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宋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爲特別的時代,思想開化、經濟繁榮,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也被不斷地搬上了大熒幕,最近的爆款電視劇《清平樂》每天霸佔熱搜高居不下,其中長達一尺多的帽翅怒刷了一波存在感,關於它的形成衆說紛紜,但根據史實,這些傳說未免有失真之處。

根據史書記載,帽翅肯定不會是宋朝一家獨有,它作爲官帽的一部分,是古代森嚴等級制度的代表,是隨着社會變遷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而到底是如何形成還且看下文。

帽子的起源與官帽制度的成熟

“冠”是帽子的總稱,古時候的人們把頭部用作的服飾稱作“頭衣”“首服”“元服”等,作爲一種服飾搭配,冠帽幾乎是伴隨着人類文明的出現而產生的。上古時期的先民們爲保暖禦寒,在頭上包裹獸皮,形成了帽子的雛形。後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等級秩序的劃分,作爲生理需求的誕生的帽子已經不再單純的用於滿足人們的保暖需求,還具有了另一種社會功能,即社會地位和審美的需求。

歷史的車輪已經飛馳進入奴隸社會,夏商周時期可以基本看作是官帽制度的形成期,隨着以“禮”爲核心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逐漸形成,這一時期的帽子被稱作“冠”和“冕”,只有皇帝和官員可以戴帽子,是一種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而根據不同帽子的樣式差異,區別地位高低,而平民百姓只能系“巾”,並以青色和綠色最爲卑賤。並且《周禮》規定,即便是天子、諸侯和士大夫等在出席最重要的場合着最尊貴的禮服時佩戴冕冠,這也反映了冠帽制度的禮法淵源。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公元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爲樹立國威,也表改朝換代、一統四海之功,對周禮的服飾制度大加改革,建立了相對完備的衣冠制度,其中秦始皇的常服便是頭戴通天冠,通天冠作爲天子常服,極爲僅次於正式的朝廷服裝——冕冠的冠帽,其形如山,正面直豎,以鐵爲冠樑。與此同時,還把曾經六國國君使用的高山冠、法冠賜予給秦朝朝臣使用,以表彰其功,也爲彰顯其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第2張

而後,漢武帝推翻秦朝實現大一統,幾乎全面繼承秦制,沿用了秦朝的官服的制服,標誌官帽體系的正式形成。

“翅帽”的形成與發展

“翅帽”的形成因素衆多,民間傳言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爲防止官員之間交頭接耳,維護朝廷的肅穆威嚴而發明,而這位大宋開國皇帝也幾乎成了其代言人,但實際上,就史實而言,“翅帽”的形成是歷史、社會發展的產物。

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政權把持中原,爲顯示自己地位的尊貴性,基本承繼了漢族的服飾。而這一時期最爲明顯的改變就是在頭上,即幅巾,大部分由長度和門幅各三尺的絲帛做成。

漢朝時期以來男子以巾裹發,稱爲巾幘。當時老莊聖學、道教之流正大行其道,社會上盛行無爲而治、放浪形骸和空談之風,這種簡約淡雅的頭巾正符合其需要,於是紛紛棄華麗冠冕之服而改以幅巾束首。於是一時間幅巾流行於世,它簡單實用,任何階層皆可使用,僅以顏色區分貴賤,蘇軾曾描寫周瑜爲:“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其中的綸巾就是幅巾的一種。

這種巾是由漢代發展而來,只是改爲後高中平、體積縮小,所以又稱“小冠”或者“平上幘”,這種式樣從晉朝一直沿用到隋朝。而籠冠就是在其之上加籠,加籠的材質爲黑漆細紗,所以又稱爲“漆紗籠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烏紗帽”。

隨着帽式的發展,隋唐時期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樣式繁複的襆頭,一般而言,認爲“翅帽”是從隋唐時期的襆頭髮展而來,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關於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相隔久遠的漢朝。但尤以隋唐時期爲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襆頭已經在襆頭的帶子上增加了較硬的銅絲、絲絃或者是鐵絲襯着紙絹做成了可以翹起的硬腳,即翹腳襆頭,讓其看起來更有型。而襆頭也成爲固定的帽式。

根據《雲麓漫鈔》記載“五代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可以認爲五代十國時期這種襆頭依然盛行,不過形式上有所改變,即演變成展腳襆頭。而展腳襆頭作爲長翅帽的早期形象在經過宋朝的改造並集歷代之成,改造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長達一尺多的翅帽。

“翅帽”在不同朝代的形式變遷

隋唐時朝:隋朝統治時間短暫,服飾上大多承繼前朝,還未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且又隋文帝厲行節儉,用材樸素,淡化了對服裝的等級尊卑觀念,所以隋代的襆頭形制比較簡潔,佩戴範圍比較廣,只在襆頭的裏面用“巾子”或“巾”把髮髻包裹成各種形狀,巾子的形狀也就形成了襆頭不同的造型。

唐朝作爲大一統的王朝,幅員遼闊,各民族融合造就了豐富多彩的盛唐氣象,所以唐朝的襆頭多精緻富麗,且融入較多的異域色彩,從初唐到晚唐,襆頭的造型隨着社會的流行趨勢而不斷地變化,如初唐時期的襆頭較爲平,中唐時期流行高冠峨髻,人們又在頭巾內部墊襯硬質物體,以便讓中間凸起高聳。襆頭在晚唐時期已經逐漸成爲帽的固定樣式。

宋朝:後來,還在直至宋朝,隨着程朱理學的盛行,士大夫階層或是一些名人雅士大多崇尚清新淡雅之風,唐朝繁複精緻的襆頭逐漸變的簡樸,襆頭不分階層皆可使用,除了在隆重的場合,皇帝和百官需要冠冕朝服之外,日常生活都以襆頭爲主。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第3張

而其實除了在朝堂上所用的長翅帽之外,宋朝的翅帽的樣式還是較爲多樣的,根據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本朝襆頭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捲雲狀、鳳翅襆頭等。”後來,而這一時期,受到簡樸之風的影響,還興起了巾、幘,樸素簡單且無階層限制,南北朝的襆頭在宋代演變成了冠帽,如京紗帽、翠紗帽、高檐帽、溫公帽、筆帽等。

明朝:明朝時期國力強盛、政令嚴格、等級制度森嚴,襆頭通常以莊嚴肅穆的風格爲主,朱元璋作爲漢人結束了少數民族佔據中原的時代,下令要求恢復漢人文化,這也首先體現在了服飾上面,朱元璋着通天冠,根據《輿服志》中的記載:“冠匡如皮弁之制,冒以烏紗,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線壓之,前飾五采玉雲各一,後列四山,朱條爲組纓,雙玉簪。”即後人所說的“燕弁冠”。後來明世宗時期由首創了忠靖冠,作爲官員的常服,以激勵文武百官忠誠報國。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祕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第4張

總體而言,每個時代的翅帽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東晉時期的翅帽,即幅巾,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主要崇尚清淡風雅;隋唐時期,雖朝代緊鄰,但卻有完全不一樣的風格,隋朝借鑑之風盛行,翅帽也相對而言更爲樸素,唐朝民族交融,翅帽精緻富麗,並在其演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帽式,宋朝簡樸爲上,其中長翅帽可以作爲其代表性的樣式,明朝時期,漢文化復興,翅帽風格走向肅穆莊嚴。

雖各個朝代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總體而言,翅帽實際上都體現了兩點。

其一是翅帽從固定帽子的剛性需求逐步演變爲以審美爲主的軟性需求;

其二翅帽樣式以及冠帽制度的演變實際上都體現了中國古代皇權逐步集中的變化,而這些材質、樣式各不相同的冠帽實則代表了等級制度逐步走向森嚴的趨勢;

其三,翅帽的不斷變化也反映了人們審美風格和程度的變化和提高,對於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豐富的產物。

而實際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從古至今唯一沒有斷裂的文化,這樣綿延不絕的文化實際上也影響了周邊的國家,如朝鮮、日本、越南,在現存的資料中顯示,越南古代官員上朝的冠帽有各種各樣的翅帽,與中國古代的官員的帽式無甚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