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戶時代(日語:えどじだい;1603年3月24日-1867年11月15日),又稱德川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江戶時代開始。至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歷時264年。是日本歷史上武家統治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江戶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嚴密控制下的政治體制,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代將軍,幕府統治趨於穩定。政治一安定,經濟也隨之發展,在德川綱吉時代發展良好,商人與町人盛行元祿文化。江戶中葉,幕府財政陷入困境,之後實行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圖改善,但卻未解決根本。18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基礎。江戶日本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准在長崎一地進行。

江戶時代將軍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主必須聽命於將軍。將軍與大名都養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在德川時代,全體居民都被嚴格地分爲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佈廢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歷史

一統天下

慶長五年(1600年)的關原合戰奠定了江戶幕府的天下。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爲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慶長十年(1605年),德川家康爲了確立將軍世襲制,決心讓位於第三子德川秀忠。在挫敗了豐臣氏和朝廷的反對之後,德川秀忠接替德川家康成爲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自稱“大御所”,遷居到駿府城遙控朝政,與江戶城的德川秀忠形成兩個政治體系。

慶長十九年(1614年)至元和元年(1615年),通過“大阪冬之陣”與“大阪夏之陣”兩場戰爭,消滅了德川氏最大的勁敵豐臣氏。同時德川家康時期又採取了大名改易政策,並頒佈了《武家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等措施,這些都爲江戶幕府兩百多年的霸業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江戶幕府建立後,天皇雖然享有崇高威望,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並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於將軍。將軍與大名都養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從將軍或大名那裏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江戶幕府爲了從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這個支柱,大力宣揚武士應具有忠、義、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爲其效力和賣命。

武斷政治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正式掌握天下大權。爲了有力統御大名,改易了福島正則等外樣大名,並建立“御三家”;同時嚴格對待朝廷,將五女德川和子嫁給後水尾天皇。爲政風格上,起用了酒井忠世、土井利勝等人擔任幕府中樞的老中,發揮自己的領導風格。另一方面,德川秀忠對家臣、親屬,甚至朝廷管制都相當嚴格,對外貿易僅限於平戶、長崎兩地。

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秀忠把將軍讓給長子德川家光,自己效法父親德川家康成爲“大御所”,退後掌握實權,在江戶城進行二元政治。最初是考慮隱居小田原城遙控政務,但最後是居住在江戶城的西之丸(現在的皇居所在)。寬永三年(1626年),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率領伊達政宗等多位大名上洛,在二條城拜見後水尾天皇和中宮和子,並升爲左大臣。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寬永八年(1632年),德川秀忠去世,解除了二元政治,開始由將軍德川家光親自執政的政治。德川家光確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並將幕府的現職將軍定爲最高權力者。寬永十二年(1635年),修訂《武家諸法度》,對諸侯施加參覲交代爲義務的規定。壟斷長崎貿易的利益,強化天主教壓制,寬永十四年(1637年)的島原之亂,四年後完成了鎖國政策。在慶安年間,德川家光頒佈了“慶安御觸書”。“慶安御觸書”的內容是對農民的規定。例如不準抽菸,喝茶、衣服要用木棉製作、生活儉樸、要交規定的年貢等等的規定,確保了江戶幕府的財政收入來源和對農民的控制。因爲這些政策,江戶幕府的一連串的強權政策被認爲是“武斷政治”。

至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幕府機構大體完備。幕府設巡見使及被稱爲目付的監察官監督各藩,並採取大名參覲交代和大名改易等辦法控制大名,但各藩仍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將軍控制下的各藩分割統治的政治體制。

繼承紊亂

慶安四年(1651年),德川家光去世,年僅十歲的德川家綱在江戶城中接受了將軍宣下。德川家光去世後,發生浪人暴亂未遂事件(慶安事件),社會動盪不安。不過,由於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老中鬆平信綱、阿部忠秋的輔佐,才化解了這個事件。德川家綱任職29年之間,將江戶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並下令禁止殉死,並將父親德川家光的“武斷政治”改爲文治政治。德川家綱晚年幕府財政惡化,由於德川家綱天生身體虛弱,時常臥病在牀,造成大老酒井忠清專擅幕政,幕府威勢逐漸減弱。

延寶八年(1680年),德川家綱因病去世,享年40歲。由於沒有子嗣,由弟弟德川綱吉繼承徵夷大將軍的位置。天和二年(1682年),德川綱吉爲整肅財政,設立勘定頭差添役,任命佐野正因及與國領重次擔任。德川綱吉設置“側用人”一職,重用牧野成貞和柳澤吉保,疏遠老中,實施獨裁政治。德川綱吉禁止以前戰國那種殺伐的風氣,且推崇重視德行的文治政治,德川綱吉治世的前半部分被稱爲“天和之治”。

貞享四年(1687年)二月,德川綱吉頒佈“生類憐憫令”,這個法令的背景是防範戰國時代濫殺狗的陋習,最初是很正經的法令。不過法令逐漸穩定後,甚至是連殺死蚊子都必須被判刑,這也使得人民怨聲載道。而且,德川綱吉允許大奧的奢華,使得在家綱時期就有些不良的幕府財政再度惡化。元祿十一年(1698年)發生敕額大火。燒燬三百餘町,死者三千人以上;寶永四年(1707年),富士山火山爆發。寶永六年(1709年)德川綱吉去世,享年六十三歲。德川綱吉無後嗣,由甲州德川家宣繼任徵夷大將軍。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德川家宣將德川綱吉時期的大臣柳澤吉保免職後,起用甲府時代的家臣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且推行文治政治。命令荻原重秀進行財政改革。不過德川家宣僅僅在任三年,就在正德二年(1712年)逝世,享年五十一歲。繼承他的四子德川家繼卻只是個四歲的孩子。而家宣和家繼的治世被稱爲“正德之治”。德川家繼即位後頒佈正德長崎新例限制長崎質易。繼續上代的政治。但是即位三年就早夭,將軍家絕嗣,由御三家中紀州藩主德川吉宗繼任爲第八代徵夷大將軍。

享保改革

德川吉宗上任伊始便表現出不同於先代的風範。以後,借鑑先前在大小兩藩的藩政經驗,開始實行享保改革。享保六年(1721年)至次年,連年災害導致作物嚴重歉收,國庫收入降到了最低點,甚至連旗本的俸祿都發不出來。爲此,幕府發佈了“上貢稻米制(上げ米の制)”。德川吉宗在任期間花了很大的精力來處理米的生產和售價的問題,因而得了個“米將軍”的綽號。德川吉宗還廢除賞賜虛禮,壓縮行政開支。享保改革時限制修建寺院,簡化佛事,並不再新建將軍陵廟。幕府發佈節儉令,不僅對大名、旗本、武士,而且涉及一般市民、農民,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加以限制。匡正不良風氣。

延享二年(1745年),德川吉宗辭去徵夷大將軍職,由長子德川家重繼任。德川家重時代因爲有德川吉宗推進的享保改革,初期十分安定,而德川家重也進行了幾個獨立的經濟政策。寶曆五年(1755年)因爲農作物歉收,郡上藩農民反對藩主金森賴錦的增稅、檢地,要求免除勞役而掀起了被稱爲寶曆郡上一揆(暴動)。同時,健康情況每況愈下的德川家重言語表答方式也越來越不清晰,德川家重的親信大岡忠光被重用,側用人制度再度啓用。一般認爲不良政治家的田沼意次成爲大名也是在德川家重時代。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寶曆十年(1760年),德川家重讓出將軍之位後自稱大御所,德川家治因此繼承第十代將軍。翌年,德川家重去世。德川家治因爲父親德川家重的遺言,開始重用側用人田沼意次。家治致力與老中鬆平武元一起打理政治,意次實施印幡沼和手賀沼的排水開墾,並計劃開發蝦夷地和對俄羅斯貿易等。天明六年(1786年),家治逝世,享年五十歲。在德川家治去世後,田沼意次立刻就失勢,且馬上被罷免老中的職位。

改制頻繁

天明七年(1787年),德川家齊成爲第11代將軍,白河藩主鬆平定信就任老中。爲了平息動亂,挽救幕藩體制,實現封建中興,幕府一反田沼意次的重商主義政策,實行以重農抑商政策爲中心的幕政改革。幕府獎勵種植糧食作物,限制種植經濟作物,寬政二年(1790年)到寬政六年(1794年)一再發布《舊裏歸農獎勵令》,勸導城市遊民歸鄉務農,禁止農民離鄉入城,以確保農村勞動力。天明八年(1788年)發佈《節儉令》,要求士農工商嚴格遵守等級身份制,禁止奢侈享樂。削減幕府經費二分之一、將軍家內用度三分之一,連同江戶城削減下來的經費中提取七成,作爲救濟貧民的費用和低貸資金,稱爲《七分金積存法》。享保、寬政年間的幕政改革,均未能從根本上緩和嚴重的社會矛盾,至天保年間,社會矛盾更趨尖銳。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6張

天保三年(1832年)到天保八年(1837年),天災頻仍,導致農業歉收和全國性大饑饉,農民起義頻繁發生。爲維護封建統治,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主持下再次實行改革。改革始於天保十二年(1841年),要點是:鞏固幕藩領主制經濟基礎,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強迫外流的農民返鄉,嚴格限定農民外出做工期限,嚴禁農民從事副業生產;抑制物價上漲,實行公定價格,禁止奢侈,矯正風俗;嚴格限制城鄉人民生活,並且解散“株仲間”(同業公會),以廢除其對商品的壟斷權,實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戶商品進貨量。

爲增強幕府經濟實力,穩定財政收入,天保十四年(1843年)9月發佈《上知令》(封地調換令),宣佈將江戶城周圍10(日)裏、大阪城周圍 4(日)裏範圍內的大名、旗本領地收作幕府直轄領地。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7張

爲避免重蹈中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的覆轍,緩和同西歐列強的緊張關係,幕府撤銷文政八年(1825年)的《異國船驅逐令》,發佈《燃料淡水供給令》。實行富國強兵策,加強對江戶灣等戰略要地的警備,以鞏固海防。幕府的對內改革措施實質在於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維護和加強封建領主所有制,因此未能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反而導致經濟混亂,引起社會各階層的不滿。天保十四年(1843年)9月水野忠邦下臺,改革失敗。

外患內憂

德川家慶在位後期,向土井利位、阿部正弘、筒井政憲等委託政治,把水戶德川家的德川齊昭之子的一橋慶喜(德川慶喜)作爲一橋家的繼子,將軍繼任候選。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准將馬修·培裏率領艦隊強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今橫濱)。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於嘉永七年(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被迫同意開放下田、箱館(今函館)兩港口,美國船可以在這兩個港口加煤上水,並得到糧食等物品的供應。條約還允許美國在上述兩港派駐領事,並享有最惠國待遇。不久,英、俄、荷等國援例而至,也和日本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西方勢力的到來,江戶時代被迫結束鎖國政策,幕藩體制也隨之瓦解。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8張

安政三年(1856年)七月,湯森·哈里斯作爲第一任美國駐日總領事,帶着要與日本締結通商條約的使命到下田上任,隨後上江戶要求幕府收下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寫給將軍的書簡。幕府害怕再三拒絕這項要求會使美日之間發生糾紛,所以做了讓步。安政四年(1857年),德川家定在江戶城接見哈里斯。幕政由老中阿部正弘來主導,安政四年(1857年)正弘去世,這之後由老中堀田正睦主導幕政。

安政四年(1857年),德川家定的身體情況更加惡化,此前家定的正室天親院有君和澄心院壽明君都沒有生育,即便家定迎娶了島津齊彬的養女篤姬(天璋院),也依然沒有後嗣。幕府此刻分爲兩派,企圖抑制幕閣專政的改革派擁立有着英明之譽的一橋慶喜,稱“一橋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川齊昭、鬆平慶永和島津齊彬等人;欲維持幕閣專政的保守派則主張擁立與將軍血統最近的紀州藩德川慶福,稱“紀州派”,主要代表人物是井伊直弼。在堀田正睦上京落實《日美友好通商條約》的時候,留守江戶的老中格鬆平忠優(忠固)與南紀派勾結,向唯恐齊昭介入幕政和干預將軍內府的家定進言,並在4月23日,突然讓井伊直弼出任大老。6月25日,幕府卻公佈了立家茂(即德川慶福)爲嗣子的決定,7月6日,將軍家定病逝,享年35歲。

武裝倒幕

安政大獄發生以後,愈發激起反對派(尊王攘夷派)的憤怒,使以前醞釀中的除奸計劃迅速具體化,最後促成行刺大老井伊直弼的壯舉。萬延元年(1860年)3月3日,井伊直弼在櫻田門外被倒幕志士暗殺。

早在天保八年(1837年),下級武士出身的大鹽平八郎,在大阪發動武裝起義,反對幕府的暴政,有幾百人參加。儘管在一天之內被鎮壓下去,這次起義成爲打倒幕府統治的一個信號。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9張

文久三年(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佈“攘夷”,隨之發生了美、法軍艦進攻下關,英國艦隊進攻薩摩藩的事件。慶應元年(1865年)春,長州藩尊王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提出“開港討幕”的戰略,決定不再提“攘夷”,轉向武裝倒幕,並與薩摩藩結成祕密軍事同盟。與此同時,英國也權衡利害,改變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則投靠法國,於慶應二年(1866年)7月發動第2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此時人民起義風起雲涌,沉重打擊幕府。慶應二年(1866年)薩摩、長州兩藩的倒幕派武士結成同盟。

從19世紀60年代中開始,日本人民掀起了鬥爭的高潮。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級武士,迅速擴大實力,成爲日本資產階級和倒幕的主要力量。同年五月,日本全國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大暴動和大起義。暴動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物價特別是米價的暴漲和幕府爲了增加軍費而徵收鉅額的臨時稅。暴動從兵庫縣開始,擴展到將軍的駐地大阪。江戶發生的暴動,比大阪暴動的規模更大,從慶應二年(1866年)五月,一直延續到明治九年(1876年)六月。羣衆的反幕情緒十分激昂。

大政奉還

長州藩聯合倒幕勢力英勇抗擊,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軍。幕府權威一落千丈。慶應三年(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親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勢力積極結盟舉兵。倒幕派加緊在宮廷活動,聯絡一些權貴,爭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獲得討幕密詔。11月8日,天皇下達討幕密詔。9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大政奉還”,同時卻在大阪集結精兵,妄圖以此來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時機,捲土重來,企圖反叛。明治元年(1868年)1月3日,天皇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幕府,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江戶時代簡介 江戶時代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明治元年(1868年)初,德川慶喜潛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結兵力,待機反撲,於是一場公開的內戰爆發了。8日及10日,德川慶喜在大阪宣佈《王政復古大號令》爲非法。1月27日,以薩、長兩藩爲主力的天皇軍5000人,在京都附近與幕府軍1.5萬人激戰,在京都附近的伏見、鳥羽一帶,倒幕軍與政府軍展開了決戰。這場戰役,幕府軍隊全線潰敗,倒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倒幕軍乘勝追擊,直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德川慶喜敗走江戶。“戊辰戰爭”由此開始。天皇軍大舉東征,迫使德川慶喜於明治元年(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戶城,至11月初平定東北地區叛亂諸藩,戰爭基本結束。

明治二年(1869年)春,天皇軍出征北海道,於6月27日攻下幕府殘餘勢力盤據的最後據點五廓(函館),戊辰戰爭結束。戰爭中,人民羣衆的鬥爭有力地配合天皇軍作戰,是天皇政府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這樣,日本最後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江戶時代結束。明治二年(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江戶(東京),並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即明治維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