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宋朝的長翅帽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

宋朝的長翅帽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宋朝的長翅帽,歷經隋唐兩代演變,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對於宋朝官員的長翅帽非常熟悉。因爲長翅帽的設計非常奇怪,在宋朝統治的中後期,兩邊帽翅的長度甚至長達1米左右,對於宋朝的官員們來說,需要時刻注意帽翅。因爲一不小心,帽翅就會碰到其他的官員。那麼,宋朝非常經典的帽翅,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關於長翅帽存在兩個傳說,其實這些傳說並沒有歷史依據。今天,我們就聊聊長翅帽,看一下長翅帽從隋唐到宋朝的不斷變化。

首先,我們聊聊關於長翅帽的傳說。在歷史長河中,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宋朝建立的初期,沿用了唐、五代時期的服飾制度。宋太祖趙匡胤在上朝過程中,發現有官員私下裏交頭接耳。對於這種情況,趙匡胤非常生氣,但是又無可奈何。因此,趙匡胤想了一個新辦法,在官員的帽子上,加上了很長的帽翅。這樣一來,官員們便不能在私下討論了。

宋朝的長翅帽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

宋真宗在位時期,宰相寇準微服私訪,一位老大爺對寇準畢恭畢敬。寇準說“自己也是普通人,讓老大爺隨意點。”老大爺則說“您肯定是朝廷的相公,剛剛過窄巷,您一直注意自己的帽子,肯定是平時戴長翅帽習慣了。”由此可見,長翅帽確實已經成爲了宋朝官員們的標配,而且帽翅的樣式和高度,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長翅帽在宋朝全面普及,卻不一定就起源於宋朝。根本現在遺留的各種畫像和文獻資料,在唐朝統治的晚期,已經出現了長翅帽,宋朝僅僅是進一步完善而已。

其實,長翅帽是隋唐襆頭的衍生品,無論是長翅帽還是襆頭,都屬於中華漢服的一部分。漢服歷經千百年的時間,也出現了一定的改進和變化。例如秦漢時期和隋唐時期的服飾,完全是兩個迥然不同的風格。在秦漢時期,人們多穿曲裾、直裾,20歲的男子會開始加冠,代表自己已經成年。當時,雖然帽子的類型很多,但還是冠最常見,而且最實用。

到了東漢時期,由於冠比較注重場合和禮儀性,很多男子開始佩戴頭巾,而不是傳統的冠。宋朝官員蘇東坡在《赤壁懷古》中形容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至於頭巾的大小,則各不相同。很多貴族和文人,喜歡佩戴一整塊的頭巾。在樂府詩《日出東南隅行》中出現了“少年見羅敷,脫帽着帩頭”的說法。但是由於國家局勢的變化,從西晉滅亡以後,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局面。在這一時期,北方遊牧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對漢服的形制出現了比較大的影響。

到了6世紀末期,隋朝統一全國,中華大地重新合併。但是,隋朝的統治很短暫,唐朝隨後取到了隋朝的統治。在隋唐時期,圓領袍成爲了男子們的標配之一。由於風氣開放,很多女子選擇女扮男裝,也許會穿圓領袍。在隋唐時期,一直新帽子開始出現,這被稱爲襆頭。有人認爲襆頭是漢代頭巾經過幾百年時間演變而來的,但這個說法存在很大的爭議。

襆頭上有4根帶子,起到了裝飾和固定的作用。前邊的兩根負責固定前額和髮型,後邊的兩根則固定在腦後。在唐朝統治的初期,襆頭開始逐漸形成。關於襆頭的記載比比皆是,唐朝《封氏聞見記》中記載:“襆頭之下別施巾,象古冠下之幘也”。宋朝《圖畫見聞志》則說:“巾子裹於襆頭之內。”在武則天時期,襆頭的樣式還沒有徹底形成,因此出現了“平頭小樣巾”的說法。但是,到了唐玄宗在位時期,襆頭的樣式已經徹底形成,唐玄宗把襆頭賞賜給很多重要官員。

宋朝的長翅帽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 第2張

至於襆頭的材質,由於季節不同,出現了不同的樣式。主要材料有烏紗、黑絹布、皮革。動物皮帽等等。由於開始使用烏紗,從而出現了烏紗帽的說法。襆頭用於固定和裝飾的繩子,起初並不長。進入唐朝統治的中期,爲了美觀性,腦後的兩個繩子被故意加長,被稱爲軟襆腳或者垂腳。既然有軟襆腳,就肯定有硬襆腳。早在武則天時期,一些喜歡標新立異的貴族公子們,已經開始使用硬襆腳。

硬襆腳採用竹片、銅絲來固定,由於襆腳直起來,因此也被稱爲翹頭襆腳。隨着時代的變化,到了唐朝統治的晚期,翹頭襆腳進一步演變。根據《雲麓漫鈔》的記載:“五代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四方僭位之主,各創新樣,或翹上而反折於下,或如團扇,焦葉之狀,合把於前。”由此可見,五代十國時期,襆頭的樣式非常多。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湖南馬希範設二角左右,長尺餘,謂之龍角。至唐末,裹襆頭左右長尺餘,橫直之,不復上翹,迄今不改。”

這種襆頭腳被稱爲展角襆頭,請注意,這就是宋朝長翅帽的原型。五代十國時期的展角襆頭,在各方面已經非常接近長翅帽。由此可見,長翅帽並不是宋朝原創的,而是宋朝根據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樣式,進一步完善而成的。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對周邊各國的影響很大。例如東方鄰國日本,日本在隋唐時期,推行了大化革新政策,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向中原王朝學習。其中,就學習了唐朝的圓領袍和襆頭。

截止目前,日本歷代天皇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都會穿上黃櫨御染袍,頭上則戴着垂纓冠(唐朝襆頭的日本衍生版)。雖然與我國的圓領袍、襆頭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仍能看到中華文化的影子。長翅帽在宋朝逐步完善以後,直接影響了我國的複試發展。在兩宋時期,長翅帽成爲了宋朝官員的標配。元朝統一天下以後,由於採用了蒙古樣式的服飾,因此沒有采用廣袖圓領袍和長翅帽。不過,明朝取代了元朝統治以後,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宋朝的服飾樣式。

宋朝的長翅帽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對藩屬國有多大影響? 第3張

明朝官員們的服飾分爲:朝服、常服、公服、吉服和喪服等等。其中,穿着公服的時候,明朝官員也佩戴了長翅帽。通過明朝遺留下來的各種畫像,幾乎都能發現長翅帽的身影。這種樣式的官服,對各個藩屬國的服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家,都出現了長翅帽的身影。尤其是越南,一直有“小中華”之稱。在19世紀末期,越南仍處於阮氏王朝的統治下,當時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因此留下了很多越南古代官員的照片。

長翅帽起源於唐朝晚期、五代十國時期,在北宋時期徹底成型,截止明朝滅亡才完全結束。清朝入關以後,由於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服飾制度,長翅帽、圓領袍、直裾等等,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在清朝滅亡以後,也就是20世紀10年代,在服飾復興運動中,各種傳統服飾曾經先後出現。到了20年代,才進入了低谷。例如在影視劇《白鹿原》中,大儒朱先生曾經穿着一套奇怪的服飾,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發現清朝滅亡以後,重新複製出來的漢服道袍,雖然與明制有不小的差別,但是基本形制沒有任何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