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白銀流入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15世紀的英國進行了圈地運動完成了資本家的第一輪資本積累,大航海時代促進了資本的積累與流動過程,尤其是美洲的發現使得全世界的經濟活躍了起來,因爲美洲是最大的產銀地而當時的全球基本上以銀本位爲主,這就像是經濟危機中大量印發紙幣一樣,它雖然會導致貨幣貶值但確實有刺激經濟的作用,這些產銀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中國,大約佔三分之一。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對外貿易中一定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有港口,不能有海禁。明朝海禁主要是因爲來自日本的倭寇和僞裝成倭寇的商人對東南沿海的洗劫,爲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才實施海禁。嘉靖以後隨着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練兵倭寇不敢再來,此時的日本也結束了混戰的戰國時代國內逐漸趨於穩定所以倭寇不再像以前那樣多了,同時政府認爲市通則寇轉爲商,不通則商轉爲寇,於是政府承認私人貿易的合法性,此後大約有三億多兩白銀流入,這點是明朝對外貿易的基礎。

東林黨人周起元描寫:“我穆廟(隆慶帝)時,除販夷之律,於是五方之賈,熙熙水國,船舶,分佈東西路。其捆載珍奇,故異物不足述,而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千萬。公私並賴,其殆天子之南庫也。”

日本白銀流入

日本雖然物產不豐富但是卻產銀很多,歐洲人稱日本爲銀島,在十七世紀以前日本基本是全球產銀的百分之二十。所以在各朝各代日本都和中國有通商習慣,雖然因爲倭寇影響了雙方的貿易,但是貿易是一直沒有斷絕的,尤其是隆慶開關以後對於中日雙方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雖然不允許去日本但是出了海誰知道貨物拉去哪裏了?後來在萬曆年間明朝和日本打了一仗再次交惡,尤其是日本方面的態度讓萬曆皇帝厭惡嗎,把日本歸於“元惡”一類,在萬曆的平倭令中說到“凡事和日本通商的以叛國罪論處,去日本的人要被分首”。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第2張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德川幕府曾經多次想要和大明和好但是都遭到拒絕,但是中日雙方的私人貿易仍然是不絕的,因爲日本對於明朝有巨大的貿易需求,明朝商人也想賺錢。在明朝東亞宗主國的影響下週圍國家都以穿生絲爲容,日本國內雖然是產絲國但是卻對於明朝生產的絲更加情有獨鍾,日本國內生絲一般都是從明朝進口。

日本是很想和明朝貿易的,德川幕府爲了限制日本國內大名實力規定外國船隻貿易只能在長崎進行但是中國船隻卻不用遵循,也就是說明朝可以在日本任何地方貿易,這是德川幕府對於明朝商人的優待,就是希望明朝商人能夠和日本進行貿易往來。

在當時明朝絲綢一百斤是五十兩但是賣到日本就可以得到五百兩,然後從日本買貨再賣到明朝又可以大賺一筆,所以即使在官方禁令下仍然是有人願意冒着生命危險走私,也崛起了很多有名的大海盜,李旦、鄭芝龍等都是這樣在海上發家致富的。說起來有些諷刺,自鄭和下西洋以後中國人再次在南中國海擁有霸權竟然是因爲一羣海盜。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第3張

鄭芝龍以泉州爲基業,艦隊航行在中國沿海、臺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外國的海上貿易。明朝雖然未曾和日本勘合但是私人貿易卻是太發達了。所以說明末的海貿是非常發達的,白銀大量內流進中國,而明朝政府卻向農民收重稅當然沒錢。

白銀流入的兩大兩個中轉站澳門和菲律賓

明末南中國海來來往往的都是各國載滿商品的船隻,歐洲因爲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讓他們興奮地航海到世界各地淘金,這就是地理大發現。葡萄牙更是海上的急先鋒,1498年達伽馬到達印度,隨後就是瘋狂的擴張,在馬六甲、西門達臘都建立了自己的站點以此控制南中國海的貿易,葡萄牙人給世界各國運去中國的絲織品、瓷器等等銷量很好,而外國的商品卻不能打動自給自足的中國家庭,所以白銀大量的流入中國。而葡萄牙和明朝的貿易也是一波三折。

在開始時葡萄牙和明朝的通商並不順利,直到葡萄牙人終於學會轉動腦筋入鄉隨俗,通過賄賂的方式得到了澳門的暫住權,經過幾十年的經營變成了葡萄牙人自己的地盤,而澳門就成了明朝和東南亞、歐洲重要的通商口岸。而葡萄牙的巨大收入刺最激着另外一個國家的神經,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有錢誰不想賺,迫不及待的西班牙人也來了,他們佔據了當時比較貧瘠的菲律賓作爲站點和葡萄牙人爭利,而且因爲墨西哥和菲律賓航線的開通使得美洲的一船船的白銀從美洲拉來然後換走中國的絲織品。

古代都是重農抑商的 明朝爲何還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 第4張

菲律賓的馬尼拉港是墨西哥與明朝貿易的重要中轉站

但是西班牙人卻競爭不過葡萄牙人,相對於呂宋而言澳門的位置更加重要,因爲澳門也是對於日本航線的重要站點,貨物大多都是從廣州先運往澳門再從澳門運往長崎,又或者從澳門轉運到南中國海地方,西班牙雖然在海上獲利很多卻比不上葡萄牙,這也使得西班牙由此記恨葡萄牙,因爲爭奪海貿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因此不合。

可能有人不懂爲什麼爭搶買中國的東西,因爲當時的中國商品物美價廉。我前面說到美洲是全球最大的產銀地,在十五世紀末年歐洲人發現了美洲,隨着對美洲的開發,美洲廉價的金銀大量流入歐洲衝擊歐洲金融體系,物價上漲迅速,這種物價上漲隨着歐洲開闢的新航線一路向東,歐洲人發現了物美價廉的中國市場,明朝南方的手工業很是發達,大量破產的農民勞動力廉價所以商品價格自然也低,於是歐洲人便願意用金銀換取商品。這也間接導致了明朝物價上升。

白銀流入還因爲當時中國不需要外國商品。明朝和世界很多國家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貿易關係,不過白銀的流入是因爲外國需要中國的東西而中國卻不需要外國的東西。

在瓷器、絲綢、茶葉風靡全世界的時候外國卻沒有什麼能夠賣給中國的,他們一直無法打開中國市場。當時的西班牙在呂宋的殖民者寫信給西班牙國王求助說“中國人把銀子都弄走了,我們卻沒有貨物給他們,問國王該怎麼辦。”當然西班牙國王也沒有辦法,在自產自足的小農生活下的中國家庭根本不需要外國的產品,貿易順差很大,這種白銀內流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直到外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市場情況才改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