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佔春芳·紅杏了》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佔春芳·紅杏了》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佔春芳·紅杏了

蘇軾 〔宋代〕

紅杏了,夭桃盡,獨自佔春芳。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

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譯文

《佔春芳·紅杏了》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紅杏花開過了,嬌豔的桃花凋謝了,梨花獨自暮春開放,蘭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氣自然飄來深深的像從骨子裏沁出。

飲酒賞花,憶起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豔,梨花啊!不要因時令之笛吹落;否則,擔心的便是開國受命之寧王。

創作背景

這首《佔春芳》,約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因烏臺詩案謫居黃州時。

賞析

與詠梅花、詠海棠一樣,蘇軾以梨花自況,袒露他貶居黃州後心胸仍像潔白梨花那種曠達情懷。

《佔春芳·紅杏了》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第2張

上片,以反襯手法,從視角上寫梨花的品格。“紅杏了,夭桃盡,獨自佔春芳。”開頭三句,以“紅杏”開過了,“夭桃”謝“盡”了來襯托梨花盛開狀態,交代梨花獨放的暮春季節。“獨”字一用,宛有萬花皆離我獨笑的孤姿;“佔春芳”再無他花,只有此花獨爲大地佔盡春芳,顯示高潔。以紅襯白,個性鮮明。“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從嗅覺上和心態上,以反襯之筆,寫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蘭草與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與梨花相比,自然遜色多了。但他並未貶低蘭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蘭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進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貴地位和觀賞價值。這爲下片寫人埋下了隱示性的一筆。

下片,運用了正喻手法,寫包括作者在內的遊黃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們飲酒賞花,酒花香醉的諧謔情景。“對酒莫相忘”爲領頷句,領取串連下文。喝上了酒,就會憶起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還兼有或佔盡那似酒似花的、“無花香自遠”的“明光”酴醾的韻味。酒、佳人與酴醾的聯繫是從白色與麝香般的氣味爲媒體的。緊接着兩句點題:“只憂長笛吹花落,除了寧王。”由上的寫物而隱喻到寫人,讓人留戀的紅杏、夭桃最後凋謝了,但最擔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時令之笛吹落;否則,擔心的便是開國受命之寧王。很顯然,作者以此隱寓着賢明的神宗,能否像寧王那樣,不要吹落他這“梨花”。

全詞筆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紅杏”、“夭桃”紅色和凋謝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繼而以蘭麝的蘭黑色和沉香來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質;再以上片的花物來喻隱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與憶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爲一體,互得益彰。最後,借花抒發花與寧王息息相關的命運,來影射宋朝皇帝是否愛惜孤潔梨花般的貶臣東坡;何況蘇東坡早是“酴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的齊安花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