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唐宋八大家”和李白杜甫關係不大。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這裏不是說這兩人不行,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成就自然不必說。

但是術業有專攻,這個“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僅僅限於古文領域,這與詩歌乃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有點跨界的感覺了!

何爲“古文”?

即先秦和漢朝時代的那一類型散文,風格自由,文字相對質樸;不會像駢文講究排偶、辭藻、音律甚至於典故這些所謂浮華的東西。

在隋唐以前,駢文是文章體裁的一個主流,其講究對偶、勝率、典故等等,行文華麗,但往往缺少內涵。而且相對固定的格式標準以及對於文字華麗的過分追求,使得文章本身無法去表達內涵。

就有點現在經典歌曲與網絡歌曲的感覺,網絡歌曲雖然朗朗上口,但往往無法直擊心靈,所以大都是一時的熱度。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第2張

當然,這其中不乏好的文章,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天下第一駢文。

經世致用,是古人衡量一篇文章價值大小的重要標準,強調的是文文章的有用性。科舉考試也把“策論”作爲考試的重點,重點是看考生有沒有自已的思想和主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讀死書的人是寫不好《策論》的。

總體上來講,許多人認爲他們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於是在唐朝後期,由韓愈等人拉起了“古文運動”的序幕。

當時的領軍人物是韓愈和柳宗元,而到了宋朝歐陽修等人接過了前輩等人旗幟,並將其發揚光大,開啓了宋朝的詩文革新運動,涌現出了王安石、三蘇、曾鞏等一大批散文家。

所以,所謂的唐宋八大家。便是取得在這一領域有着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這八位。不僅僅文章寫得好,更是要起到一個推動作用,得有貢獻。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第3張

這個說法最早是在明代提出來的,出自明初朱右的《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爲一家,所以實際上是“八先生文集”。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選輯《唐宋八大家文抄》共164卷,此書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隨之而流行。

到了明朝,詩歌論政的地位早已下降,其實在宋朝的那些大佬們眼裏,詩詞也不過是末技,除了偶有諷諫、言志,於治國濟世並沒有多大用處。如何寫好政論文,寫好表達自己完整觀點的文章纔是作爲對國家和社稷更有用人才的遴選標準。

所以,朱右的選文標準,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其實是選擇高考作文指導材料。

咱們今天高考作文,不都是“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除詩歌外)”嘛。所以這個傳統,早已有之。

而李白、杜甫的成就都是在詩詞上,即使再輝煌也不會跨境評選,更不能因爲他名聲大就讓他當選。

這八個人不僅是開創出一代新的文風,更重要的是文章都以深刻的思想性見長,能夠經世致用,特別是對於如何治國理政方面,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們的文章不僅在當世產生重大影響,對後世的影響也相當深刻。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第4張

比如對於秦滅六國而統一天下這段歷史,歷史的經驗教訓有哪些。蘇洵、蘇軾、蘇轍分別都寫有《六國論》,對六國滅亡的原因和應該吸取什麼教訓提出獨到的見解。蘇軾在文中強調士的作用,也就是說要識人和用人。蘇洵的總結則更爲到位,他說“亡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妥,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他認爲六國的滅亡不是輸在軍事上,毛病是因爲害怕秦國而一味釆取賄賂秦國的策略,致使國力衰弱,這纔是亡國的根本原因。

韓愈的《醫說》和《馬說》這兩篇政論體文章,分別以察脈觀病和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辯證關係引發出法度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性,如何識別人才和重用人才的全新理念。

當然,這僅僅是原因之一,並不能完全概括。

就好比說爲文論政,范仲淹的詩文很有家國情懷,放眼的也是國計民生,在政治上也能造福一方,而柳宗元感覺更多的是個人政治上的鬱郁不得志,尤其是散文大都是山水遊記類,爲何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內?而柳宗元卻在唐朝二人中佔了一個位置呢?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第5張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千古名篇,難不成連後面幾位都比不上嗎?

其實這就牽涉到朱右選文的另外一個規則。

大明初建,百廢待興,文人士子的風氣崇尚的是積極向上,正本清源的文風特徵。唐代選的兩位,是對糾正六朝文風很得力的兩位,韓愈、柳宗元。宋代選的,都是對糾正五代文風很得力的人,從歐陽修開始。范仲淹比他們要早,他的散文的駢體化傾向還是很明顯的,這不太符合“古文”的審美標準。

我們說詩史的時候都知道糾正六朝浮華詩風的是陳子昂、初唐四傑,但是散文(古文)風氣修正,正是中唐韓、柳二人。而宋朝的前幾位同樣也是五代文風修正旗手,最後增加的曾鞏則主要是由於南宋程朱理學的昌盛,而朱熹對曾鞏的文章特別喜愛,並經常引用。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經常以朱熹的理學爲題,自然考試教輔中要側重了。

唐宋八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李白杜甫爲什麼沒入選? 第6張

所以我們看到的“唐宋八大家”這八位大家就都是文風清正,可做天下科舉士子表率的古代散文大家。

大家不要單純地認爲所謂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時代文學成就最高的人,這是一個誤導,這僅僅代表了散文圈子裏面的一個評價。詩詞、駢文、小說這些都是不計入其中的,大家不要搞錯了。

所以李白杜甫沒有入選其中,也合情合理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