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東漢和匈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匈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在北方草原的統一遊牧帝國。自戰國而至秦漢,匈奴人的鬼魅身影始終徘徊在中原王朝的邊境之上,是中原歷代帝王始終難以釋懷的心結。不過,匈奴人的輝煌最終倒在了東漢王朝的鐵蹄之下,這個比之西漢與大秦戰力並不卓絕的王朝,如何可以實現這樣的逆轉呢?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01、匈奴危局

自西漢末年發生五單于爭立事件之後,匈奴內部的單于王權發生了動搖。隨着匈奴與漢朝戰爭的經年累月,匈奴在掠奪財物、人口的同時,自身的遊牧經濟逐漸向奴隸制經濟轉化,階級分化日漸明顯。原本作爲部落盟長的單于開始向君主過渡,權力的爭鬥日漸激烈,內部矛盾最初是由單于爲傳位己子,廢左賢王合法繼承人爲引爆點展開的,單于母閼氏代表的匈奴外戚勢力同樣糾纏於內部權力爭鬥中,這也就加劇了匈奴上層的權力鬥爭。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第2張

西漢末年呼韓邪單于南遷之事,便標誌着匈奴各地區權力集團的鬥爭區域表面化,龐大的遊牧帝國因爲頻繁的單于替換導致了正統權力信仰的淪喪,草原上匈奴人的力量開始分化淪喪。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第3張

02、外患之虞

兩漢之交,匈奴遭到了連年的早蝗災害,赤地數千裏,人畜死亡無數,實力大減。遊牧民族的力量較之農耕民族更爲不穩定,大量的畜產品損失對於匈奴人而言是致命的。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匈奴南邊八部擁立日遂王比爲單于。南單于比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率部衆四、五萬人歸附東漢,東漢政府將他們安置在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等邊郡,助漢守邊。

匈奴自此兩分,居於漠北的匈奴的力量進一步減弱,原受其壓迫的北面的丁零、東面的鮮卑與烏桓、西方的西域各族紛紛趁機對匈奴人進行反擊,漠北草原瞬間成爲衆矢之的。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第4張

03、東漢的大戰略

東漢政府對漠北匈奴的危局認識十分準確,清楚此時是解決匈奴邊患的絕好時機。東漢政府不僅大發邊軍,並且充分利用少數民族的部族力量,在戰鬥中聯合南匈奴、盧水羌胡、烏桓、鮮卑共同作戰。東漢對匈奴的三次大戰役中(天山之戰、稽洛山之戰、金微山之戰),羌族、烏桓與南匈奴人的數量都在萬人規模以上,這些少數民族將領或者獨立作戰,或者在漢軍將領監護之下作戰,與東漢正規軍相輔相成,幾乎在所有戰役中取得了全勝的戰績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第5張

另外,東漢軍隊在大戰略的部署上較之西漢更勝一籌,戰役初始階段便佔領伊吾,斬斷匈奴右臂,隨後利用對漠北草原十分熟悉的匈奴人作爲嚮導,精準打擊北匈奴單于的聚居地,一改西漢軍隊常常遠征無所獲的尷尬局面,時常可以將匈奴主力一鍋端,如私渠比鞮海(今蒙古烏布蘇泊)一役,斬殺名王以下1.3 萬人,獲牲畜百萬餘頭。北匈奴81部,共 20 萬人投降。竇憲、耿秉一直北進到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出塞3000 餘里,完成了勒石記功的壯舉。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刀 東漢是如何解決匈奴問題的 第6張

圖/燕然山銘

除此之外,東漢軍隊具有明顯的戰略驅趕意圖,力圖迫使匈奴向西遷徙,而非逃入南西伯利亞的漠北深處,這使得匈奴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歸屬地,只能如喪家之犬般倉皇西逃。

參考文獻:1.遊牧者的抉擇

2.中國全史百卷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