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內閣首輔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明朝立國之初,是設置有丞相職位的。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等都做過丞相。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將胡惟庸誅殺。此後,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職位。丞相所擔任的職責,分於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朱元璋親自掌管六部,六部按照朱元璋的意旨辦事。

明亡以後,清朝沿襲明朝的這一制度。於是,胡惟庸就成了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名丞相。

朱元璋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稱得上是“夙夜在公,宵衣旰食”。他一個人,就可以將中書省所有的活兒幹完。但是,明朝只有一個朱元璋。隨着國家事務的日益繁重,接下來的皇帝就感到力不從心了。鑑於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告誡子孫,永遠不允許設立丞相,那麼就只能採取變通的方式。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內閣首輔就應運而生。

那是明成祖朱棣當政時期的事情了。朱棣設置了以殿閣大學士爲主體的內閣,成員有數人不等,官秩爲正五品,主要爲皇帝提供諮政建議。及至後來,內閣大學士的權力越來越大,不僅僅是爲皇帝提供諮政建議,還參與到軍國大事的決策。到嘉靖時期,內閣大學士上朝的班次已在六部尚書之上,成爲事實上的中書省。內閣首輔,雖然沒有丞相知名,然而已經成爲事實上的丞相。

比較強勢的內閣首輔,如楊廷和、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權傾朝野,號令羣臣,不管是聲望還是權力,比之漢唐宋時期的丞相,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無論如何,明朝的內閣首輔依然不是丞相。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第2張

這是因爲,漢唐宋時期的丞相,有名正言順的柄國執政的權力。皇帝下發的詔書,必須由丞相蓋上大印才能生效;如果丞相不同意詔書上的內容,這道詔書還能被打回去。而內閣首輔的權力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嚴嵩能夠擅專朝政,是因爲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疏於政事;張居正能夠大權獨攬,是因爲萬曆皇帝沖齡踐祚、缺乏執政經驗。這種權力分分鐘可能被皇帝收回,或者遭到太監鉗制,難有作爲。

從程序上看,內閣首輔與丞相之間,就差了一個太監。

此話怎講?

原來,內閣首輔最大的權力,就是在朝廷重要文書上擬定處理意見,供皇帝採納。這就是通俗所稱“票擬”。皇帝經過審閱後,用紅筆對“票擬”進行拍板定案,這就是通常所稱“批紅”。內閣首輔權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取決於皇帝對“票擬”的採納程度。皇帝採納得越多,內閣首輔自然權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面子上就越又光彩。反之亦然。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第3張

“票擬”又怎麼跟太監扯上關係呢?這是因爲明朝中期以後,皇帝深居後宮、不理朝政,極端者如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上朝。爲了維繫國家正常運轉,同時牽制內閣權力,皇帝便將“批紅”的權力交於司禮監太監,“然內閣之擬票,不得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

如此,便形成了明朝特有的監閣體制。在這個體制下,丞相之權,被成功地分給了內閣和司禮監。內閣和司禮監各司其職,互相牽制,保證了皇權的集中和正常運行。

所以,我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出,內閣首輔擁有“票擬”權,但缺少了太監手中的“批紅”權。如果內閣首輔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權力,就必須取得司禮監的配合。否則,必然處處受到制約。

明朝內閣首輔是怎麼出現的 內閣首輔是不是丞相 第4張

事實上,明朝歷史上也有不少內閣首輔與司禮監通力合作的例子。如著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爲了推行賦稅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就是在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的配合下完成的。

【參考資料:《明史》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