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秦朝爲何沒鎮住"天子氣" 秦始皇保江山"三大鎮法"揭祕

秦朝爲何沒鎮住"天子氣" 秦始皇保江山"三大鎮法"揭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帝王們對風水啊王氣啊,確實非常警惕,也很在意。繼楚威王之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也很忌諱之,他容不得別人覬覦嬴姓天下,在病死那一年,上演了一出東遊“鎮王氣”絕幕巧合得是,這起事件也發生於南京。僅是出現“天子氣”的方位,比楚威王時發生了變化,不在南京城西北方的廬龍山,而到了南東方的方山。秦始皇東遊實爲鎮天子氣,秦始皇東巡鎮“天子氣”一事,發生於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從正史上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秦朝爲何沒鎮住"天子氣" 秦始皇保江山"三大鎮法"揭祕

網絡配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這一年秦始皇確實出行東遊,“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當時丞相李斯陪同出遊。從西安出發以後,十一月到達雲夢(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內),向九疑山方向遙祭虞舜,然後沿江而下。

到達南京附近時,從江乘渡口(一說幕府山西南,上說棲霞山附近)上岸,進入市區,然後過小丹陽,再順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內。返回時,也是從江乘過江的。

因爲秦始皇東遊,南京還出現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皇馳道,此道是當時的秦國國道,專供皇家使用。在上面跑馬十分風光瀟灑,一路奔馳,如今天在全封閉高速公路開私家車一般爽快神氣,故名“馳道”。

秦始皇爲何選擇這樣的東遊路線?據《輿地志》,主要是鎮壓東南地域上的“天子氣”。之前身邊擅長望氣的術士告訴秦始皇,“江東(南京這邊)有天子氣”,秦始皇這才決定以自己的真龍天子之身,東遊鎮壓。

據《景定建康志》(卷六),秦始皇在過江時,術士又望了氣,並把這股天子氣的詳細地點,會在何時孕育出新天子,一 一報告給秦始皇:“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意思是在500年後,南京將會有新的王朝,真龍天子誕生。

術士,即有招術之士,漢代以後稱爲道士。民間傳說,這名術士是前一年去東海仙境,爲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市(念fú,不念shì)。徐市又名徐福,曾是秦始皇的御醫,一說是今江蘇省連雲港贛榆縣金山鎮人,該地尚有“徐福村”。秦始皇一聽,這還了得,自他開始是第一代皇帝,嬴姓要做萬世皇帝呢。秦始皇於是在南京停了下來,讓術士給金陵風水“動動手術”,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發生於秦漢時期的最爲著名的一樁風水事件。“鎮王氣”法術一:讓河流改向秦始皇是如何給鎮壓金陵天子氣的?採用的是古代巫術色彩很濃的厭勝手法。具體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根據史料和傳說,其法術有三,一讓河道改變流向,二鞭鑿藏氣大山,三易名,降低當地名望。

秦朝爲何沒鎮住"天子氣" 秦始皇保江山"三大鎮法"揭祕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也是古人所謂鎮王氣“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讓河水改變流向,泄金陵地脈。

秦淮河本名“藏龍浦”,是南京附近一條重要的內陸河道,流經南京市區,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同時也是一條有節氣的河,東晉明帝二年,沈充、蘇峻之亂時,有三千人跳秦淮河自盡殉國。

秦淮河的源頭地有兩處,東源出句容茅山,西源出潥水東廬山,到了江寧境內的方山埭匯合。傳說水本來並不流經南京城區,秦始皇令人將方山附近的長隴(隴就是山岡)挖斷,讓水往改向北流,穿過全城,把南京的王氣衝泄走。秦淮河水向北流的現象,傳說就是秦始皇當年所爲。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傳說就是當年秦始皇斷長隴之處。秦淮河也因秦始皇製造的這次風水事件,而姓“秦”。

“鎮王氣”法術二:鞭打靈山

秦始皇的術士爲何將選擇在方山這個地方下手?這是有風水一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爲“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山位於今江寧區東山鎮南部的秦淮河畔,是南京五大風水寶地之一,四周歷代墓葬多多。山體呈方形,孤聳絕立,頂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璽,故稱“天印山”。

“璽”是秦以後皇帝印章的專稱,與皇帝自稱爲“朕”一樣,獨此一份。方山上還有“龍眼”,即“八卦泉”一處,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響,常年汩汩不斷。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腳周圍是紅土,有人稱是散落的印泥

到今方山風景區,遊人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傳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玩自己的金印。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腳下,落下凡塵。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這個方位上,化爲一座大山。後來,玉皇大帝派殿前侍衛青龍、黃龍下凡,護守此山,方山東西又形成了青龍、黃龍二山。

因此,方山又是一種“靈山”。秦始皇泄了地氣後,還恐斷得不徹底,又用神鞭,抽打這座靈山,這是秦始皇“鎮王氣第二招法術。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斷,但鞭子揮落處不是要害,山根未斷,卻把方山齊腰抽斷。上半截向東南飛去30多裏,落入湖之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還有兩塊,較大的落到10裏外的,形成了今東山鎮上的“土山”;較小的形成了“竹山”。青龍、黃龍二山本連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讓秦始皇用鞭子抽斷了,形成了“半邊山”(青龍山俗名),青龍的眼也傷了,一直不斷流淚,形成了蔣介石與宋美齡也喜歡沐浴的“湯山溫泉”。很顯然,這是民間傳說。方山及其周邊地貌的形成,是億萬年地質運動的結果,哪是一個秦始皇所爲?但從中卻透露出,當年秦始皇確實可能到過方山,“鎮天子氣”。

秦朝爲何沒鎮住"天子氣" 秦始皇保江山"三大鎮法"揭祕 第3張

網絡配圖

“鎮王氣”法術三:易名糟蹋

秦始皇鑿斷南京“天子氣”後,爲永絕此後患,讓人們忘記這個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爲“秣陵”。

秣陵是什麼意思,這對南京來講可是不太光彩的一個曾用名,這是秦始皇“鎮王氣”的第三招法術——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個成語叫“秣馬厲兵”,意思是打仗前餵飽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裏,就是他餵馬的地方。此招甚爲歹毒,人爲破壞後,又讓牲畜來糟蹋南京這塊本有天子氣的風水寶地。如今江蘇一帶仍有牧馬習慣,南宋奸相秦檜死後,其墓地也被後人當來放馬羊,以作踐他。

秦將秣陵置於鄣郡轄下,後有“秣陵關”、“秣陵橋”。到西漢時,秣陵屬郡。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江都王劉纏爲秣陵侯。

但是秦始皇的一番苦心用錯了地方,在鎮了南京的“天子氣”不久,就病死天東遊途中,魂喪外域,他的秦帝國在其死後三年便轟然倒下。

南京的帝王氣根本未讓秦始皇斷掉。此後不到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后,不久即遷都南京——東吳大帝誕生。再後,司馬睿在此稱帝,誕生定都於南京的最長的朝代——東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