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健,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在首輔徐溥退休榮歸故里後,劉健接任成爲了大明王朝的第十八位內閣首輔。他延續了徐溥的施政方針,竭盡所能維持“弘治中興”的局面,稱得上是一任稱職和合格的首輔大臣。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劉健(1433年——1526年),字希賢,河南洛陽人。其父劉亮,官至三原教諭,這個官職聽起來很拉風,實際就只是不入流的基層教育官員。

家境雖然不富裕,但是劉家的家風和家教卻極好。劉健自小就接受了正統而嚴格的封建教育,有幸拜在著名的理學家薛瑄門下讀書。

據說,劉健自從出生起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其母張氏在懷孕期間做了一場夢,夢中拜見天帝派來的使者,他手捧紫衣玉帶來到劉家中堂。被此夢驚醒不久,張氏就順利生下了一名男嬰,取名劉健。

幼兒時期的劉健表現得就異於常人,他不僅頭骨高隆,而且天賦奇佳。許多算命先生都嘖嘖稱讚,認爲此子將來貴不可言,必能出將入相,光宗耀祖。據《七修類稿》記載,一位雲遊的高僧見到劉健後,當即表示此人會“官至一品、壽過一百。”

1460年,二十七歲的劉健高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成爲了一名國家的後備幹部,留在北京熬資歷和排大隊。

一般情況下,許多人都在此時拉關係和找靠山,希望儘早被叫號,被提拔。而劉健卻表現得非常平和,非常佛系,他只知道繼續埋頭苦讀,修身養性,甚至到了不合羣的地步,引起別人的挖苦並被戲稱爲“劉木頭”。

劉健這種“潔身自好”和“修性治學”的態度,成爲他今後從政的主要特點,成爲他追求詩和遠方的主要動力,也成爲他令人難以望及項背的主要原因。即便是日後已經位居高位,他的這種性格和特點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在翰林院編修的崗位上排隊期間,有的人很快就排到了,短的只需要一兩年時間;有的人排得慢點兒,需要十年的時間;有的人排得再慢點兒,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而劉健,他在這個位置上排了整整二十八年,確實是沒有最慢,只有更慢。

不得不說,劉健的官運似乎並不太好,長久以來都鬱郁不得志。他在相當長的歲月裏,都只擔任編修或師傅等虛職,很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都沒有施展的機會。

幸好,他在當師傅期間,和自己的學生相處的非常融洽,甚至還相互引爲知己。而這個學生,就是現在的太子朱祐樘,未來的明孝宗朱祐樘。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第2張

1488年,朱祐樘登基稱帝,而身爲太子師傅的劉健,終於等來了好運。同年,他被新帝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學士,獲准入閣參預機務。

1491年,劉健又被擢升爲禮部尚書並加太子太保銜,繼續在內閣當值。雖然不是首輔,但劉健和徐溥的話在孝宗皇帝這裏比首輔劉吉的話更加管用,因爲劉吉的惡名早已被朱皇帝熟知。

通過不懈的努力,明孝宗終於將蠅營狗苟的首輔劉吉趕回了老家。於是,徐溥成爲首輔的同時,劉健也成爲了內閣次輔。看來,官場就是站隊伍,就是選圈子,這個道理古來如此,無比正確。

1498年,由於首輔徐溥眼疾嚴重,已經幾乎失明,完全不能處理內閣事務。經過多次請辭,孝宗皇帝終於同意他榮歸故里,離開內閣頤養天年。

在徐溥離任後,劉健順理成章接任了首輔一職,同時還加封少傅頭銜。這個頭銜,基本都是首輔大臣在過世後纔會被追封的,由此不難看出,朱祐樘這個學生對他的劉老師還是非常認可的。

1502年,在劉健、李東陽等閣臣的主持下,《大明會典》的修訂工作終於完成。在這部彙編集裏,詳細羅列了明代幾乎所有的典章和制度,以供當時和後世學習借鑑。

孝宗皇帝龍顏大悅,特旨加封劉健爲少師兼太子太師,繼續擔任內閣首輔。而且!他賞賜蟒衣一件給劉健,這個賞賜尤其稀缺,需要大書特書一番。因爲,縱觀整個大明王朝,第一次有大臣被御賜蟒衣,據《明史》記載:

《大明會典》成,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與東陽、遷同賜蟒衣,閣臣賜蟒自健等始。

自太祖皇帝建立明朝,他就定下了不殺言官的祖訓。因此,有明一朝將近三百年,言官們都非常的活躍,他們對於朱皇帝和朝臣的過失屢屢彈奏,而且還是“風聞言事”。其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官位越高,遭到的彈劾也就越多。自然,首輔劉健也不能倖免,儘管他已經足夠的優秀。

劉健的位高權重,難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尤其是,見到孝宗皇帝對他言聽計從,倚重無比,朝中的言官們開始了有計劃、有步驟、有規模的彈劾行動。

在言官們看來,劉健是否需要彈劾倒在其次,如果真能參倒這位深受朱皇帝支持而且官聲極佳的首輔大臣,那必將會是一件足以青史留名的壯舉。

面對一浪又一浪的彈劾,比如“阻塞言路”、“居功自傲”、“狂悖不羈”、“挾權亂政”等等。劉健本人倒是看得很開,儘管心有不甘,但還是照常上班,照常工作,儘量不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言官們儘管大都是捕風捉影,甚至是“莫須有”的指責。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並沒有做太多的辯解。

可是,他的學生皇帝朱祐樘不幹了。孝宗認爲,自己的老師劉健歷來公忠體國,鞠躬盡瘁,這幫言官們“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於是,朱皇帝迅速安排錦衣衛出手,將帶頭參奏的江瑢等人問罪下獄。

劉健當時就暗叫一聲“不妙”,因爲官場的平衡被打破了。

明朝對於言官們一向寬容,你可以捕風捉影的風聞奏事,我也可以對你的彈奏內容置之不理。但是,朝廷卻不能因爲言官奏事而對其問罪,因爲無論所奏內容是否準確,他們都是在履行職責而已。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第3張

在明孝宗捅了馬蜂窩以後,立即引來了更多對於首輔劉健的彈劾,就連之前沒有參與此事的朝臣都紛紛下場,加入了彈劾陣營之中。言官們紛紛擼起袖子,像炸了毛的公雞一樣上疏朱皇帝,表面是對劉健開火,實則卻是嚮明孝宗施壓。

當初面對言官的彈劾時,劉健並不在意,因爲自己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可是,如今得到了朱皇帝的明確支持,自己反而產生了顧慮,因爲他擔心長期以往會影響朝政。

在此背景下,劉健主動上疏乞罪,違心的承認言官們在奏摺中提到的一些事項,同時請求孝宗赦免江瑢等人。終於,隨着江瑢等言官被釋放,這次風波才歸於平靜。

到了明孝宗後期,面對“弘治中興”的可喜局面,朱祐樘有些飄飄然了,出現了怠政的苗頭。劉健敏銳地察覺此事,在奏疏中多次委婉提及,希望引起朱皇帝的重視,防止歷史重蹈覆轍。

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病逝,年僅三十六歲。他在臨終前遺命,由太子朱厚照繼位登基,由首輔劉健繼續輔政。據《明史》記載:

帝執健手曰:“東宮聰明,但年尚幼,好逸樂。先生輩常勸之讀書,輔爲賢主。”健等欷歔,頓首受命而出。翌日帝崩。

朱厚照十四歲登基,立即重用自己從小的玩伴太監劉瑾,逐漸使得宦官集團迅速崛起,甚至開始干預朝政,打壓內閣。

劉健身爲首輔,雖然對此深惡痛絕,多次帶頭上奏,希望朱厚照用心政務並限制宦官,繼續沿用孝宗時期的施政舉措。不過,朱厚照不同於自己的父親朱祐樘,他對於劉健這個老頭子的諫言,顯然聽不進去,也不願意聽,只是表面敷衍而已。

已經是古稀之年的首輔劉健,眼見自己不被新帝信任,而且對於武宗的許多失德之舉難以規勸,他在自責和失望之餘,只得上書請辭乞退歸鄉。

明武宗初登大寶不久,實在無法離開劉健的輔政,只好下旨慰留,並表示自己將痛改前非,以國事爲重。想到孝宗駕崩前的囑託,劉健依然對朱厚照存有最後的希望,於是只好同意繼續留任內閣。

但是!劉健很快發現明武宗絲毫沒有改觀,甚至更加的變本加厲,朝政事務俱廢。而且,在宦官勢力崛起後,劉瑾早就將首輔劉健視爲自己奪權的唯一絆腳石,不斷伺機迫害。

年邁的劉健心力交瘁,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下定決心再次請辭。這一次,明武宗沒有挽留,終於同意老首輔劉健告老還鄉。

隨着劉健的離開,朝中唯一能制約太監劉瑾的人也沒了。明朝內閣完全被宦官所壓制,已經到了幾乎形同虛設的程度。

當時,已經退休在家的劉健儘管憂心國事,可也是無力迴天。他藉機嚮明武宗上疏請安,多次提點朱皇帝要以江山社稷爲重,可也是完全杳無音信,石沉大海。

在1521年,年僅三十歲的明武宗就被自己活活玩死了。這貨在皇位上玩兒了一圈,而且種類和花樣繁多,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玩不到的。更可氣的是,朱厚照死後居然沒有一個子嗣留下。

皇帝死了,可皇子卻一個也沒有。咋辦?於是,朱厚熜這個更大的奇葩出現了,他也成爲了明朝歷史上最具爭議、最具話題的帝王,沒有之一。

朱厚熜是憲宗皇帝朱見深的孫子,孝宗皇帝朱祐樘的侄子,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武宗皇帝朱厚照的堂弟。武宗駕崩後,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入繼大統,史稱明世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

劉健:明朝帝十八位內閣首輔,輔佐了五代明朝帝王 第4張

在他登基後,專門派使臣前往劉健的故鄉慰問這位退休的老首輔。可惜!此時的劉健已經處於耄耋之年,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大不如前,再沒有能力輔政了。

1526年,九十四歲的劉健無疾而終,還留下了數千言的奏章,勸諫明世宗“正身勤學,親賢遠佞”。嘉靖帝十分動容,下旨爲其輟朝一日,贈太師,諡號“文靖”,並且賞賜了劉健的後人。據《明史》記載:

其事業光明俊偉,明世輔臣鮮有比者。

劉健一生歷經了英宗、憲宗、孝宗、武宗和世宗五朝,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賢德之臣,堪稱一代首輔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