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桓惠王的政治方針是怎樣的?韓國的商業與農業發展如何?

韓桓惠王的政治方針是怎樣的?韓國的商業與農業發展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桓惠王,姬姓,韓氏,名然,韓釐王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在位共34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桓惠王在位時,韓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是爲鄭國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前239年韓桓惠王薨,子韓安立。葬於今河南新鄭。

韓桓惠王的政治方針是怎樣的?韓國的商業與農業發展如何?

主要成就

政治方針

韓桓惠王時期,韓國政治混亂,法律、政令前後不一,羣臣吏民無所適從。韓桓惠王實行改革。繼續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主張以“術”治國。申不害所講的“術”,主要是指國君任用、監督和考覈臣下的方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君臣之能者也。”(《韓非子·定法》)國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符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並根據考察的結果進行賞罰,提拔重用忠誠可靠之臣,貶除狡詐奸滑之人。最好採取隱密的權術,表面上不露聲色,裝作不聽、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國君的真實意圖,實際上卻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這樣就可以做到“獨視”、“獨聽”,從而“獨斷”。韓桓惠王時期,推行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侷限性,效果遠不如魏、秦等國。

韓桓惠王時期的韓國在今天的河南一帶,《史記》上有這樣的記載:“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也就是說,韓國祖先最初是被封於“韓原”這個地方的。致韓厥之時,列爲晉國六卿之一,即“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爲獻子”。

獻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貞子徙居平陽。至於“鄭”這個地方,最初不是韓的領土,而是另外一個諸侯國——鄭國。《史記》記載“哀侯元年,與趙、魏分晉國。二年,滅鄭,因徙都鄭。”吾知道,春秋與戰國分野的標誌就是韓、魏、趙的三家分晉。所以,說戰國時期的韓國都城應該是鄭。《史記》記載韓桓惠王時期韓的疆域範圍,韓的領土範圍大致應是黃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穎水之濱,故在河南界內,鄭州、洛陽之間,西北與山西接壤,南不過淮河一線(當時是楚地)。

韓桓惠王的政治方針是怎樣的?韓國的商業與農業發展如何? 第2張

經濟發展

韓桓惠王時期,韓國商業也很發達,主要表現在商人的活躍,城市的繁榮和貨幣的流通等方面。

1.韓國商人們販運於列國之間,擴大了商品交換的範圍,各地的特產如北方的馬匹,南方的魚,東方的鹽,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場上都能買到。大商人更加活躍,如大商人白圭,“人棄取,人取與”的方法,(《史記貨殖列傳》)大搞投機交易,賺取了大量財富.河東鹽商猗頓和冶鐵商郭縱,富甲天下,交結諸侯,干預政治.陽翟大賈呂不韋,通過販賤賣貴,家至千金,參與政治,官至丞相。

2.韓桓惠王時期,城市的繁榮是商業發展的重要表現,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工商業發達的大城市,韓之陽翟(今河南禹縣)。

韓桓惠王的政治方針是怎樣的?韓國的商業與農業發展如何? 第3張

農業進步

韓桓惠王時期的韓國,鐵製農具已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鐵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國後考古發現的鐵製農具主要有:鐵鏵、钁、鋤、鐮等。鐵農具的推廣和使用,有利於大量荒地的開墾和耕作效率的提高。

韓桓惠王時期牛耕在戰國時期更加普遍。鐵農具和蓄力的結合,爲深耕細作提供了條件。《韓非子外儲說上》說:“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沒有畜力和鐵農具,深耕細作是不可能的。

農民在長期的耕作實踐中,生產經驗更加豐富,他們已經能從土壤的色澤,性質和肥沃程度去認識和區別土壤,因地制宜地進行耕作,農民已很重視對土地的施肥,“掩地表畝,刺草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衆庶之事也。”

韓桓惠王時期,通過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因素。隨着農具的改進和耕作技術的進步,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還推廣了一歲兩熟制,《荀子富國》說:“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總之,戰國時期的農業生產發展十分迅速,生產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