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私塾先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古代傳統儒學教育中,尊師重教是文化傳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國古代也有“教師節”,據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中記載,漢朝時期,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採取“獨尊儒術”的國策,儒學被認定爲正統思想。讀書人便在每年孔子的誕辰之日(八月二十七日)來祭祀孔子、宴請恩師。皇帝還要在這一天帶領百官去祭拜孔廟,賜太學的經師們禮物。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古代雖然沒有確定八月二十七日爲教師節,但老師們在當天已經可以擁有休假、會餐飲、享受福利等待遇,和“節”無異。衆所周知,古代的儒學教育,主要以私塾爲主,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和私塾先生的待遇是怎樣的呢?

一、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

古代私塾,一般是3-18歲的學子上課之所,也被稱作爲“蒙學館”,即啓蒙教育階段。到了18歲以上(也有15歲開始的),學子們開始考取童生,考上童生之後,纔有資格考秀才。因此,在各縣,官府都會設立“縣學”,主要針對年齡在15-50歲左右的童生,這段時間的學習,已經不是“私塾”模式了。因此,本文所說的私塾教學方式,指的是3-18歲的蒙學階段。

古代的私塾和現在的學校區別還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現在的教學提倡各學科全面協同發展,而古代私塾則主要進行語文和傳統國學的教學,因爲古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出仕”。

第二,現在的教學是橫向班級,即按照學生的年齡,設置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年級授課逐漸遞進。而古代的教學是縱向的混合班級,也就是說,從3歲入學到18歲,所有的學生都在同一個班級裏接受授課。當然,儘管是縱向混合班,先生也會因材施教。而且,縱向混合班也有一個好處:試想,一個剛入學的3歲孩童,先生教他《千字文》,而一個9歲的孩子,先生教他《孟子》。3歲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大年齡階段的課程,到了他9歲時,耳濡目染多年,《孟子》早就通透了。若先生不在,小學生遇到問題就會請教大學生,大學生爲了不在小學生面前尷尬,就得“倒逼”自己學好課程。因此,縱向混合班,對大學生和小學生,存在一定的益處。

古代私塾的授課方式,可以分爲以下四步:

第一步:授書與上書

授書和上書,指的是同一件事情,不過從先生的角度老說,是“授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是“上書”。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2張

爲什麼是“上書”呢?因爲每逢授課,學生要拿着自己的書,來到先生的桌子旁,恭恭敬敬的等待先生來教。先生在這個階段要做3件事情。

第①,稱之爲“識”,先生幫學生認字、斷句。認字主要是針對剛入學者。斷句是爲後來的誦讀做鋪墊,因爲古文是沒有標點的。只有認字和斷句完成之後,纔會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②,稱之爲“讀”,首先,先生要範讀,學生跟着先生讀,逐字逐句的模仿。一般要讀三遍或五遍,視學生情況而定。

第③,稱之爲“講”,等學生會讀之後,老師要給學生講解書文的意義,這一步非常關鍵。

第二步,背書和抄書

在蒙學階段,幾乎所有的課本都是要背誦的,而且老師會逐一檢查。不僅要會背誦,還要會抄寫和默寫。

先生一天要授多少書呢?這個並沒有嚴格規定,因爲要按照學生學習的進度來定,假如學生在理解和背誦階段完成的都不錯,則進入下一次的授書。因此,優秀的學生,每天先生可能需要授書十來次,若是遇到貪玩的學生,每天只授書一次,也是有的。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初學階段的兒童,先生每次授書的字數不多,大多隻有幾句話。一次授書的內容,類似於《三字經》的前兩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麼多。到了學生年齡稍長,一次授書的內容會逐漸增多。

第三步,復講和檢查

這裏的復講,並不是先生講,而是學生講給先生聽。古人對傳統國學內容要求的比較高,比如“四書五經”,不僅要會背誦和理解,還要會講解。因爲你若能將文中意思完整的講解出來,那才代表你真正的學到位了。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3張

第四步,考試和會講

一般先生授課,只需要進行前三步,第四步並不是每次都必備的流程。但若遇到特殊階段,比如年終,或者是某一部書學完,先生會出題考試,若考不過,先生會給與一定的懲罰。

會講,是比較高層次的授課,類似於討論。比如一些年長的學生,共同學習了某一段內容後,老師引出話題,由大家各抒己見。講到最後,由老師再點評。也有會講完畢後,老師要求學生回去寫一篇文章的。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比較出名的會講,例如,朱熹在嶽麓書院會講時,各路學子擠滿了書院,學子們上臺辯論,三天聲音不絕,這屬於文壇的盛世。這種會講,算是高規格的,和私塾會講,已經不是同一個概念。

二、古代私塾的分類

在封建社會,雖然朝廷設有“縣學”、“太學”等教育機構,但在讀書人的啓蒙教育階段,大多都在私塾完成。上文講到私塾的授課方式,其實,私塾和私塾也是不一樣的。

古代私塾,按照“勞動關係”來區分,可分爲四類。即家塾、村塾、義塾、門館。

1.家塾

家塾,一般指富貴人家在自己家裏開辦的私塾,要“延請施教”。一般富貴人家子弟衆多,經濟條件較好,便會請塾師來爲自家子、侄來教書。一般家塾老師都會住在主人家中,主人要負責老師的飲食和住宿,方便教學。在漢朝時期,以“右”爲尊,因此在主人和老師對坐時,主人居左,老師居右。右側爲賓師之位,又因爲右側居西向東,所以一般家塾的老師,被稱爲“西席”,而主人則被稱爲“東家”。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4張

據《稱謂錄》記載:

“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

在古代,家塾老師地位是較高的,若說某個秀才曾做過某豪門貴族的“西席”,就彷彿是鍍了一層金。

2.村塾

家塾只會發生在經濟能力較強的富貴人家,若在普通人家,單請一個塾師來給孩子上課,經濟負擔較重,因此才誕生了“村塾”,即一個村子,或者一個同姓的大家族,共同出資出力,請一個塾師來教族中的子弟。一般村塾的地址多設在祠堂、家廟。因爲古代的村落,都是以家族的形式羣居,因此,村塾又被稱爲“族塾”。

村塾先生一般由族長出面,來聘請一位秀才或儒童來教學,一般村塾老師,村中是不負責他的飲食和住宿的。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也可以提供住宿,由學生家庭輪流負責老師的飲食,不過這種情況極少。

《紅樓夢》中,賈寶玉等人上學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家塾,而是相當於是族塾,其教書先生是族中的長輩是賈代儒,而學生大多都是賈氏一族中的子弟,並不一定來自榮、寧二府,也有許多賈氏的旁支。因爲賈氏族塾的教學質量較好,像秦可卿的弟弟秦鍾,也來賈氏族塾中“蹭”學。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5張

3.義塾

義塾,在古代又被稱爲“義學”,一般是由社會人物出資創辦,有公益性質。中國最出名的義塾,莫過於清朝末年,在聊城冠縣,武訓(下圖)通過行乞的方式所創辦的崇賢義塾。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6張

崇賢義塾有許多非常感人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多做了解,這裏舉一個例子:

《清史稿·武訓傳》記載:

(武訓)盡出所積田以資塾。塾爲二級,曰蒙學,曰經學。開塾日,七先拜塾師,次遍拜諸生,具盛饌饗師,七屏立門外,俟宴罷,啜其餘。

武訓是乞丐出身,積累家業有,設立義塾,讓窮苦人家的孩子免費讀書,在開學的那天,要宴請老師,武訓覺得自己身份低微,便請了當地的士紳爲老師作陪,自己則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大家吃完離席後,他才吃一些剩飯殘羹。武訓因爲開辦義塾,成爲名留青史的乞丐。

4.門館

所謂門館,就相當於古代的私人學校,即老師自己在家中開辦一所私塾,自己招生。若有學生需要入門館,需要拜師,並且簽訂“關書”,相當於合同,這裏有約定學費等具體情況。因爲門館的模式中,有商業的氣息,古代士大夫輕視商人,因此門館在古代出名的並不多,大多爲先生餬口的生意。

清朝鄭板橋在《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中寫道:

“門館才情,遊客伎倆,只合剪樹枝、造亭榭、辨古玩、鬭茗茶,爲掃除小吏作頭目而已,何足數哉!”

可見,在著名的文學家、畫家鄭板橋的心中,門館先生的地位確實不高。

其實,不管是家塾、村塾、義塾還是門館,都是古代私塾的教學模式,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

三、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

古代雖然尊師重教,教書先生得到世人的尊重,但這只是“精神”上的榮譽,老師也是人,他們也要吃飯,家中也需要柴米油鹽,因此這就牽涉出了另外一個話題,古代教書先生的待遇問題。

私塾先生的待遇主要可分爲三部分,第一是脩金、束脩和節敬。

1.脩金,指的是老師的工資,也一年的酬金。當然,在古代,底層百姓普遍沒有多少銀錢,尤其在大多數的村塾中,村塾先生一般收取的不是錢,而是等價值的糧食,其實是一個道理。

2.束脩,同“束脩”,最早出現在《禮記》中,指乾的鹹豬肉的意思。孔子曾定下拜師規矩,拜師需要“十條臘肉”。因此,束脩成了古代拜師的見面禮。《朱子語類》雲:

“古人空手硬不相見。束脩是至不值錢底,羔雁是較值錢底。”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7張

朱熹的意思是,十條臘肉來拜師,太便宜了。實際上,在古代底層社會,十條臘肉是非常貴重的禮物。可見,古代拜師的見面禮,也是老師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束脩在古代拜師程序中,是必備的環節,因此宋朝皇帝趙恆(宋真宗)曾調侃“聖人教人也要錢”。但到了後期,束脩不一定是指臘肉,通常也可以給老師其他的饋贈。

3.節敬

節敬,又稱“節庚包”,每逢傳統節假日,如清明、夏至、端午、中秋、重陽、春節以及孔子誕辰等,學東(學生家長)要給老師送節敬,這並不是賄賂老師,而是古代尊師重教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所說的脩金、束脩和節敬外,還有一些其他待遇,例如住宿、吃飯和休假問題,這些問題是延請塾師之前,一定要說明的事情。不同的種類和規模的私塾,教書先生的待遇差別是很大的,一般以家塾的先生待遇最好,不僅一日三餐供應,還有茶點,甚至還配有侍女來打理先生的日常生活。

另外,古代教書先生每年的假期不多,沒有所謂的寒暑假。每年在清明、端午等節日各放假一天,每年在臘月初就放年假,正月十五開學。因此,有句俗語,叫“先生不吃臘月飯”。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8張

古代有許多寒門秀才以教書爲生,可見,一個教書先生的待遇,足以養活一家人的。當然,古代待遇最好的老師,應該是國子監的專職經師,可以拿朝廷俸祿,但他們是“吃皇糧”的,已經不屬於私塾先生了。

在古代的教育體系中,老師拿了學東的“學費”,就要嚴厲管教自己的弟子,古代講究“教不嚴,師之惰”,一旦把孩子交給先生,不僅要行拜師大禮,更不得對教學和懲戒私加干涉。因此私塾中的戒尺和教鞭也是常用的教具,甚至出現“棍棒出人才”的情況,這和今天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

四、小私塾,大社會

韓愈在《師說》中曾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代的老師,不僅要教學生普通的儒學和八股文,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中國古代一直都注重“師禮”,宋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楊時有問題要請教老師程頤,來到老師家中時,老師正在閉目養神,楊時爲了不打擾老師,在風雪中站立等待,積雪下了一尺多厚,老師才醒來,因此誕生了“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廣爲傳頌。

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是什麼樣的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 第9張

不論古今,一位優秀的老師,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孔子如此,程頤如此,今人也是如此,因此古代的私塾教育,雖然個體規模不大,但對中國古代文明貢獻極大。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無不是私塾教育的產物。因此,私塾雖小,卻是大社會的中流砥柱。

雖然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私塾教育有它的侷限性,但放眼整個古代社會,私塾以及私塾先生,卻是堅守和傳播中國古代文化的旗幟,需要今人去理解,去尊重。

在教師節之際,祝願天下老師們,節日安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