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開端,原因是?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開端,原因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書於北宋年間的《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編年體史書之一,其作者司馬光也被認爲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史學家之一。不過有意思的是,《資治通鑑》並沒有以某個朝代的建立爲全書的開端,而是以歷史事件“三家分晉”爲全書的開端。這是爲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說明的是,《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全書開端在學界有很多種說法,本文介紹的是相對比較主流並且本鬼也認同的說法。《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全書開端的主要原因以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司馬光認爲“三家分晉”是“禮崩樂壞”的里程碑事件。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開端,原因是?

《資治通鑑》開篇寫道:“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可見司馬光對於禮法的重視。而司馬光認爲“三家分晉”是“禮崩樂壞”的巔峯。

而宋神宗也認爲司馬光以“三家分晉”爲全書開端是警示帝王注意“禮崩樂壞”的危險:“光之志以爲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託尊王爲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爲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第二個原因是儒家的修史原則之一爲“續傳不續經”,既不能爲經典寫續書, 也不能與經典的內容重合。儒家五經之一的《春秋》是孔子親自編撰的,是《資治通鑑》前影響最大的編年體史書,記錄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春秋歷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三家分晉”爲開端,原因是? 第2張

正因如此,《資治通鑑》的開端如果早於魯哀公十四年,那麼《資治通鑑》的內容就會與《春秋》重合;如果以魯哀公十四年爲開端則是直接寫續書,都不符合儒家“續傳不續經”的修史原則。司馬光是一個迂腐的儒家知識分子,不願意違反“續傳不續經”的原則。

於是司馬光將《資治通鑑》的開端定爲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的“三家分晉”,同時簡單記載了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的“三家滅智”。這樣一來,《資治通鑑》的內容既沒有與《春秋》重合,也沒有直接接着《春秋》寫,但又與《春秋》相距不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