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被稱爲"印尼糖王"的黃仲涵,爲何會後繼無人?

被稱爲"印尼糖王"的黃仲涵,爲何會後繼無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氏家族的創一代叫黃志信,1835年(清道光年間)出生於中國福建同安縣一個農家裏。清末,政府腐敗,列強侵奪,農民起義紛紛爆發。1853年,18歲的黃志信也參加了一個民間反帝組織,擔任後勤糧草的軍需官。後來起義失敗,黃志信乘船逃到了印尼爪哇三寶壟。他在這裏安家創業,到1863年,其資產已達上百萬荷盾。

爲了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1863年黃志信創辦了建源棧。當時的印尼實行開放政策,他就把爪哇的蔗糖和菸葉運往中國,再把中國的茶葉、絲綢、香料等運回印尼。黃志信還與荷印殖民政府簽訂了合同,承包了幾家官辦的當鋪和銷售點,並逐步獲得了大米經營、華人區郵政等一些專營權。在商業上成功之後,黃志信開始大規模投資房地產。到19世紀末,他已成爲南洋著名的華僑鉅商。

被稱爲"印尼糖王"的黃仲涵,爲何會後繼無人?

1866年,黃氏家族二代掌門人黃仲涵出生。此子天資頗高,深受黃志信鍾愛,從小就帶在身邊精心教導。19歲時,黃仲涵就被荷印殖民政府委以官職,管理僑民事物,後來還獲得了政府授予的鴉片專賣權。24歲時,黃仲涵開始全權負責經營、管理建源公司。

1893年,荷印殖民政府爲了發展當地,政策上作了一些修訂,諸如放開自由貿易,取消強迫種植甘蔗等。黃仲涵認爲這是天賜良機,立即將建源棧改組成建源貿易有限公司。次年,他開始大面積發展甘蔗種植,先後投資創辦了5家糖廠。不到十年時間,這些糖廠的年產量總和就達到15萬噸。1923年,全荷印有糖廠179間,其中華僑辦的13間,黃仲涵的5間糖廠共產糖86萬擔,佔華僑糖業總產量的57%,因而黃仲涵有"糖業大王"之稱。

被稱爲"印尼糖王"的黃仲涵,爲何會後繼無人? 第2張

1918年,黃仲涵又在克列貝特創建了東南亞最大的木薯粉廠,還有佔地2000萬公頃的種植園。僱員近4000人,年產量達27萬擔。此外,黃仲涵還經營橡膠、咖啡、木棉、花生、蓖麻粉、香茅油等。

黃仲涵的經營範圍逐漸擴展到全世界各地,僅倫敦分行每年銷售的貨物就達14.5萬噸。爲了適應貿易的擴大及發展,黃仲涵先後在雅加達、錫江、萬隆、棉蘭等印尼各大城市設立辦事處,在荷蘭鹿特丹、英國倫敦、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也設了辦事處。隨着他的資本日漸雄厚,1906年黃仲涵還創建了自己的銀行——黃仲涵銀行。

然而,正當黃仲涵財團壯大起來時,荷印殖民政府對黃家的態度也從友好變成了覬覦。1917年,荷印殖民政府以徵收"戰時所得稅"爲名,規定經營者從"一戰"爆發那年起年獲利3000萬荷盾以上者必須繳納30%的稅款。1921年,荷印殖民政府又要求黃仲涵繳納3500萬荷盾"戰爭稅"和"收入稅"。殖民政府官員對黃仲涵表示,如果他感到力不能及,政府願以700萬荷盾的價格收購黃家企業。黃仲涵嚴辭拒絕,並在那一年全家移民新加坡。

被稱爲"印尼糖王"的黃仲涵,爲何會後繼無人? 第3張

1924年黃仲涵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黃宗宣、黃宗孝接管建源公司。恰在此時,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危機,當時已是國際性大公司的建源受到嚴重波及,很長一段時間,建源公司基本處於停產關閉狀態。由於經營一再虧損,黃宗宣對建源已喪失信心,隨後以健康不佳爲由退出了建源公司。這個異動給建源公司的經營和威信帶來不小的打擊。黃忠孝不得不獨挑重擔,繼任總經理。接着,他先後在泰國曼谷、美國紐約、緬甸仰光開設分公司,大力發展橡膠業,獲利甚豐,經營隨之好轉,他本人也贏得"印尼橡膠大王"的稱號。

"二戰"爆發後,日本佔領了印尼及東南亞各地,建源公司再度受到重擊。建源公司在東南亞、歐洲等地的海外公司完全癱瘓,海外市場大片喪失。而在印度尼西亞本土,建源公司的財產在印尼尋求民族獨立的運動中遭焚燒、破壞和搶劫。日本投降後,建源公司在黃忠孝領導下重新恢復發展。

這個時期,印度尼西亞已獲得獨立,國內排外情緒高漲。爲了適應局勢的變化,黃忠孝準備改組與原住民及非原住民共同合作經營,但正當他積極籌備策劃時,卻不幸於1950年1月21日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終年才45歲。1961年7月10日,印度尼西亞三寶壟經濟法庭以"偷漏重稅"、"違反經濟法令"爲由,沒收了黃仲涵財團在印度尼西亞的全部財產。盛極一時的建源公司就此在印尼銷聲匿跡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