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朝展翅襆頭的官帽怎麼來的?作用是什麼?

宋朝展翅襆頭的官帽怎麼來的?作用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皇帝與官員們,都戴過一種展翅襆頭的官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長耳朵的帽子。很多傳言說,這個帽子的發明者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爲了防止朝臣在上朝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用的。

宋朝展翅襆頭的官帽怎麼來的?作用是什麼?

因爲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以後,大臣們還沒有習慣角色的轉換,總是沒上沒下的。趙匡胤在臺上講,下面大臣在相互交頭接耳,勃然大怒,於是心生一計,下旨開發出一種特別的帽子,兩邊加兩根長長的翅子,專供官員們上朝使用,防止他們相互咬耳朵說悄悄話。

這個故事,可以肯定的說是後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員私語的說法,“宋之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從此流傳至今天。

那麼宋朝官帽子由來,是什麼樣的呢。

宋朝官帽流淌唐朝襆頭的血脈。

宋朝官帽上的長耳朵,原來只是固定帽子的帶子,從隋唐時的襆頭演變而來。

襆頭原來只是一個黑色的方形織物,有四個角,蓋在頭頂以後,兩角在後面打結下垂,兩角反折到頭頂上打結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飄垂在後面的襆頭角逐漸成爲襆頭裝飾重點,人們想方設法做各種誇張改造。

在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襆頭所垂兩腳形狀變成或圓或闊,並在周邊用絲絃或銅絲、鐵絲作骨,襯以紙絹,這種襆頭腳就是能夠翹起來的硬腳,稱爲翹腳襆頭。

五代時翹腳襆頭流行。

到五代時,其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也有的創新,或者折於下的,沒有固定模式。怎麼好看怎麼來。但基本都是硬角襆頭,軟角襆頭已經消失。到了五代後期,硬腳漸趨平直爲美觀。

宋朝把襆頭給樣式給固定下來。

把襆頭腳稱爲襆頭角,這種兩隻長角橫直平展的襆頭,叫展角襆頭,展角並不固定在襆頭上,可以隨時裝卸。宋朝把長長的展角給誇張化、威儀化,從實際結構功能發展爲裝飾彰顯結構,宋代只是延續這種發展趨勢,並把樣式固定下來。

宋朝展翅襆頭的官帽怎麼來的?作用是什麼? 第2張

其次,這種展角襆頭並非官員上朝專用,本是上下通用的帽子。自天子、皇太子、到百官、甚至樂師、儀衛、戲子,誰都可以用,很多場合也都可以用。看來展翅襆頭爲防止交頭接耳的說法並不成立,也不併是趙匡胤發明創造的。

古人重冠帽,因爲冠帽不僅代表着禮儀,更是身份的象徵。襆頭從中國民間的實用的包頭巾起步,逐步演變成襯有固定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最後形成了帽身端莊豐滿,展角於動勢中擴大視覺空間,使虛實動靜結合,於平衡中求變化,脫戴方便,華貴而又活潑的華夏民族冠帽。

“古者賓、祭、喪、燕、戎事,冠各有宜。紗襆即行,諸冠盡廢。稽之法象,果何所側?求之意義,果之何據”,展翅襆頭在宋朝的流行,只是時代發展趨勢,並沒有什麼牽強的寓意,不要過分探究它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