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朝爆發農民起義 該起義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秦朝爆發農民起義 該起義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末農民起義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秦朝時期:爆發的農民起義爲何最終會走向失敗?

前言:

在經歷過戰國時期的洗禮,秦國依靠商鞅變法實現了變革圖強,先後殲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改變了之前諸侯割據的局面,成爲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國沿用法家思想治國,實行依法治國,一統度量衡,一統貨幣。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社會風俗,讓民族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秦朝在秦始皇時期發展迅猛,國力也不斷增強,但是到了秦末,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和趙高一起謀反攛掇了皇位,把秦律變得更加嚴苛。底層百姓長期在這樣的壓制下,無法生存,只能起義謀生存,於是爆發了農民起義,也間接的導致了秦朝的滅亡速度。那麼這次的農民起義爲何短短時間就會失敗呢!

秦朝爆發農民起義 該起義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二世繼位,加速危機

1、延續秦律,嚴苛暴政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繼位,律法更加嚴苛,變本加厲的刑法讓人民衣不裹腹,本來在秦始皇在位時期,由於嚴苛律法已經造成了動亂,但由於當時皇帝和開國大臣的鎮壓,沒人敢去和秦朝作對,等到秦二世,以"稅民深者爲明吏",以"殺人衆者爲忠臣"。加大了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讓人民不斷交稅,增加徭役,而且殺的人越多越是忠臣,官吏讓交的稅越多就是好官。完全違背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了更多的貪官污吏,社會腐敗不堪,百姓人人自危。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吃的穿的連動物都不如,只能隱居深山。

2、大興土木,縱情享樂

秦二世胡亥繼位第一件事就是休建始皇陵,因爲他的皇位也不是正規繼承而來,爲了讓自己名正言順,就要展示自己的孝心,先修建一座規模空前的皇陵。百姓都被要求去修建,還要建始皇廟,把之前秦始皇在世時沒有完成的阿房宮繼續修建,大興土木,讓百姓除了要被徵收稅收外,還要承擔沉重的徭役,生活苦不堪言。胡亥自從跟從秦始皇去外出巡遊過一次外,就喜歡上這種感覺,模仿秦始皇外出巡遊,把秦始皇走過的地方又故地重遊了一遍,還在寫字的石碑加上了自己的名字,體現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不僅如此還濫殺功臣,連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放過,擔心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以各種理由和形式處死了他的兄弟姐妹,當初太子扶蘇就是被他和趙高合謀殺害才取得皇位,所以也想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或者防止別人去效仿他。

農民起義,規模空前

1、天降大雨,延誤日期

秦二世爲了滿足自己的私心,修建長城,還派出大量戍民駐守嶺南,修建阿房宮等等,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將近二三百萬人。當然長城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成爲了旅遊勝地,爲國家的文化事業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對於修建它的人來說確是很大的災難。在當時秦二世爲了修建長城,徵收百姓去到達漁陽戍守,而且規定了時間必須抵達,當時的交通工具並不發達,只能依靠步行去,大多數人都來自五湖四海湊在一起,等到了大澤鄉的時候,天公不作美,正好下起了大雨,衆人只好躲雨等結束在行走,但也就是因爲這次大雨時間過長導致了無法按時到達,按照秦律,延誤工期未按時到達要被判處死刑。再加上一路上戍卒對百姓非打即罵,早已怨聲四起,在得知延誤處死的這一刻百姓的情緒到達了鼎峯。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於是一有人帶頭,都揭竿而起。最終爆發起義。

2、建立政權,對外擴張

郭正域說:“自古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秦之強盛,兼併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也。”意思就是陳勝吳廣的起義加速了秦朝的亡國之路,爲了能讓起義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於是陳勝等人就在帛書上寫上陳勝王的話語,然後放在魚肚,等戍卒打撈魚做飯時,被發現然後讓人模仿狐狸的聲音說:大楚興,陳勝王。古代的人本來就特別相信鬼神迷信,這樣大家都覺得陳勝是真命天子。起義也就順利成章,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典故由此而來。爲了讓那個起義有合理的名頭,就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稱號,建立了張楚政權,討伐昏君,誅滅暴秦爲目的,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由此拉開帷幕。以陳勝吳廣爲首的農民爆發起義後,猶如星星之火,爆發出燎原之勢,各地紛紛響應,開始往咸陽逼近。

內部激化,兵敗身死

秦朝爆發農民起義 該起義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第2張

1、政治投機,引發猜忌

起義軍剛開始的時候,秦二世依然專注享樂,根本沒有把農民的起義當成一回事,導致起義軍不斷壯大,按理說秦國能殲滅六國,那軍事實力肯定很強,怎麼會輕易讓農民武裝的起義擴大呢?其實是當時秦軍都被派到和別國攻打,再加上秦二世的不重視,當時受到壓迫的百姓紛紛殺到當地的官吏,響應他們的起義。向西面、北面、南面三面進攻,葛嬰在攻打下東城後,就把楚人襄立爲楚王,但是後面聽說陳勝已經自立爲王的時候就趕緊殺掉了楚王,但是此時的陳勝已經不再相信葛嬰,覺得他背叛自己,藉機殺掉了他,他的死也讓其他人開始防備,相互猜忌。自此內部的矛盾開始引發。

2、人心不齊,各自爲政

起義軍由於都是農民的武裝,自然沒有什麼凝聚力。剛開始之所以能起義,是因爲大家有共同的利益,都不願意受到壓迫,也是被逼無可奈何。陳勝讓周文向西攻打的時候,一路打到函谷關,秦二世終於慌了,不得不重視,於是把監獄的囚犯赦免出來讓抵禦入侵,在章邯的指揮下週文不得不撤出函谷關,最終被逼退到繩池,被秦軍打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也沒有人來救助他的大軍,最終被滅,周文也自殺身亡。起義軍都想着保存自身的實力,沒有全局的方向,陳勝也不派兵去救援,最終損失一名大將。

武臣在受命攻取趙地之後,也開始不聽陳勝的命令,想着自己佔山爲王,忘記了自己伐秦的目的,眼看着各路攻打秦軍的勢力都遭到了打擊甚至滅亡,也沒有伸出援手,雖然最後自己的實力是保存了,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起義軍都滅亡的時候,也就是他不再有依仗的時候,從而成爲秦軍的主要攻打目標,最終是因爲李良造反,把武臣姐姐殺死的時候順便把武臣也給殺死。

章邯的大軍一路向陳縣進攻,最終陳勝帶領剩餘的起義軍奮起抵抗,但是因爲實力懸殊,人手差距太大,導致失敗,一路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陳勝又被車伕給殺害,帶着他的屍體去向秦軍邀功。由此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持續了六個月後以失敗告終。

總結:

秦朝的這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鼓動了後世反抗壓迫的統治,也給後世項羽,劉邦的起義發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朝的統治,也給後世的統治者提供了一個經驗教訓,面對壓迫,一味的忍受,只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困苦,只有站起來反抗才能給自己一個生路,也給無數被壓迫的人民站起來的權利。反抗暴政,這就是唐太宗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也是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纔會更加重視人民,減輕賦稅,鼓勵生產,最終創造了一個盛世,在他的手裏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人民生活繁榮富強,外族也不敢輕易來犯。

如果說陳勝不因爲取得了一點勝利就沾沾自喜,不驕不躁,仍然能夠愛惜人民,牢記自己起義的目的,站在百姓的利益上,說不定就會是稱霸中原的一個最強大的力量。或許宋代會怎麼發展也未可知,惋惜陳勝因爲取得的一點小勝利而衝昏頭腦,只專注享樂,開始相互猜忌,相互防備,各自爲政。而且秦朝當時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大家都想着自己發展,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大軍怎麼可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呢,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六個月的時間就滅亡也不足爲其。這也與農民領導的起義有很大的關聯,農民有其自身思想的侷限性,很難有突破,不能夠保持領導團體長期的團結,而且特別容易滋生貪圖享樂的思想,特別安逸且迷信,連起義都是靠迷信建立,很難長久的保證,沒有思想上的一統和前進,也沒有政治人脈的積累,更沒有威望。完成一次大的突破就很難成功。

參考文獻:《史記陳涉世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