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獻忠本有希望覆滅清朝,爲何最後失敗了呢?

張獻忠本有希望覆滅清朝,爲何最後失敗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獻忠是明末清初一支頗有實力的起義軍,他佔據西北地區,如果聯合其他起義軍,本有機會將清王朝覆滅的,但是各個勢力的分裂打破了這個可能。

張獻忠犧牲後,大西軍在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將領的帶領下渡過長江,由貴州進入雲南。順治三年,大西軍攻入雲南。四月下旬,到達昆明。五月,孫可望被推爲盟主,全權指揮平定雲南的鬥爭。

孫可望等把雲南作爲反清根據地,從各方面予以建設,成績頗爲可觀。政治上,廢除大西國號,改用干支紀年。孫可望稱平東王,李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由孫可望主持全局。爲便於老百姓進言和伸冤告狀,孫可望設登聞鼓。經濟上,注意減輕老百姓納稅負擔,把田租減到十分之一。注重保護民間貿易,發行貨幣,活躍商品流通。軍隊建設方面,嚴整軍紀,嚴禁騷擾百姓;加強軍隊訓練,增強戰鬥力;提高士兵待遇。民族和宗教政策上,注意籠絡當地的少數民族貴族、土司、官吏,尊重當地的佛教信仰。

雲南安定後,孫可望等從大局出發,決定出滇抗清。當時永曆政權處境困難,爲取得大西軍餘部的支持,永曆帝封孫可望爲冀王,孫可望拒不接受,永曆政權不得不讓步,封其爲秦王,雙方分歧纔算暫時解決。孫可望以貴州爲根據地,並作出軍事部署,由他和李定國攻湖廣,劉文秀攻四川。李定國率軍支援,會合馮雙禮進攻靖州。李定國部一路大捷,收復湖南大部分州縣。

張獻忠本有希望覆滅清朝,爲何最後失敗了呢?

1652年,李定國部再由湖南攻廣西。六月三十日,抵達桂林。七月初四日攻入城內。孔有德見大勢已去,設法令其子出逃,然後舉家在王府內自焚身亡。佔領桂林後,李定國部一鼓作氣,於八月十五日收復梧州,廣西平定。清廷得知李定國連克湖南大部分州縣,大爲震驚,急派敬謹親王尼堪爲定遠大將軍,統兵南下。十月十九日,尼堪軍抵達湘潭縣。二十二日,行至衡陽府,與李定國部相遇。尼堪驕兵輕敵,中了李定國埋伏,當場斃命。“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清軍一時“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有和永曆議和之意。劉文秀也在四川大敗清軍,收復敘州、重慶等地,迫使吳三桂退守漢中。李定國因功封西寧王,馮雙禮封興國侯。

李定國在與清軍作戰中,屢立戰功,聲望日高,孫可望嫉賢妒能,想要加害李定國,迫使其出走,向廣東進軍。順治十年(1653年)三月二十五日,李定國部抵達肇慶,次日攻城。平南王尚可喜率軍救援,雙方惡戰,李軍戰敗,撤回廣西。肇慶戰役失敗後,李定國總結失敗教訓,重新部署作戰計劃。1654年六月二十九日,新會戰役打響,持續半年之久。李部圍困新會日久,城內糧食匱乏,清軍竟以民爲食,結果“飢死者半,殺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新會危在旦夕,清軍援兵趕到,與李定國部在城外交戰,李軍抵擋不住,再次被迫撤回廣西。

孫可望將永曆帝遷到安龍後,大權在握,“生殺與奪,任意恣肆”。他的野心逐漸膨脹,欲殺永曆帝自立,但顧忌李定國、劉文秀等一批將領,始終沒有動手。永曆帝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擔心,只能寄希望於李定國。永曆帝密詔李定國勤王,但消息被奸臣馬吉祥泄露給孫可望。孫可望爲查真相,對參與密會的一干朝臣嚴加審問,重刑逼供,製造了南明史上著名的“十八先生案”。李定國接到密詔後,決心將永曆帝從孫可望手中解救出來。孫可望派大將白文選阻止李定國,但白文選對孫可望的所作所爲極爲不滿,陽奉陰違。順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國將永曆帝從安龍救出,前往雲南。四月,永曆帝封李定國爲晉王,劉文秀爲蜀王,白文選爲鞏國公,拜官命將,重新組織朝廷。

永曆帝、李定國等從大局出發,希望孫可望能回心轉意,但孫可望一意孤行,決心反叛。順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初一日,孫可望在貴陽誓師,親率十四萬大軍攻雲南。在戰爭關鍵時刻,大將白文選反正,與李定國裏應外合,將其擊敗。走投無路之下,孫可望降清。清廷對孫可望的歸降極爲重視,給以高官厚祿以安其心。孫可望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在對永曆政權的對戰中立下汗馬功勞。順治十六年(1659年),有人告發孫可望放高利貸,清廷有意打擊孫可望,孫可望感到朝不保夕,主動辭掉爵位,次年死去。

由於孫可望的降清,永曆政權很快即陷入困境。1657年十二月十五日,順治帝頒佈諭旨,命令清軍兵分三路向貴州進軍。李定國雖事先作了部署,但仍舊不敵三路大軍的進攻,敗退昆明,然後一路敗逃,後逃入緬甸境內,在緬甸寄人籬下,生活困難。

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初一日,吳三桂軍逼近緬甸,要求緬甸王交出永曆帝。初三日,俘獲永曆帝。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向清廷請示後,將朱由榔處死。李定國得知朱由榔去世,悲憤欲絕,於六月二十七日病死。

張獻忠本有希望覆滅清朝,爲何最後失敗了呢? 第2張

李定國祠。李定國祠位於雲南勐臘縣勐臘鎮東北側曼嘎村山坡上,是祭祀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大西軍領袖李定國的祠堂。李定國在勐臘病故後,當地傣族奉之爲天王神,尊爲漢王。康熙初年,當地羣衆在李定國墓遺址上建造李定國祠,又稱“漢王廟”。每年春節,當地羣衆宰豬殺雞敬供、祭奠,此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永曆朝廷是南明史上存在最久的政權,在反清戰爭中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由於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消耗了實力,最終被清廷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