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獻忠治軍嚴明,爲何最後起義還是失敗了?

張獻忠治軍嚴明,爲何最後起義還是失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政治體制較爲完善,皇帝即便數年不理政事,國家機器也能運轉無誤。但此體制在經濟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弊端,即使張居正等人力行改革,也只能是小修小補。明朝最終積重難返,爲清朝所取代。明末清初,諸多抗清名將爲反清復明而抗爭,譬如李定國、鄭成功等將領,而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頗具爭議的張獻忠。

張獻忠乃是明朝末期農民軍的領袖,他出身貧寒,卻極爲聰慧。曾擔任捕快,後又成爲邊兵。張獻忠性情剛烈,又好爲人打抱不平,甚至曾因此有性命之虞,多虧有人爲張獻忠求情,他才得以死裏逃生。

天啓年間,陝西境內的災荒嚴重,百姓餓死者衆多,而此時明朝的財政虧空嚴重,賑災更是無從談起。農民暴動開始興起,此時,李自成已參加了高迎祥的隊伍。眼見暴動頻起,張獻忠也組建了自己的起義隊伍。

張獻忠與明朝抗爭十餘年,並建立了大西政權。後來,清朝入關,張獻忠又與清抗爭,最後中箭而亡。張獻忠雖然最終抗清失敗,但他卻着實有令人欽佩之處。

張獻忠治軍嚴明,爲何最後起義還是失敗了?

張獻忠的起義並非完全出於私心,反而更多是由於骨子中打抱不平的正義感。凡是農民起義爆發,便總有宵小之輩混跡其中,以求險中之富貴,張獻忠卻並非如此。張獻忠攻下鳳陽城後,將鳳陽知府顏容暄俘獲。在歷數知府罪行後,張獻忠才殺死他。

由此可見,張獻忠殺人更多是由於憎恨明朝政府官員的惡行。其後,張獻忠還將糧食及勝利品分給窮苦百姓,又將當地富戶屠殺殆盡,以絕後患。

襄陽乃是軍事重鎮,城中多軍需餉銀。張獻忠在攻克襄陽後,將獲得餉銀中的十萬兩都分發給災民。從張獻忠的行事來看,他骨子中多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

張獻忠治軍嚴明,爲何最後起義還是失敗了? 第2張

張獻忠在帶兵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有一套。張獻忠在攻佔長沙後,不僅免除了當地農民三年的稅糧,治軍還極爲嚴明。清朝的劉獻廷曾記載,張獻忠在衡州不曾殺一人。大西政權建立後,張獻忠任命了丞相及尚書等重臣,還鑄錢開科舉取士。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些政策也值得稱讚,一是將西南百姓的三年租賦免除,二是不許政策。擅自招兵、受民詞、娶本土婦女皆會被正法。張獻忠的這些政策,不僅能防止本地起兵暴亂,也能防止掌權者肆意欺辱百姓,可謂高瞻遠矚。

對於張獻忠也存在一個爭議,那就是嗜殺。清朝的《明史》曾將張獻忠定義爲一個殺人如麻的將領,並且還立過七殺碑。從張獻忠的治軍和政策制定來看,嗜殺似乎與他形象並不符合。實際上,史學家對此也是存疑的。明朝大臣楊嗣昌在討伐農民軍時,曾張出公告,表示只要擒獲張獻忠就能賞萬金,封侯爵。

但第二天農民軍中就有針鋒相對的公告。這讓楊嗣昌極爲沮喪,並疑心有人私通農民軍。若是張獻忠果然如此嗜殺,也很難得到擁護。

所以,嗜殺一事難以確準,但其治軍嚴明和政策合理卻是事實。

張獻忠之所以被稱之爲英雄,還因爲其不爲功名利祿所動的品行。順治二年(1645)時,南明政權徹底滅亡,此時,清朝開始騰出手對抗農民軍。對於張獻忠,清朝採用的是剿撫兼施的策略,一面派將領進繳四川,一面誘降張獻忠。

清朝曾表示,張獻忠對抗的是明朝,清朝可以既往不咎,一旦他願意投降,清朝定會優待,並使其子孫後代都受到蔭庇。與此同時,清朝也放出狠話,若是不降,大軍將至。但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張獻忠均不爲所動。

明朝諸多抗清將領中,有降清的,如洪承疇,有戰死的,如張煌言,但論抗清決心之大,當屬張獻忠。張獻忠爲全心全意抗清,將妻妾殺盡,幼子撲殺。殺妻滅子,屬實殘忍。

但是對於張獻忠而言,抗清本就抱必死之心,一旦身亡,妻子兒女也無法庇佑。與其讓他們落入敵手,不如早做了斷。由此來看。張獻忠確實值得欽佩。張獻忠中箭而亡後,他所率領的農民軍堅持抗清,輾轉於西南各省,抗清長達二十年。不得不說,這也是受到張獻忠的影響。

論明朝將領名氣大小,張獻忠確實不是最大的,而論名聲好壞,張獻忠也不是最好的,還有嗜殺之名。但是,張獻忠好打抱不平的個性,治軍嚴明,不爲名利所動的品行,稱他爲英雄,也是當之無愧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