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從無限制潛艇戰到狼羣戰術:德國海軍的演進

從無限制潛艇戰到狼羣戰術:德國海軍的演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8年10月4日,德國潛艇“UB68”號巡弋在西西里島附近。艇長在夜間發現了敵人的一個護航船隊逼近。潛艇立即浮上水面進行射擊,命中了一艘輪船。接着,艇長下達潛水命令,天窗在幾秒鐘之內就關閉了。緊接着,意外的事故發生了……

潛艇頭部沉重,像一塊石頭似的直向海的深處下沉。水手們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如果不能設法阻止艇的下沉,水的壓力就會把艇壓碎。

深度表指向了90公尺。當水手們驚慌失措的時候,艇長髮出命令,要把主水櫃的空氣充滿。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選擇。

壓縮空氣發出噝噝的聲音衝進主水櫃,並把水壓了出去,艇身靜止了幾秒鐘之後,如同離弦之箭似的向上衝去,浮出水面,暴露在敵人護航船隊的包圍之中。

潛艇立刻就被擊沉。在獲救人員之中也有“UB68”號的艇長鄧尼茨。在英國的戰俘歲月,反而給了鄧尼茨思考有關U艇作戰的問題。

  一、Z計劃與鄧尼茨的潛艇戰術

1939年元月,雷德爾海軍元帥向希特勒提出了Z計劃,其主要內容是,建造大型水面艦只編成戰鬥羣,從德國的港灣經由北海而直插大西洋,以攻擊英國的生命線。這一大型水面艦隊計劃將於1948年建成。

Z計劃與鄧尼茨的構想不相符合。按照當時的海軍上校鄧尼茨的意見,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合適建立戰鬥羣在大西洋上使用。因爲英國面對着德國的各個港灣,並且恰好能擋住德國艦隊的出海航路。還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戰路線。此外,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沒有修理場所,一旦艦隻被擊中,其出境就很困難。還有一個不利條件:英國可以使用陸上飛機來攻擊德國的水面艦只,而德國由於距離太遠則不可能做到。與雷德爾相反,鄧尼茨已經看出了空軍的重要性,他認爲飛機將發展成爲一個決戰的軍種。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艦只建造計劃,勢必與這種趨勢相違背。鑑於德國在海上毫無防衛力量,鄧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線使用的潛艇,因爲只有這種水下艦隻才適合實施切斷英國生命線的任務。

鄧尼茨最初的設想是儘快給他300艘U艇,100艘用於攻擊敵方船隊,100艘往來於戰場與基地之間,另外100艘則在基地整修。U艇戰術的目的就是爲了切斷英國的貿易航線,也就是英國的生命線。

今天研究戰爭史的人士都認爲鄧尼茨的見解是正確的。他們說,如果鄧尼茨的潛艇建造計劃被批准,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必然是另一種結局。1959年,英國海軍大臣肯寧安海軍上將曾這樣評論他:“我們首先應該知道,當德國放棄了侵英計劃之後,鄧尼茨想出了什麼絕招來征服我們。他那永不停息的戰略,其要點就是以炸沉我們的商船爲手段,達到慢慢葬送我們的目的。他知道,大西洋是德國爭取勝利的唯一戰場,他極力反對把兵力分散於地中海,甚至北海。我要再次指出,這是唯一正確的見解。鄧尼茨是繼荷蘭人德路特之後對英國最危險的敵人。”昔日的敵人認爲,德國這一戰爭指導的錯誤構想,是其總體戰略的一個決定性錯誤,它也造成了德國潛艇和鄧尼茨海軍元帥的悲劇。

  二、鄧尼茨的海軍戰略思想

鄧尼茨主張擊敗英國的關鍵在於切斷其海上交通線,以經濟戰來擊敗海上強國英國.而最適合執行這一戰略任務的莫過於潛艇.他主張大量建造中,小型潛艇,對商船進行襲擊戰,破壞英國大西洋海上交通線.在潛艇的使用上,他強調把潛艇派到對方運輸頻繁而潛防禦薄弱的海區活動,以取得最大的戰果.在作戰手段上,他主張採取"狼羣戰術",即多潛艇集羣作戰,實施近距離夜間水面攻擊.德國潛艇運用此種戰術擊沉大量英國船隻,曾給同盟國海上運輸造成嚴重後果.

鄧尼茨重視海空協同,在他的反覆要求下德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航空部隊--第40轟炸機聯隊.這隻裝備有FW-200運輸機改裝的"神鷹"飛機的空軍部隊主要負責與潛艇協同作戰,報告同盟國護航運輸隊的方位與兵力組成.但由於空軍元帥戈林對海空協同的輕視,以及FW-200運輸機本身技術性的缺陷,海空協同效果並不是很好.

鄧尼茨的海軍戰略一方面使德國能夠避免因爲建造大型水面艦艇而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能夠發揮潛艇的最大優勢,這種避重就輕的做法在實戰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德國U艇擊沉了2603艘商船和175艘盟軍海軍艦艇。

U艇戰的結果,德國損失了其1162艘U艇中的784艘,28000餘人喪生,5000人被俘;盟軍損失了70000餘人。

從無限制潛艇戰到狼羣戰術:德國海軍的演進

  三、“狼羣戰術”和無限制潛艇戰的失敗

爲了扼制並挫敗"狼羣"的攻擊,英、美海軍開始全力實施反潛作戰。隨着強大的護航艦隊的建立,嚴密的空中、海上監視網的形成,特別是用於反潛作戰的新型雷達和新型深水炸彈投入實戰,盟軍在大西洋上佈下了圍捕"狼羣"的天羅地網。"狼羣"的末日到了。德目潛艇的受損數量不斷增多,最終不得不於l943年5月下旬退出大西洋。大西洋之戰以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大西洋戰爭的失敗,標誌着鄧尼茨“狼羣戰術”的失敗,也意味着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的破產。

鄧尼茨精於海軍戰術尤其是潛艇戰,但他同樣被眼前的勝利禁錮了頭腦,醉心於自己的戰術而忽視了再創新,導致德國海軍的戰術在多年的海戰中如出一轍。當盟軍專門組織力量來研究對付“狼羣戰術”的有效戰法,並派出規模龐大的反潛飛機和潛艇,靈活採用 “狙擊”、“圍殲”、“誘殺”等手段來肢解“狼羣”,尤其是運用最新型的雷達來搜索德國潛艇時,鄧尼茨則無視盟軍偵察預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結龐大的潛艇羣,打算徹底切斷盟軍在大西洋上的運輸線。不能與時俱進,順應戰爭發展趨勢的變化而變化是導致鄧尼茨失敗的根本原因。

  四、功過自有歷史評說

1945年,鄧尼茨在國家存亡的危急關頭被希特勒任命爲總統。希特勒自殺後,他還在對德國國民的廣播中發表了悼詞。

鄧尼茨做了三個星期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德國總統。他決定繼續同東方作戰,以免使德國軍民陷入俄國人手中。爲此,他還請求英美幫助,他的要求被艾森豪威爾嚴辭拒絕。鄧尼茨本人最後被投入俘虜營。

在國際軍事法庭受審判的時候,鄧尼茨被指控的罪行是:指揮罪惡的海戰和參與侵略戰爭的準備工作。審判過程中被告一方的辯護證明,鄧尼茨並未採用犯罪手段指揮海戰,因之在這一方面被宣判無罪,但因第二條罪行成立而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鄧尼茨是納粹德國的海軍元帥,但他首先是一名德國軍人。他知道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從對他的定罪可以看出,他有別於其他納粹戰犯。他爲德國二戰,而不是爲希特勒或納粹主義二戰。

鄧尼茨基本不過問政治,不把自己牽涉到無盡的政治鬥爭當中去。希特勒選擇他作爲繼承人,一方面因爲他的領導才能,另一方面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選擇一個罪惡感不是很強的人使盟國容易接受,也爲戰敗的德國留一條後路。

鄧尼茨一手締造了德國海軍的軍魂——不屈的U艇精神。他親自選拔和訓練潛艇部隊官兵,不遺餘力地向他們灌輸自己的作戰思想。他視潛艇兵爲自己的孩子,每當潛艇出海歸來他都親自到碼頭迎接,官兵們稱他爲“教父”,對他無比忠誠。在德國戰敗後,大多數U艇的艇長拒絕向盟軍投降——乘員將U艇浮上水面,然而就在此時,在北海及波羅的海各處,接連響起了爆炸的回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