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秦朝政治家李斯的作品有哪些 李斯的老師是誰

秦朝政治家李斯的作品有哪些 李斯的老師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一定看過《楚漢傳奇》這部電視劇吧,那麼大家一定還記得劇終李斯這個人物吧,他幫助秦始皇統一了山東六國,之後又幫助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並且制定了一套秦法。可以說的功勳卓著,但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害死扶蘇,讓胡亥當了皇帝。那麼歷史上秦朝李斯是個怎樣的人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真正的秦朝李斯吧。  

秦朝政治家李斯的作品有哪些 李斯的老師是誰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楚漢傳奇》這部電視劇中的李斯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真實的。李斯字通古,他出生在戰國末期的楚國。年輕時跟隨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業有成之後想成就一番大事,於是來到了秦國。他勸說秦王嬴政要圖謀富強滅掉各國諸侯,成就帝王大業,被任命長史一職。後來他建議秦王派人帶着重金去山東六國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被任命爲客卿。之後嬴政要驅逐其他國家的客卿,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被秦王採納後,升任他做了廷尉。可以說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李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國統一後,他建議嬴政使用皇帝稱號,並制定了一系列的禮儀制度,被任命爲秦王朝第一任丞相,之後他又幫助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以及車軌,制定秦朝法律條文,廢除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郡縣制度。加強了秦朝的中央集權,穩固了秦朝的統治根基。

雖然李斯的貢獻很大,但他也有很多污點,那就是和秦始皇一起製造了歷史著名的“焚書坑儒”慘案,阻礙了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文化的摧殘很大。同時他和趙高合謀害死扶蘇,讓昏庸而且非常殘暴的胡亥當了皇帝,直接導致了秦朝前後短短十幾年就滅亡的結局,這也就是歷史上真正的秦朝李斯。

李斯的老師

李斯,是我國秦朝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專門針對李斯的傳記。李斯的一生在政治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那麼李斯的老師是誰呢,他師承何門使他政績赫赫呢? 

秦朝政治家李斯的作品有哪些 李斯的老師是誰 第2張

李斯的老師荀子圖片

李斯輔佐秦王,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成爲了秦國的宰相,這和他自幼與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是分不開的。荀子是先秦的最後一位儒家學派的代表,他的思想被認爲是“上承孔孟,下啓漢儒”,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子受到的儒家思想薰陶更深,在他的法家思想中,還夾帶着儒家的某些思想。但李斯不同,李斯雖然師承儒家,但是他認爲,儒家的思想過於迂腐。

李斯的老師雖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但李斯並沒有把他的思想進行繼承和延伸。不過李斯對於朝局分析的十分透徹,秦國有野心想要稱霸天下,諸侯分裂,矛盾激化,儒家學派是不和適宜的。他的法家思想在秦王滅其它諸侯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一統天下,李斯封爲了宰相。

秦國統一天下後,百廢待興,李斯依然認爲儒家的治國道理不適宜國家的繁榮昌盛,他奉行法家的思想治理國家,主張加強中央集權,統一貨幣和文字。但李斯沒有將老師荀子的思想全部摒棄,在他做宰相,百官朝賀,風光無限時,常常用老師的話警醒自己“物忌太盛”。

李斯作品

說起李斯,大家可能都想到的是他是秦國的政治家,他幫助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以及在秦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但是大家可能忽視了他作爲一個文學家和書法家的貢獻,他創造了小篆字體,供人們臨摹,李斯作品中的文學價值也非常高的。那麼李斯的作品有哪些呢?這些作品又有什麼精彩之處呢? 

秦朝政治家李斯的作品有哪些 李斯的老師是誰 第3張

《諫逐客書》書法作品

首先在秦國統一前,各國文字形態意義各不相同,李斯將大篆簡化,創造出了一套簡單規範的文字,也就是小篆或者叫秦篆,並通令全國使用。之後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他在泰山、琅琊、會稽等地先後寫下了石刻作品,內容精彩,字體美觀。值得注意的是在秦統一之前,秦始皇曾經下令驅逐六國的客卿,李斯反對這一決定,向秦始皇上書陳述逐客的弊端,這篇上書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當然這也是李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今天人們知道的李斯作品有:《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等等。

在這裏我們主要列舉李斯《諫逐客書》中的兩句簡要分析他作品精彩的地方。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

這是《諫逐客書》中的幾句被人們傳誦至今的名句,意思是,我聽說土地廣闊才能才更多的糧食,國家打了人才多,軍隊強士兵才能更加勇猛。泰山不捨棄每一粒土壤,才能這麼高大雄偉,江海不厭棄每一條細流,才能如此之深;國君不拋棄每一個人民衆,才能成就賢明的美德。

李斯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向嬴政說明逐客的壞處和讓各國客卿留下的好處。可謂是形象生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當然最後嬴政採納了他的建議,也才能在短短十年內滅掉了東方六國。“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一句更是歷代後人代代傳誦稱讚不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