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玉米運動:不切實際的農業發展道路

玉米運動:不切實際的農業發展道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玉米運動是前蘇聯總理赫魯曉夫進行改革時發動的一場運動。 據說赫魯曉夫想學習美國,大面積種植玉米,不顧及蘇聯的地理氣候因素,赫魯曉夫決定全蘇聯種植玉米。但由於蘇聯地理條件(主要是氣溫和光照)實在太差,玉米幾乎不結“棒子”,加上國家機構人員腐敗,從國外購進大“棒子”愚弄總理,玉米運動終究失敗。

玉米運動:不切實際的農業發展道路

1963年,即赫魯曉夫改革後期,蘇聯糧食出現嚴重危機,導致蘇聯第一次不得不進口西方的糧食。究其原因,與赫魯曉夫迷信“美國式道路”、大力推廣玉米種植不無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呂新雨也曾經在《赫魯曉夫與勃涅日涅夫時代的農業問題》中對赫魯曉夫的玉米政策作出評價:“赫魯曉夫農業改革的重要一章是對 ‘美國式道路’的迷信而大力推廣玉米種植,作爲發展畜牧業的經驗,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

1955年蘇共中央一月全會上,他在《關於增加畜牧業產品生產》的報告中,就極力鼓吹美國用擴大玉米種植來增加畜牧業的經驗。這一年他派遣代表團去美國衣阿華州玉米帶考察,被衣阿華的大農場主羅斯韋爾·加斯特(Roswell Garst)遊說去參觀他的大農場。結果是這個衣阿華玉米商後來成了赫魯曉夫的座上賓,多次訪問蘇聯,還賣了4500噸玉米種子給蘇聯。

玉米運動:不切實際的農業發展道路 第2張

赫魯曉夫1959年轟動世界的美國之行中,去戴維營與艾森豪威爾見面之前,特別去衣阿華州加斯特的大農場做客並討論玉米種植問題,加斯特和赫魯曉夫手拿玉米棒子的電影鏡頭和照片一時間傳遍美國。但是,強力推行玉米種植的結果是:玉米並不適合在蘇聯推廣,產量不高,其經濟效益比其他飼料作物要差,而且擴大的玉米種植擠掉了冬小麥種植的面積,影響了穀物的增產,這導致他的畜牧業發展計劃嚴重受挫。其標誌性事件是,梁贊州的黨委書記爲了迎合他的畜牧業要趕超美國的壯志,虛報指標,爲此梁贊州所有的牲畜都送去屠宰,並且在全國採購肉來完成任務,還是遠遠完不成指標。欺詐敗露,該黨委書記自殺,這一事件成爲著名的醜聞。開墾荒地運動與強制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都是赫魯曉夫在蘇聯推行現代化‘美國式’農業道路的體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