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帝王,常常爲了選太子傷透腦筋,他們對自己的兒子挑三揀四,總覺得不合心意。那麼,歷代帝王對太子人選有着怎樣的期望?中國古代帝王如何選擇接班人的?

 立嗣中的計較:1.重要的是政才

帝王奪取天下好比摘人蔘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於是大家都想方設法捷足先登,爭取優先權。

得了天下,做了皇上,就好比人蔘果到口。可是這果子不僅可口、長壽,而且今生今世吃也吃不完,它可供子嗣世代享受,以至無窮。如此說來,人生易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網絡配圖

老而人蔘果不老,打天下的帝王君主不可能長命不衰,那麼這使帝王享用不盡的王位就得傳給後代兒孫。可古代帝王妻妾成羣,兒孫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個,到底傳給誰,這一點不同帝王各有標準,但最要緊的,一是要傳給自己最喜歡的、自己認爲最可靠的人,二是要傳給有能力保住這位子的人。爲此,帝王們爲這傳位問題同樣需要運籌算計。

人世間有各色人等,而各色人等又各有各的才幹。才能分爲多種,或有文韜,或有武略,然而作爲政治家,特別是作爲皇位繼承人,那選擇的標準恐怕主要是政才。

比如魏武帝曹操,起初最愛小兒子曹衝。這曹衝也確實聰穎早慧,他7歲用船稱象,語驚四座。9歲時巧用計謀,救了御馬官一條性命,也史上留名。可惜神童早逝,這使父親曹操大傷其心。曹衝死後,魏武帝曾一度把立嗣之心轉移到文才頗盛的曹植身上。可這曹植終因缺乏“深自砥礪”的工夫和“矯情自飾”的韜略,眼瞅着這太子寶座被哥哥曹丕不費吹灰之力給搶走了。想來以曹操的聰明和機詐,不會識不破曹丕在自己面前玩弄的小小把戲,但曹操心裏十分清楚,曹植雖然文才過人,可他的桀驁不馴和瀟灑倜儻絕對守不住那衆人覬覦的王位。曹操從自己一生的政治經驗中得出一個結論,要想穩坐天下,必不可少的就是喬裝打扮自己,要比別人做事更隱蔽,更多幾個心眼,這是曹操對兒子的政纔要求。而曹丕就具備這樣的條件。後世許多文人墨客常對曹操不立曹植大發感慨,殊不知曹操掌握的是政治家標準,在這個問題上他不需要文人的理解。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曹操立嗣選擇的堅定明確相比,漢高祖劉邦實在有點相形見絀。嫡長子劉盈的軟弱儒文,劉邦比誰看得都清楚,作爲一個創業皇帝,他本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接班人,所以他打心裏喜歡與他性格相同的趙王如意,而不喜歡曾一度打算廢掉的太子劉盈。但由於他的態度不如曹操明確,手段也不如曹操強硬,再加上呂后竭盡全力阻撓,致使劉邦的願望沒有能夠實現。這一問題處理中出現的偏差和失誤,常常使後人不禁扼腕嘆息。試設想,如果當初劉邦當機立斷改立趙王如意,疏遠外戚呂氏,那後來呂后的肆意專權和呂氏的篡權作亂還會發生嗎?可是歷史沒辦法假設,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這中間呂太后聽從張良的主意請來“商山四皓”,爲阻止劉邦改立太子起了最後的決定性作用。故事頗有意思,一併敘述於此。呂后對劉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既清楚又擔心,但卻不知怎麼辦纔好。左右爲難之際,有人向呂后建議,說:“張良很有謀略,皇上又很信任他,不如求他想想辦法。”張良是很瞭解劉邦的人,他知道此事已在劉邦心中醞釀了很久,僅靠口舌爭辯是不可能使劉邦改變主意的,因此他就建議呂后去請“商山四皓”。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第3張

網絡配圖

  因爲此時天下已經平定,於安邦治國有用的人才大都被劉邦起用,只有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裏季和夏黃公由於劉邦對人輕慢無禮,一氣之下逃入商山,發誓終身不做漢臣。此時如果能請他們四位出山,明確站在太子劉盈一邊,那麼劉邦就一定會取消改立太子的念頭。呂后聽了張良的話,就派人厚禮卑辭去請四皓。漢十二年,劉邦打敗英布回到京城,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改立太子的念頭也越發堅定。

一次宴會上,太子劉盈陪侍劉邦,四皓也隨太子進了皇宮。4個人年齡都在80歲以上,個個鬚髮盡白,衣冠嚴整。劉邦看到這四個陌生面孔問道:“你們四個人是幹什麼的?”四皓一一上前報上姓名。劉邦聽後大吃一驚,說:“我尋找你們多年,你們棄我而去,現在爲何要和我兒子在一起?”四皓說:“陛下輕慢士子,隨便罵人,我們不願受辱,所以就隱居了。現在聽說太子爲人仁愛孝敬,恭謹知禮,天下人沒有不願意爲太子效力的,所以我們也就輔佐太子來了。”劉邦聽四皓這麼一講,只好徹底打消改立太子的念頭。但事實上,商山四皓這次可真是幫了個大倒忙。毫無疑問,沒有劉盈的上臺,也就不會發展到後來呂后及呂氏集團的爲非作歹。

太子標準:皇帝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第4張

網絡配圖

看來,帝王選擇接班人,其標準只能是政才。沒有政才,其他才能都派不上用場。中國歷史上出過不少有名的才子皇帝,像南朝梁氏諸帝,唐明皇,特別是那以寫詩填詞而著稱的南唐二主,都是因爲其文才、詩才而妨害了其政績。本來是個不錯的文人、藝術家,卻偏偏強人所難讓他去做皇帝,這豈不既害了國家社稷,又害了他本人。如此想來,我們還是認爲曹操做得對。他本人是個多面手,既是詩人,又是學者,但歸根結底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選擇接班人的眼光和標準更顯示出他超出常人的智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