁壯,參天大樹當然可期。

由此可進,決定人生高度的,除了智商,還有閱歷和長輩的教誨。

智商決定下線,閱歷決定中局,教誨才確定上線。

長歪了的大多數熊孩子,很多都是教誨有問題。

司馬光就這樣在智商、閱歷、教誨陪伴下,長到了十九歲,一舉高中甲科進士,從此搖身一變,做了官宦世家接班人人,成了大宋公務員。

然後就是那歷任四朝,輾轉沉浮的宦海人生。

一路走來,司馬光留下了光耀的政績,不少名篇,但這一切都不如帝王書《資治通鑑》重要。

當時的宋朝,對外屢戰屢敗,內部積貧積弱,亟待除舊佈新改變格局。

誰都知道要變,但一派一個主張,司馬光和王安石分歧幾乎不可調和,於是變革成了黨爭,持續數十年的黨爭,烈度不斷升級,最後弄的人民也好,皇帝也好,官員也好都無所適從!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第4張

面對困頓時局,司馬光一看自己主張不被採納,也是乾脆!

直接提出外派,最後甚至從樞密院副使官職致仕,一心學問,不問朝政。退而去往洛陽修書,十五年春寒酷暑,曠世帝王書《資治通鑑》問世。洋洋灑灑294卷300萬字的《資治通鑑》,上起春秋戰國,下止宋朝建立,綿延1362年的中國歷史智慧,匯聚其中。

按照司馬光自己的說法:“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進資治通鑑表》

司馬光爲這套書費盡心力,幾乎耗幹了自己的生命,書成兩年之後,司馬光闔然長逝!

羽化仙去的司馬光去了,《資治通鑑》出現了。

隨後無數朝代,帝王師案頭上必有《資治通鑑》。

至於老百姓嗎,讀讀之乎者也就好,帝王還是讀這政治之書,智慧之書比較好。

於是,掌握權利最高位置的少部分人,成了司馬光的受衆。可是今日時代不同了,只要有心有願,是個人都能讀資治通鑑。

今日就說說這資治通鑑第一個故事,一個關於選擇和機會的故事。

春秋時,晉國趙卿家,嚴厲的父親,正苦苦思索,思索的問題也很簡單。

自己兩兒子趙伯魯(大),趙無恤(小),都很不錯,算人才,但是誰繼承位更好咧?

思索來思索去,趙簡子決定出個題。

於是將自己平日言傳身教的話語告誡之類,寫在兩份竹簡上,兩兒子不偏不倚,一人一份。

並且叮囑說,你們回去好好看,好好記住,別弄丟了,我要隨時檢查的!

可是,這卻是一場持續三年的考試。

不知那天,突然想起來的趙簡子就問起這事來,於是找來兩兒子考問竹簡內容。

不問不知道,一問反差萌。

大兒子伯魯一問三不知,甚至將竹簡丟的無影無蹤,

小兒子無恤一問三門清,就連竹簡都貼身保存在袖子裏。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第5張

嗯,持續三年的考試結束,小兒子趙無恤完勝,進而被立爲繼承人。

這勞什子事情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時刻準備着的人,機會纔會更接近你,貌似差不多就這樣吧。

可是這是事實嗎?

其實在這件事中,竹簡併不是一個考試的道具,而是一個比心的工具。

比心比心,比的不是竹簡,而是比誰更有耐心,更細心,更狠心。

竹簡是啥,大家都知道,其實這玩意帶身上,很是不方便 ,塊頭大記字又少。但凡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帶着,不帶也合乎情理。由此可進致命的不是竹簡帶沒帶,而是上面那些勸誡之言。

做事最怕的是什麼,毛爺爺說,最怕認真二字。

在這件事上,老爹趙簡子是耍了小心思的。

給兒子竹簡是起個引的作用,作爲公子的兩個兒子,下面都有不少幕僚,聰明才智沒得說,即便公子不聰明他們也不可能不聰明。

那麼爲何還會發生如此事情!

陽謀上的原因有。

第一:趙簡子故意用三年時間,看誰更有耐心,這是帝王心術,看的就是那個兒子更在意,等的就是那些人忘了這件事。

第二:用竹簡上的內容,考覈自己的孩子們,誰將竹簡背下來,說明誰更懂事。

至於趙無恤不僅將竹簡背下來了,甚至還將竹簡拿出來,在那一刻並不是必要條件,卻讓自己被加分。

由此可見,這趙無恤更用心,也更懂自己爹的心思,更明白自己要幹什麼!

司馬光《資治通鑑》寫了什麼?司馬光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第6張

陰面上的原因有。

第一:趙簡子的情報工作做的好,自己爹哪裏有自己的情報來源,就連自己大哥那裏也有。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趙伯魯的竹簡,很有可能被自己兄弟趙無恤給偷了。

原因簡單,爭權奪位,無所不用其極,這也能解釋,爲何趙伯魯連竹簡上的字都背不下來,理由只能是他拿到竹簡沒多久,竹簡就不見了。當時即便背下來,在數年等待後,趙伯魯並不上心,最後忘了。

第三:則是趙伯魯的智商和情商不夠,智商上,他看不懂自己爹的謀劃,他以爲竹簡丟了三年不問,是這個事情不重要了,情商上,他不懂自己弟弟的小心思。

最後,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則是趙簡子。

選繼承人是很關鍵的事,竹簡既是考題,那麼趙簡子肯定會重視,他會暗中觀察兒子們,並派人調查。

在調查後,趙簡子發現,自己小兒子不僅準備充分,也通過手段讓自己的大哥吃癟,有苦說不出。

這個時候,趙簡子會揭穿趙無恤嗎?

答案是不會,原因很簡單!

首先:趙無恤對這件事更上心,準備更充分,這是態度上耐心。

其次:趙無恤即便在這件事上用了手段,可這周密策劃和縝密心思,都是趙伯魯比不了的,這是手腕和狠心。

最後:趙無恤在勝利在握時,依然不忘將竹簡帶身上,爲了確保萬無一失,這是行動上細心。

我們不能用普通人的觀念去看這個問題,應該換到政治家角度看,在這件事上,趙無恤態度上心,行事周密,手段高明,用心即便不正,可是這正和不正在那一刻重要嗎?

由此可見,所謂萬無一失的準備,從不是拿着竹簡死讀,而是用心思考,用態度記住,用手段爭取。

居高位而看全局,大多數人都不懂,所以他們只能成爲失敗者,而這纔是司馬光將趙簡子故事放第一位的原因,因爲爭取和選擇從不是簡單的事情。

那一刻,用無懈可擊的手段,將所有的漏洞補齊纔是高人的做法。

那麼趙簡子的手段你學會了嗎?

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你所謂的用盡全力,真的有用嗎?全力的概念當好好思索,不僅職場,商場,官場,這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