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

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的成功是朱元璋打贏陳友諒的重用因素之一,號稱率領六十萬大軍的陳友諒竟然拿不下一個只有兩萬人防守的洪都城,此戰不僅有利 消耗了陳友諒的戰力也嚴重打擊了其士氣,打了85天犧牲數萬將士的性命之後竟然無功而返。作爲元末梟雄人物的陳友諒經歷過大大小小戰爭不小百場,本身又是一位傑出的軍事人才,而自己的實力有碾壓對手,爲何沒能在如此長的時間拿下洪都城呢?

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

陳友諒

一、過於輕視自己的對手

陳友諒作爲一個可以和朱元璋相提並論的梟雄人物,在得知洪都守城之主是朱元璋那個花天酒地的侄子,並在密探的告知下守城軍士只有2萬人之後,心理除了高興之外還深深的替朱文正不平。在怎麼說他也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明知道其天天就知道尋花問柳不理政事的,朱元璋那麼多大將不派卻單單選他,估計老朱在心理有想借自己的刀殺他侄子的嫌疑。自古以來在國人所受的教育裏,那些英雄人物都是經歷百般磨難才能成爲當世豪傑的,而朱文正這種惡名在外的公子哥自然不會是個大人物,只要自己稍微攻幾天他就會投降或者棄城而逃的。只是,陳友諒忽略了朱文正真正的軍事才能,洪都保衛戰時他鎮定自若的指揮,身先士卒的戰鬥,其軍事才能不亞於徐達、常遇春等大帥。而作爲三軍統帥的朱元璋正是發現自己侄子的軍事才能,纔在衆人疑惑中任命朱文正爲守軍主帥,並加派鄧愈、薛顯等名將輔佐。

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 第2張

朱文正

二、將士們必勝信念的支持

朱元璋看似只給洪都留下兩萬將士,而且洪都有八門之多,分到各門的守軍人士並不多,這更造成了陳友諒的輕敵。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兩萬人可是朱元璋嫡系中的精銳之士,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而且這些人都跟隨朱元璋的時間比較久,他們堅信只要按照朱元璋安排的守城策略,只要他們英勇作戰就一定能夠守住洪都城的。況且朱元璋已經明確告訴他們,只要他們堅持住,自己湊集好軍械糧草就一定來救他們的。作爲朱元璋的嫡系,他們對朱元璋的話是深信不疑的,在作戰中英勇頑強,一度把陳友諒的攻城士兵嚇得連連後退,甚至還被薛顯帶人搞個反衝鋒。

三、有條不遜的防守作戰

大家都抱着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心頭,所以在作戰時同仇敵愾,主將朱文正與所有士兵一樣親上戰場,指揮守軍多次打退漢軍的進攻。在守城的過程中,漢軍也曾多次撕開了城門的口子,但是奇怪的是守軍根本沒有出現驚慌失措的局面,一部分士兵在前方堵住口子,一部分士兵在後面重新修築城門,搞定陳友諒多次認爲這羣守城的士兵不是人而是機器。陳友諒嘗試更換不同的城門來進攻,都是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根本沒有機會衝進城中。而看着屍體都堆着一層又一層,戰士們沒有一點膽怯,前面的倒下後面的的及時補上,大家對於死亡根本毫不畏懼,這種玩命的守城 態度嚇得漢軍多次在衝鋒的路上退卻。

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洪都保衛戰 第3張

洪都之戰

四、大炮等新式武器的支持

陳友諒在攻打洪都城時患了一個失誤,就是沒有把大炮帶上,雖然當時的大炮操作起來並不是很方便,而且攜帶的時候也麻煩,但是其發射的威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攻城守城的將士來說。而 朱元璋在洪都卻配備了充足的大炮和彈藥,漢軍好不容攻進一個缺口時被守軍的大炮轟幾次後,都爭先恐後的急忙後退。大炮造成的不僅僅是士兵的犧牲,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陳友諒將士的士氣,更讓其不敢一直持續的進攻。

正是 在傑出軍事首領帶領下,在新式打包的支持下,在必勝信念的鼓舞下,洪都之戰愣是以兩萬之人抵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連續八十三天的進攻,成爲了歷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案例。而正是由於這次戰爭的失敗,在後面的潘陽湖之戰中陳友諒更是連連失利,從而在自己處於優勢的情況下轉爲劣勢,並最終付出了生命。而 朱文正通過此戰一戰成名,後來雖然由於政治智商太低被囚禁而死,但其子嗣成爲了唯一一位非朱元璋子孫而封王之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