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代尚武精神沒落:趙匡胤"分權""制衡"消除威脅

宋代尚武精神沒落:趙匡胤"分權""制衡"消除威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了對武將大力防範,趙匡胤也沒忘了給文臣套上籠頭。精明的宋太祖運用“分權”和“制衡”之術,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對皇權形成威脅的可能。

他把宰相大權分割成了幾塊,將軍權交給樞密院,將部分行政權交給新設立的“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他又設“三司”來專門管理財政,分掉了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他同樣也大行其“分權”和“制衡”的祕訣,規定地方官由中央派出,任期只許三年。爲防止一把手獨斷專行,他爲各地知州設立了名爲通判的副手,來監督知州。他又派轉運使到各地管理財政,取消地方上的財政處理權。

雖然代價是形成宋朝難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趙匡胤終於排除了一切使貴族階層死灰復燃的可能,獨攬軍、政、財一切大權,達到“百年之憂,一朝之患,皆上所獨當,而羣臣不與”的乾綱獨斷境界。宋太祖顯然是一位愛讀歷史並且熱愛思考的人。

宋代尚武精神沒落:趙匡胤"分權""制衡"消除威脅

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爲榮。宋代民間流行的俗語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在宋代,將軍們不管立了多大功勳,也難有文臣那樣的風光。有人說,即使是率兵數十萬,收復幽薊十六州,也趕不上一個狀元及第時的榮耀:“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田況《儒林公議》)宋代男人開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們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在日復一日的淺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他們的體質越來越差,性格也越來越細膩。正如梁啓超所說:“相尚以文雅,好爲文詞詩賦訓話考據,以奇耗其材力,即有材武傑勇,亦閒置而無所用武,且以粗魯莽悍見屏於上流社會之外。重文輕武之習既成,於是武事廢墜,民氣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敢敢如馴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趙匡胤通過整體民族的文雅化保證了趙氏身家安全,卻導致整個民族失去了安全。雖然宋代物質實力遠在“四夷”之上,但缺乏戰鬥力的軍隊,過於分權體制,卻使宋朝數百年間積弱不振。在北宋幾次恥辱的失敗之後,趙宋王朝終於被驅離中原,南渡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